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对话切普洛夫 谈话剧《钦差大臣》

2015年08月12日11:47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冯远征对话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副院长切普洛夫。 冯远征对话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副院长切普洛夫。

  本报讯(记者 郭佳)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第二台剧目《钦差大臣》,近日登场,邀请展艺术讲座日前在人艺实验剧场举行,冯远征[微博]对话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副院长切普洛夫。

  谈及《钦差大臣》,冯远征说,“我年轻时曾看过《钦差大臣》的剧本,那时候很懵懂,只是觉得所有名著应该看一看。舞台上的《钦差大臣》我在国内没有看过,这个戏让我很惊讶地了解了一件事:北京人艺的第一部戏就是《钦差大臣》,当时人艺还没有正式成立,是正在组建中的人艺和青艺演员一起排演的,这是听蓝天野老师说的,他当年25岁参加了《钦差大臣》的演出。此次我们是请来了真正原版的《钦差大臣》,这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亚历山德琳娜剧院是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下令在1756年建立的,剧院位于涅瓦河边,当年著名作家果戈理亲自把《钦差大臣》搬上了舞台。谈及这出戏在今天上演还有怎样的意义?切普洛夫说,“实际上,《钦差大臣》的演出深深地反映了我们社会上一些现象的本质,历史也反映了我们现在的一些情况。《钦差大臣》如同一种幻想式的体验,在这种场景下,所有的观众以及演员进行了一种幻想,我们好像真的是生活在彼得堡一样,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种现实跟幻想的反差形成了我们演出效果的巨大对比。”

  在回答当下俄罗斯观众对于经典的认知是怎样的?是要看踏踏实实纯正的东西,还是大尺度的,天马行空的构作?切普洛夫回答:“这个问题牵扯到对于经典剧目的重新解读,非常尖锐,不只是俄罗斯有这个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俄罗斯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不太合适,另一派认为可以进行重新解读。前段时间我们俄罗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导演去世了,他之前曾经说过,导演在进行作品重新解读时,相当于用鞭子抽打一个身体。台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任何改编,导演有时候跟剧本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个去世的导演说过,我们进行剧本再创作时,有权改编这些剧本。另一派的观点,也是俄罗斯著名的导演说过,我们完全忠实于作家的剧本,我们不会做任何改编,因为作家的剧本是最经典的。我感觉剧本再创造还是保留原貌,关键取决于导演对这个戏剧的解读,取决于这个导演能否体会到戏剧的核心,体会到戏剧所要表达的意思。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领会到了这个作品的思想内涵,外在的演出结构并不是最主要的,把这个思想内涵表现出来,那么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一个有着250多年历史的老牌剧院,如何在当代获得新生,切普洛夫称,“剧院始终秉持传统与创新结合,我们立足于传统,同时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的因素。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是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之前有人告诉我们,要保留二三十年前,甚至四五十年前一些剧院的元素,不要进行自己的变更与创新,但我们感觉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正如我们的演出,演员的组成是由老一辈跟新一代共同组成的。这也是传统与创新的一种体现。”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 pp)

文章关键词: 冯远征话剧切普洛夫钦差大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