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观剧小黑板: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

2014年11月10日11:46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哈姆雷特》

  演出时间:11月14日、15日

  演出地点:先锋剧院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麦克白》

  演出时间:12月12日、13日,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

  《皆大欢喜》

  演出时间:12月17日、18日

  演出地点:国话小剧场

  《我的哈姆雷特》

  演出时间:12月20日、21日

  演出地点:国话小剧场

  推荐人——沈林:中戏教授,莎士比亚与外国戏剧研究专家

  看点——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推荐剧目:立陶宛著名戏剧导演奥斯卡·科索诺瓦斯的《哈姆雷特》,以及三部来自戏剧水平神秘但颇高的格鲁吉亚的作品

  科索诺瓦斯导演2006年第一次来中国是我为中戏邀请的,翌年,国话王晓鹰院长邀请他携《罗密欧与朱丽叶》访华。他在欧洲很有影响。他少年得志,30多岁就拿了欧洲戏剧真实奖(彼得·布鲁克等老一辈戏剧大师在他以前曾得此奖)。他的剧团原是立陶宛首都市立剧团,如同我们的北京人艺,现在也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不过这样一位才华横溢、风头很劲的年轻导演,对《哈姆雷特》的原作却很尊重,虽然对剧本有很大调整但并没有自己写任何句子。他曾说他最瞧不起“把自己和原作者平起平坐的导演。‘谁谁谁的莎士比亚’,那是很无聊的说法。”这种对原作的谦卑非常可贵。而且虽然尊重,他的《哈姆雷特》还是有他自己很巧妙的解读。他想得深、想得细,既有理智,感情又很丰富。他的演员表演很好,舞台风格又很独特,很视觉化。

  格鲁吉亚的这三个戏,是我向组委会推荐的。格鲁吉亚虽然小,但历史悠久,是几大古老文明的交汇地。戏剧丰富多彩,音乐、美术、木偶也都颇具水平。格鲁吉亚戏剧在前苏联戏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俄苏戏剧圣彼得堡学派的几位重要人物就来自格鲁吉亚。格鲁吉亚的施图卢阿堪称苏联最后时代的杰出导演,雄风仍在。不无遗憾的是,除去中戏几位留苏留俄的专家,国内戏剧界对此几无所闻。

  《盐》

  演出时间:11月26日、27日

  演出地点:人艺实验剧场

《盐》《盐》

  推荐人——田沁鑫:戏剧导演

  看点——尤金诺·芭芭:欧洲著名戏剧家,“融合戏剧”、“表演交换”倡导者,戏剧人类学导师。丹麦欧丁剧院、戏剧人类学国际学院创始人

  芭芭是质朴戏剧大师格洛托夫斯基的弟子。他去年参加乌镇戏剧节,虽然已80多岁,但身体健硕,思维敏捷,目光矫健,声音洪亮。在我看来他没有恐惧,身体已老,但仍有着孩童般的目光,很澄澈地表达他的喜爱和新奇。

  在小镇对话中,他表示中国的表演艺术非常值得研究,他非常崇拜。他两次强调对裴艳玲的尊敬,认为她传承了中国表演艺术的精华,他也曾请她到丹麦演出过。

  我看芭芭的表演训练,很严格很科学。同样一段台词三种训练法:台词本身、说唱起来、形体表达。他没有丢掉质朴戏剧的传统。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话剧基础不牢靠,传统在戏曲中,但话剧和戏曲是割裂的,我们丢掉了传统。

  我有幸看了他的《鲸鱼骨骸内》,很震撼于它的仪式感,从中我感觉芭芭对人生终极的思考是悲悯的。他也看了我的《四世同堂》,很兴奋,我没想到演出后他会跑到后台,表示“《四世同堂》非常杰出”,从中看到了中国表演艺术的影子。我们在一个小化妆间里聊了一个多小时,如果翻译不催促一定还会一直聊下去。

