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袁泉:学着与生命为友

2013年08月13日13:00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谢正宜 报道

  今年暑期,如果有什么能够比拼上海连日以来的高温的话,话剧《活着》无疑就是选项之一。如今,上海观众终于如愿等到了这部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孟京辉执导,黄渤、袁泉主演的大戏——今晚至8月18日,该剧将在上海艺海剧院连演7场。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话剧《活着》上海媒体见面会现场,偌大的背景板上写着“没什么比活着更美好”的字样,主演袁泉说,演完戏,自己才真正懂得余华老师说的“要与生命为友”,“活着,变得没那么敏感,没那么较劲了。 ”

  家珍 是戏里那一抹底色

  作为福贵人生的伴随者和见证者,袁泉扮演的“家珍”并不张扬,在《活着》的开场,面对一个游手好闲且嗜赌成性的丈夫,家珍处变不惊,不温不火。但不同于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中国妇女,她骨子里的坚强丝毫不亚于福贵。尤其是当丧子、丧女的悲剧挨个袭来,袁泉将作为母亲的痛苦用一种“哀而不伤”的方式表达出来,比撕心裂肺的哭泣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余华盛赞,“孟京辉以天马行空的方式忠于原著”,但观众可以看到,家珍的部分,袁泉的诠释方式几乎是非常传统、本真、毫无“添加剂”的:“孟京辉导演是在以一种天马行空的方式尊重原著,而也许是黄渤演得太自然,一点表演痕迹都没有,我也不能用力,一用力就觉得多了,必须踏踏实实地在那里,在福贵的生命里。 ”

  孟京辉说,家珍这个角色最难演——“一个好人怎么演? ”可黄渤却说,自己的福贵,是靠袁泉的演技“搀扶着往前走的”,更多观众抱怨袁泉的戏份不多,让人看得意犹未尽。对此,袁泉回应,家珍这个角色,是时隐时现的,“有时候,她没在舞台上,也像是在舞台上。要说人物色彩的话,家珍就像是一抹底色,可能是天空的蓝色,可能是草地的绿色,而其他人物,都是在这底色之上翻腾。 ”

  柔韧 是现代女人缺失的美好

  袁泉身上与生俱来有一种“事已至此,无谓多说”的柔韧,她的家珍,也成为福贵一生中最持久、最温暖的力量。黄渤告诉记者,福贵的命运,有时会让自己这个诠释者都感觉太沉太重太崩溃,而每天上台前,回头看一眼袁泉,看一眼这个家珍,心里就定了。

  “在大学里,我第一次看《活着》,用了一晚上就看完了,人也崩溃了,不像别的悲剧,余华老师呈现苦难的文字偏偏还那么逗。而导演跟我提这部戏的时候,我生完孩子才半年,可能因为刚当上妈妈,觉得对家珍这个角色的距离近了一点。到真正开始排练时重读原著,我才深深体会到在为人妻为人母以后再反观别人的苦难时,会觉得作为一个女人,不管在什么时代背景下这种担当、执着和付出的美德,可能有一些无奈,但却是一份责任,一份顺其自然的责任。 ”袁泉这样解释话剧《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意味着含辛茹苦,意味着不管经历了怎样的生活,都应该以一种乐观、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即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能对福贵说‘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过’。 ”

  在谈论家珍的时候,袁泉一直强调“韧性”这个词,这也是她与家珍最有心灵共鸣的地方:“老一辈人很多都像福贵、家珍这样,无论多苦,一辈子相互搀扶走完,反而在物质生活肆意丰富的当今,这种很珍贵的东西却找不着了。 ”在她眼里,拥有这样一种温柔的力量,成为一个心甘情愿的陪伴者,是最为美好的事情。

  吟唱 是精神世界的后花园

  在《活着》里,袁泉那一段《贵妃醉酒》得到观众好评如潮,也成为全剧的看点之一,说到这个处理方式的起源和用意,以及挑战唱功之后的自我感觉,袁泉表示,“这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化学反应,这不是演唱,而是附和着简单音乐的叹息和吟唱,是对于人物而言,特别合适的情感宣泄。我在唱完这段之后,感觉到的,是巨大的喜悦来临时的悲凉。 ”

  在袁泉看来,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后花园,而这吟唱,就是家珍的“在别处”,是家珍的“充电方式”。

  如果说首次和孟京辉合作的《琥珀》,袁泉还带着一丝青涩与紧张,那么,到了今天的《活着》,她已经经历了滑翔,起飞蓝天,孟京辉透露,“有一天上台前,我们说,袁泉呢?袁泉在哪儿?一看,她坐在那儿吃梨呢,特别好,特别放松!”袁泉也说,自己从《活着》里得到了平静,学会了不奢望:“我们能够参与生命,参与‘活着’,就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好好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行了。”

  相关链接

  《活着》明年1月赴德

  晚报讯 孟京辉曾自豪地说:“这部戏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拿到世界的戏剧舞台去,震他们一趔趄! ”这话很快就将获得验证的机会——话剧 《活着》将应邀于2014年初前往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进行演出,这是德国最负盛名、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知名的两家剧院;同时该剧还将作为2014年北京-柏林建立友好城市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开幕演出,并参加莱辛戏剧节。

  柏林德意志剧院与汉堡塔利亚剧院,都是德国当今具有领先地位、同时在艺术运营上非常成功的剧团。德意志剧院成立于1849年,是德语覆盖国家和地区中最顶级的剧院,长期与世界一流的戏剧创作团队合作。塔利亚剧院成立于1843年,同样是德国最重要的剧院之一,并曾多次毫无争议地被评为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剧院。莱辛戏剧节由塔利亚剧院总监于2010年发起,邀请世界各地的杰出艺术团体参加。

  这两家国际一流的剧场,对前来演出的剧团和剧目的要求之高,更是一流的。此次话剧《活着》能够受邀前往演出,足以说明该剧的艺术水准和整体水平已经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这也是中国当代戏剧首次进入德国主流戏剧界。

  (记者 谢正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