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与《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

2014年01月01日08:08  北京青年报
程砚秋(资料图) 程砚秋(资料图)

  ◎高逸   

  2014年1月1日,是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程砚秋先生的艺术光辉和人格魅力被人们景仰,他的一生不断追求光明与进步,为弘扬民族艺术与精神不懈努力,为京剧艺术辛勤耕耘、锐意进取。他创造的程派艺术,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技艺绝妙,征服了无数观众,赢得了海内外赞誉。他丰富的艺术经验、独到的理论见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1932年,程砚秋前往欧洲考察,成为中国首个出国考察的京剧艺术家。

  “本人已决计不顾一切,……游历法、英、德、意、比和瑞士六国,把他们的戏剧原理与趋势考察一下,带一个有系统的报告回来,以为我们梨园行改进戏剧的参考……”

  1930年,国民政府教育次长李石曾用退还的庚子赔款中的部分经费,创办了中华戏曲音乐院,由李石曾任院长,程砚秋任副院长。该院分设北平分院和南京分院,分别由梅兰芳、程砚秋负责。下设北平戏曲专科学校,焦菊隐、金仲荪先后任校长、并设有研究所和《剧学月刊》编辑部。北平戏曲专科学校1930年6月筹备,8月招生,9月开学。1931年7月后改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在当时北平市教育局备案,同年8月与中国戏曲音乐院(原名南京戏曲音乐院)订立合作协定。1932年10月学生试行公演。此后程砚秋受南京戏曲音乐院委派,自费赴欧洲考察。

  此时恰逢国际联盟应当时中国政府的邀请,派代表团前来中国考察教育,团长为前德国教育部部长兼艺术部长裴开尔教授,团员中有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等人。他们在北平期间曾观看程砚秋演出的《荒山泪》。教授们都是热爱世界和平的人士,对这出反战戏剧大为赞赏,并由此与程砚秋结下了友谊。郎之万等人计划回国时,程先生相约与之结伴同行。

  1932年1月13日下午4时,程砚秋先生在众多戏曲界名人、各界人士及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员和中和戏院全体同仁的热情欢送下,在北京前门火车站登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这次出行经天津至大连,转道哈尔滨,去往遥远的欧洲考察戏剧。这在中国京剧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件。

  上个世纪初,中国的戏曲演员开始走出国门,梅兰芳大师于1919年、1924年两次访日,1930年访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28年昆曲大王韩世昌先生访日,让昆曲走出国门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作为一名京剧艺术家专门赴国外考察,程砚秋先生还是第一个。在长期的戏剧实践中,程砚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也形成了自己的戏剧观和改革观。与梅兰芳先生1930年去美国演出把中国戏剧介绍给西方世界不同,程砚秋此行的目的是,到西方考察剧学,作为改良戏剧的借鉴。

  程砚秋启程前,在1932年1月3日出版的《剧学月刊》上发表了《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说明了他此行的目的,“本人已决计不顾一切,定于本月十五日以前由西伯利亚铁路赴欧。预定在半年至一年的工夫,游历法、英、德、意、比和瑞士六国,把他们的戏剧原理与趋势考察一下,带一个有系统的报告回来,以为我们梨园行改进戏剧的参考,就算是程砚秋报答各位前辈及同人的初步。”

  “我们中国乐器,不如是简单,这不能代表我们中国。将来有机会时,我送几样重要的乐器来,请您陈列。”

  程砚秋与郎之万先生结伴同行,于1月25日抵达莫斯科。大革命后的莫斯科给程砚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想仔细考察苏联的戏剧现状,苏联戏剧界也希望程砚秋多停留些日子。但是,郎之万突然接到巴黎急电,催促他速归。为了旅行中各种便利,程先生决定与郎之万先生同行前往巴黎。

  1月28日,他们抵达巴黎,受到法国国家大剧院秘书长赖鲁雅的热情接待。他举行茶话会,介绍程砚秋与巴黎的众多戏剧家、音乐家、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认识,还介绍他去参观国家剧院。程砚秋还会见了法国著名的戏剧家兑勒。兑勒对中国戏曲很感兴趣,程砚秋送给了他不少京剧脸谱图案。程砚秋还与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玛夫妇一起探讨表演艺术及化装、发音、动作、表情的技巧,还在巴黎参观了国立戏曲音乐学校。在学校的音乐陈列室里,他发现只有一把胡琴代表中国乐器。程砚秋对校长说:“我们中国乐器,不如是简单,这不能代表我们中国。将来有机会时,我送几样重要的乐器来,请您陈列。”