  《纸人卡夫的英雄梦想》

  演出时间:11月26日-27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乔尼的小推车》

  演出时间:12月4日-7日

  演出地点:​人艺实验剧场

《乔尼的小推车》《乔尼的小推车》

  推荐人——赵淼:肢体戏剧导演,三拓旗剧社创建人

  看点——两部同时参加戏剧奥林匹克与“1.2.3…形体戏剧季”的作品

  玛塔剧团是法国小丑剧团中为数不多的承上启下佼佼者,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成立起,就努力扭转小丑艺术无法进入大雅之堂的窘境。通过四十几年的实践与演出,他们终将小丑剧从马戏团的表演场地搬上了戏剧舞台,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乔尼的小推车》是他们的经典之作,哀伤中透着乡愁。

  《纸人卡夫的英雄梦想》是个奇妙的小剧,参演的都是舞技一流的演员,同时又都是优秀的木偶操作者。演出中,他们当众制造了一个呆萌而孤傲的小纸人卡夫,然后它与演员一连串的对峙就开始了。全剧没有语言,情节都是通过人与偶的身体表演来传达。法国轰动剧团的这部小偶剧已经延伸出传统偶剧的概念,他们将人与偶的互动推到了一个非常精妙而有趣的层面。

  《克拉普的最后碟带》

  演出时间:12月6日、7日,

  演出地点:国话剧场

《克拉普的最后碟带》《克拉普的最后碟带》

  推荐人——王翀:戏剧导演,多年在国外求学、创作

  看点——罗伯特·威尔逊:戏剧奥林匹克发起人之一,世界著名前卫戏剧家

  罗伯特·威尔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日中天,统治欧洲大陆舞台多年,有一段时间人们争相观看他的作品、请他导演(他虽出生在美国,但因为其演出往往需要高昂成本,英美对戏剧的政府补贴不及欧洲国家,所以他的创作主要在欧洲)。他会像创作美术画面一样搭建他的戏剧,因而被称为“视觉戏”或“意象剧场”。作品强调动静与节奏,演员往往正面对观众,在一个造型下缓慢表演或一动不动,如木偶般怪诞;舞美极简主义,单一颜色的大底幕,配极好的音乐,高度个人风格化。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五个小时的《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去年曾在香港戏剧节演出,就是极简主义的音乐小节、现代舞和表演不断重复但又有变化,如梦境一般,有一种抽象的美,我看盘就看了很多遍。而且,出身建筑学的他还是一名跨界美术、雕塑、装置、编舞的视觉艺术家。

  威尔逊的戏剧作品实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戏剧构想,以其不可思议的“视觉”思维模式给戏剧文学传统悠久的欧洲以极大刺激,深刻触及了戏剧最核心的问题“戏剧是什么?”。他的风格已经成为了他的个人签名,虽然他近年也有所重复,且创作了很多类似风格但叙事类的作品。这次奥林匹克他将导演并亲自主演贝克特的独角戏《克拉普的最后碟带》。

  《群魔》

  演出时间:12月19日、20日,

  演出地点:天桥剧场

《群魔》《群魔》

  推荐人——童道明: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俄国戏剧研究专家

  看点——尤利·留比莫夫: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功勋戏剧导演,今年10月5日离世,享年98岁,《群魔》系其遗作

  留比莫夫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戏剧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他长期领导的莫斯科坦干卡剧院曾是与正统的斯坦尼体系相左的俄罗斯表现派戏剧的策源地。他本人是非写实主义的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他的戏剧观念鲜明地反映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当我在舞台上置身于用地毯和硬纸板做成的草地以及描绘成各种景物的舞台布景中时,我开始感到羞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猴子式的模仿?我在干什么?我在模仿生活?但真正的天空和草地要比舞台上的天空和草地强一千倍。我终于明白了:需要的是象征,而不是仿造;需要的是形象,而不是复制品。简而言之,在舞台上如要表现真实,就需要善于虚拟。”

  留比莫夫导演过一系列震撼剧坛的舞台剧,如《震撼世界的十天》、《哈姆雷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次将来北京演出的《群魔》是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主题指向对极左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批判。

  留比莫夫不顾高龄,曾有来北京参加奥林匹克的强烈意愿,但不久他就病了,而且终于不起。这对于他和对于我们都是一大遗憾。(奚牧凉/文)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pp)

文章关键词: 戏剧奥林匹克铃木忠志黄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