乌镇戏剧节:桃花源般的乌托邦小镇

2013年05月10日17:37  北京晚报

  王润

  从北京坐高铁,6个多小时到达浙江桐乡,转乘汽车,半个小时便抵达乌镇。此时拥挤的北京城,正笼罩在令人头痛的重度雾霾天气中;而小桥流水、景色如画的江南水乡乌镇,则刚刚被一场细雨洗刷的更加清新动人。不过一千多公里的空间距离,却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去过世界最著名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和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整个城市都为艺术狂欢的浓郁气氛,令全世界艺术爱好者都为之倾倒,蜂拥而至;而如今,这样的盛况终于在中国也成为现实。而且,目前从整体环境来看,如梦如幻的乌镇似乎还更胜一筹;在组织管理方面,首届乌镇戏剧节也给人带来不少惊喜。

  其实,来乌镇之前,内心是有一种隐隐担忧的。因为中国不少美景,都因为旅游、商业的过度开发,而失去了本色,沾染了俗气;所谓的文化包装,也往往只是一件浮华的外衣,背后还是浓浓的铜臭之气。

  但来到乌镇,心就定了下来。这首先要归功于乌镇旅游的整体管理。视线所及,整个古镇在“整旧如旧”的理念下依然完好保存着岁月和风雨打磨的沧桑痕迹和古朴味道,走在古巷长街,依然可以呼吸到上千年留下来的传统气息;而所有后来增设的建筑和设施,都巧妙地融于其中,为人们增添方便同时,毫不破坏整体完整性。古镇上的民宿和店铺,都由政府统一管理,价格合理,明码标价,不存在任何恶意竞争或宰客现象;仍然保存着淳厚民风的风土人情,比大自然千年留下的美景还难得和珍贵。正是这样良好的整体环境,让真正文化的融入成为可能。

  曾经,乌镇只是江南古镇游中令人惊艳的匆匆一站;如今,节日般的戏剧节,将会吸引着人们在这里驻足停留,更深入地欣赏和品味它的美。这些日子,走在乌镇的桥头巷尾,经常会偶遇在北京也未必常常能碰上的熟人:被称为“中国当代戏剧活化石”的摄影师李晏,又端着他的相机行走于古镇中的各个剧场、剧组了;北京即将上演的林兆华戏剧工作室《隆福寺》的执行导演王丁一,也跑到乌镇参加“青年竞演单元”了;活跃于北京的各个戏剧团队、文艺青年、媒体记者也都不约而至来到戏剧节,就为感受这古镇与戏剧碰撞出来的迷人魅力……还在北京的新京报记者陈然忍不住在微信中对已经在乌镇的朋友们“吐槽”:“真受不了你们刷屏,我明天来!”

  确实,对于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来说,乌镇本身就是美轮美奂的舞台,就是如梦似幻的戏剧,寄托着人们对诗意生活“桃花源”般的梦想。然而,最美好之处在于,这个乌托邦,它竟如此真实地存在。就让我们,共同拥有、珍惜和维护它的美吧。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