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笑着,眼泪突然就下来了。”这是袁泉看小说《活着》的感受,也是观众看话剧《活着》的感受。这部根据余华小说改编、孟京辉操刀、黄渤、袁泉的倾情加盟的话剧以开票数小时售罄的抢手度强势登陆申城,并将于今晚亮相艺海剧院。在昨日的媒体见面会上,余华对孟京辉的这部“以天马行空的方式奇奇怪怪地忠实着原著”的话剧给予高度评价。而黄渤极具个人风格的“野路子”的表演也获盛赞,用孟京辉的话来说:“如果《活着》就像是条不断流淌的河,而我们都需要过河,那么黄渤的表演就像是掌握高技能的人,偏偏用‘狗刨式’艰难却本真地抵达彼岸。”而在“活过”之后,主创们坦承从中汲取了面对生活的力量,总之“没有什么比活着更美好了”。
余华赞“活着”忠于原著
好像《活着》这样的小说,以其文本基础来说,改编成话剧也不是那么难的。余华说此前有不少学生剧团排出来的《活着》也很不错,但之所以要将这部爱作托付给孟京辉,余华的目的很简单:“我不满足于‘不错’,我要的是惊喜。”
都说老孟的《活着》十分忠实于原著,这让没有看过戏的人很难想象,酷爱先锋实验的孟京辉难道能老老实实地“照本宣科”?对此,昨日余华道出了大实话:“说忠实于原著也是事实,只是孟京辉用的是很天马行空方式,奇奇怪怪地忠实着原著。他对这种忠实有个很贴切的比喻‘换汤不换药’!”这份忠实法在某些作家看来或许有些出格,但在余华却是难得的惊喜:“《活着》是我钟爱的作品,我对它的熟悉度是不用看彩排,就能知道黄渤或袁泉下一句会说什么。但孟京辉依然能让我在如此熟悉的作品中看出陌生感,他的舞台处理是超乎我想象的,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先锋。我理解的先锋并不只是形式,而是种精神内核,表现出来的是美学的延展和承继。”
而对于黄渤和袁泉的表演,余华也不吝赞美之词,之前观赏《简·爱》时余华就很看好袁泉:“我觉得她在舞台上是无所不能的,简爱或是家珍,什么样的人物她都能演,或者说,站在台上,她就是那个人。袁泉给人的感觉总是很安静,但那份安静里却有着分外强大的力量。”
“野路子”福贵很真实
如果《活着》的精彩可以按百分比记功的话,黄渤的表演恐怕是占着大比分的。即便是被黄渤笑称为“让肉丝升华的鱼香”的袁泉,对这个非学院派出身的搭档也是赞叹有加:“和黄渤演《活着》是很特别的体验,他的那种丝毫不掺假的演绎,让你觉得哪怕多用一分力都会变味。你只能让自己成为那个人物,而不是演那个人物。”在袁泉看来,生活经历丰富的黄渤,本身就有着类似福贵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他是朝气蓬勃的,他是乐观豁达的,和他演戏你会惊叹于他用不完的劲。其实排《活着》不是不痛苦的,可就在我们都近乎绝望、濒临崩溃的边缘,他还是会很有干劲地鼓动大家再来一次。黄渤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会频频回头看那些不如意,而总是一往无前。”
对黄渤充满原生态力量的表演,孟京辉的形容更粗糙却也更贴切:“《活着》就像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都需要到达彼岸,黄渤不是不会自由泳或是蝶泳那些,但他偏不那么游,他就用‘狗刨’艰难而顽强地度过河流。可就是那种‘狗刨’式,让福贵更为鲜活和生动。”因为福贵就是用这种粗糙直接的方式,乐观地承接着生活的各种磨难。”在孟京辉看来,余华的小说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暗藏朴实之中的那种“逗”,透着一种“小坏劲”,而黄渤就演出了这种“坏”,“坏”得真诚、“坏”得自然。
而作为小说中的绿叶、话剧中的惊喜,袁泉饰演的家珍也是一绝。众人一致公认最难演的就是“一个好人”,没有过多的戏剧冲突、情感矛盾,袁泉凭借着内在的力量将质朴、善良而达观的家珍塑造的让人印象深刻。袁泉说:“我觉得家珍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她们就像是全剧的底色,天空的蓝或是大地的绿,她们如同是最宽广的土地,能够承载一切。”
相关新闻
《活着》受邀明年赴德展演
孟京辉曾自豪地说,话剧《活着》和黄渤的表演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拿到世界的戏剧舞台去:“你经常在舞台上看到一个表演,好像也不错,但你不敢拿到百老汇去,不敢拿到纽约、伦敦西区,也不敢拿到德国、荷兰、波兰去。但是我们现在到那儿就‘震’他们。当然不一定震翻啊,‘震一趔趄’肯定是可以的。”而此次话剧《活着》就将应邀于2014年初前往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进行演出,这是德国最负盛名、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知名的两家剧院;同时该剧还将作为2014年北京-柏林建立友好城市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开幕演出,并参加莱辛戏剧节。
新报记者 朱 渊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