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明哲《死无葬身之地》还戏剧以力量

2014年04月28日17:11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娱乐讯 中国国家话剧院[微博]出品,査明哲导演时隔首演17年后再度将萨特经典《死无葬身之地》搬上话剧舞台。日前剧组在地安门帽儿胡同国话旧址的小剧场举行探班,剧中经典段落初现震撼表达。该剧将于5月2日至18日登陆中国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本轮演出是2005版演员阵容的全面回归,并汇入了新鲜血液。

  査明哲操刀:还戏剧以力量

  《死无葬身之地》是査明哲留学归国后来到当时的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第一部舞台作品。查明哲导演选择这样一台话剧呈献给观众,他对市场预期看似出乎意料的有信心,实际也并不知道那时的戏剧环境里,今晚一场演完明天还会不会有观众。在他的预设里,《死无葬身之地》在1997年的首演似乎能有个三四场,但事实却是,这部戏当年一连演出47场,场场加座爆满。

  17年后的再度回归,《死无葬身之地》将在远比当初蓬勃的戏剧市场、特别是小剧场演出市场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多年以前査明哲导演谈及本剧的演出时不乏自信:观众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愿意进剧场进行理性思索、得到人生哲理,他们对萨特的了解会使他们走进剧场;同时,《死无葬身之地》的戏剧性较强,事件集中,人物性格鲜明,冲突比较激烈,会吸引相当一部分观众;第三,该剧表现了极端情境下的暴力与残酷,这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吸引力。在《死无葬身之地》中查明哲基于尽量对大师作品的尊重开掘,而不是匆忙套上自己的外衣。要真正吃透原作、抓住对声明的体验,需要赋予它时代感。 

  萨特名剧:用戏剧拷问灵魂

  铁靴、酷刑、血腥、嚎叫……让-保尔-萨特在《死无葬身之地》中让剧中人在极限的情境中经受拷打。当天下午的几个段落演出中,在场每位观众的意志与精神同样经受着惊心动魄的严峻拷问:我是不是一个懦夫?萨特的原剧本满载着对哲理的审视、人性的透析,对话冗长厚重,充满着哲理思辨的艰涩枯燥,少有舞台色彩和人物性格。查明哲导演却以丰润流动的色彩、鲜活灵动的性格、严谨有力的节奏。冯宪珍、王卫国、徐卫[微博]、韩童生、赵寰宇、李晔、牛飘[微博]、李梦男、王楠、江佳奇、査査组成了演员阵容。

  原作只有两处场景,除了阁楼就是审讯室。而导演把剧中人的生活做了延长:一开始观众看到的是一群自由快乐的法兰西青年在塞纳河畔歌唱跳舞,每个人都不乏情调和理想,连他们的快乐也是平常自然的。陡然突起的一阵炸耳刺心的机关枪响后,舞台暗转开始了阁楼上的一幕。序幕的增加,使观众由欣赏的平常心态同剧中人一齐跌入面临酷刑和死亡的囹圄,接受对自我的深刻剖析,经受痛苦和死亡逼近的体验。查明哲赋予了角色迥异偏差的性格,极大地提上了戏剧进程中的张力。游击队员在阁楼上掐死弗朗索瓦时,导演让审讯室的留声机放出《托斯卡》美妙的女高音咏叹调。极绚烂的音乐冲破审讯室在黑暗中涨开来,打破了固定空间的沉闷。演员接触到的地面,全市能发出刺耳声音的铁板。监牢的黑暗中,观众能听到被放大的喘息声。

  通过萨特《死无葬身之地》这部戏,查明哲没以哲理入手,他始终把握了对个性的开掘、对人物内核的寻找。他认为这是表导演领域不变的课题。他使个体生命里隐藏的声明动机显现出来,感受血液的流动甚至灵魂的颤抖。他不为存在主义谋求戏剧形式,而采取非传统思想内核和传统形式外貌的结合。(tg/文)

 

(责编: pp)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