  程砚秋于5月10日离开巴黎来到柏林,得到裴开尔先生的热情接待。裴开尔先生是德国前教育部部长兼艺术部长、柏林大学知名教授,国际联盟派至中国的教育考察团的团长。这次在柏林重逢,分外亲切。他给予程砚秋的考察很多帮助。程砚秋在柏林参观了国立柏林音乐大学,其宏大的规模、良好的教授法、齐全的设备给程砚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林远东协会秘书长林德先生特地为程砚秋举行了盛大茶话会,普鲁士教育部长、外交部司长、国家剧院经理、戏剧家、音乐家、新闻记者,中国使馆全体人员出席。林德先生在致辞中盛赞中国的戏曲艺术,对程砚秋的表演艺术作出高度评价。程砚秋还应邀演唱了《荒山泪》的唱段,这个反战剧目赢得了阵阵掌声。程砚秋在柏林观看了德国国家剧院演出的反战剧《无穷生死路》和著名导演莱因赫特导演的《醉汉》,对西洋戏剧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在法国国际新教育会议上演唱《骂殿》和《荒山泪》,是最早把中国京剧介绍到欧洲的艺术家

  当时,国际新教育会议正在法国尼斯召开。会议主席、发起人是英国的安斯女士,裴开尔、郎之万都被邀为副主席。因为会议中有戏曲音乐一项,因此他们介绍程砚秋参加这次会议。会上发言的人很多,一位波兰大学的教授讲了《东方道德问题》,程砚秋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戏曲与和平运动》的讲演,受到与会者瞩目。会上,各国代表都演唱了具有本民族和国家特殊风格的歌曲。轮到中国,程砚秋唱了一段《骂殿》和一段《荒山泪》,受到热烈欢迎。大家还高呼“废止战争!”、“世界和平万岁!”尼斯会议结束后,程砚秋又应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孙佩苍的邀请,于8月12日前往里昂。中法大学里有近二百名中国学生在此就读,程砚秋在欢迎会上应邀演唱。这次有胡琴伴奏,引起了里昂报界的强烈反响。里昂《进步日报》载文称:“用一种乐器名胡琴者伴奏着,以圆润的歌喉,圆润的心情,作尖锐而又不用其谈话的声音歌唱……时而作急促之歌,时而作舒缓之调,为吾人向所未闻的声音。”程砚秋是最早把中国京剧介绍到欧洲的艺术家。

  1932年11月,瑞士日内瓦世界学校又来邀请程砚秋去义务教授太极拳。程砚秋学习太极拳多年,曾得名师传授,具有很高造诣。他不仅太极拳打得规范准确,而且善于把太极拳的精髓和一些优美的动作融化到京剧的台步、身段、舞姿及其他表演中去。那所学校由拉斯曼先生和莫瑞特夫人等创办,学生三百多人,来自二十多个不同的国家。程砚秋于1933年1月正式授课,预定期限是一个月,他教的太极拳引起了师生的浓厚兴趣。该校董事长拉斯曼先生对他说,准备把太极拳改编成太极舞,并配以音乐,加以推广。

  “此番回国,我一定要尽心尽力把京剧改革一新,吸取西方舞台的精华,此志不变。”

  1933年2月25日,程砚秋从日内瓦返回巴黎,向郎之万、赖鲁雅诸位辞行。因当时国内形势危急,程砚秋急于回国,原定要去英国考察的计划也取消了。在巴黎,他会见了李石曾以及陈真如、欧阳予倩,一起讨论了戏曲发展问题。3月7日,程砚秋到达水城威尼斯,10日上船取海道归国,原想再去苏联的计划也未能实现,在4月3日回到上海。

  程砚秋结束了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欧洲游学回国。考察回来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成《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欧洲“戏曲”实指话剧或歌剧,和我国戏曲不同),于1933年8月由世界编译馆北平分馆出版。

  这份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考察活动的经过;第二部分是写考察的感想和建议,书中他提出了19条改良戏剧的建议。程砚秋先生将中国戏曲与欧洲戏剧各自的长处、短处作了比较,他认为欧洲戏曲音乐之发达,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中使用戏曲音乐作教科书,学生知识丰富,知和声、懂旋律。人人能谈莫里哀、莎士比亚、易卜生,差不多人人会演奏乐器。

  程砚秋指出,“如果国家的教育政策是以戏曲音乐为手段,则这戏曲音乐应当有协合的形式”。并提出要有乐谱,要讲究化装术、表情术、发音术。他还谈到了导演的重要性,剧场的设备、光线、空气、灯光等运用问题,戏剧界的社会组织、工会活动问题等。从《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可以看到,程砚秋所以要对外国戏剧进行考察,不仅是要寻求借鉴,以解决中国戏曲艺术发展问题以及艺人生活等实际问题,而且有明确的研究目的。考察过程中,除了观摩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各种形式的艺术,还访问外国艺术家。他发现西方的教学方法科学,舞台设计精美,角色化装逼真,演员演技高超,剧场建筑科学,戏剧从业人员地位高尚,福利和养老均有保障,在许多方面都优越于旧中国。他对友人表示:“此番回国,我一定要尽心尽力把京剧改革一新,吸取西方舞台的精华,此志不变。”

  创办中华戏校推出现代管理制度,培养新式戏曲人才

  程砚秋在主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过程中,把培养新式的戏曲人才看做是推进戏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与他赴欧考察不无关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是一所新式的学校,和传统科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教授语文、历史、外语、地理、算术、卫生、戏曲史论等文化课,有完整的教学制度。为改善学校的条件,程先生自己出资在旧内六区东河沿西嵩祝寺后巷以北的椅子胡同买了一所戏楼、罩棚和八进院子的大宅子作为新校址。戏校礼聘京城京剧界名角担任教授,按照老生、武生、小生、旦行、老旦、净行、丑行、昆曲诸行当因材施教。学校实行现代管理制度,有自己的校歌、校徽和校服,采取招生制度,男女合校。废除封建师徒卖身契制度,不许随意打骂学生,不拜祖师爷,不唱堂会戏。学校办学思想开放,主张兼收并蓄、一专多能,除了学习京剧主课外,还要观摩学习话剧、西洋歌剧。学校组织校长下设教务、训育、实习、事务四处。教务处分乐剧、音乐、话剧、文艺四股。

  中华戏校的成才率很高,戏校毕业的同学,戏路都比较宽广,不拘一格,取各家之长,全面发展。可以说是程先生赴欧洲考察之后,决心把旧科班制度进行改革的具体体现。然而北平沦陷期间,日本人想接管戏校,程砚秋、金仲荪闻听此事,连夜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决定立刻解散戏校,不能让戏校落入日本人之手。

  1940年11月18日,创办10年的戏校被迫停办。10年间培养了“德、和、金、玉、永”5科学生近300人。培养出了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王金璐、李金鸿、沈金波、李玉茹、侯玉兰、白玉薇、高永倩等一大批名家,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程砚秋先生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教育家和很有理论建树的学者,不仅在京剧表演上有非凡成就,而且在京剧舞台上和教学上为京剧的薪火相传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培养方法紧密结合,通过考察调研对戏曲实践作多方面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后记:本文中提到的《程砚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及程砚秋亲笔签名,由韩慧悌女士捐赠给北京市档案馆。在其捐赠的档案资料中还有上世纪四十年代程砚秋先生书写的,送给其父韩子和先生的对联“古书清香长天大日,名师益友盛业高文”,表达了程先生对韩子和先生的情谊。供图/高逸

  链接

  程砚秋19条改良戏剧的建议

  1.国家应以戏曲、音乐为一般教育手段;2.实行乐谱制,以协合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上的效果;3.舞台化装要与背景、灯光、音乐……一切调协;4.舞台表情要规律化,严防主角表情的畸形发展;5.习用科学方法的发音术;6.导演者权力要高于一切;7.实行国立剧院或国家津贴私人剧院;8.剧院后台要大于前台,完成后台应用的一切设备;9.流通并清洁前台的空气,肃清剧场中小贩和茶役等的叫嚣;10.用转台必须具有莱因赫特的三个特点;11.应用专门的舞台灯光学;12.音乐须运用和声和对位法等;13.逐渐完成以弦乐为主要的音乐;14.完全四部音合奏;15.实行年票制或其他减价优待观众的办法;16.组织剧界失业救济会;17.组织剧界职业介绍所;18.兴办剧界各种互助合作社;19.与各国戏曲音乐家联络,并交换沟通中西戏曲音乐艺术的意见。

  (感谢北京市档案馆的大力支持)

(责编: 隐)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