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在“大剧院制造”史上第一次“二版”推出的意大利经典喜歌剧《爱之甘醇》满场爆笑的欢乐中,“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5”落下了帷幕。在95天的时间里,共有国家大剧院、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制作或创作剧目以及音乐会12台34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制作或创作剧目7部,其中,全新制作或创作剧目3部、复排剧目4部,外邀国内院团剧目3部,外邀海外演出2场,集聚了来自海内外的155位歌剧艺术家。今年的歌剧节依然是经典歌剧的新制作抢眼球,这其中开幕大戏新制作理查·施特劳斯喜歌剧《玫瑰骑士》和大剧院、英皇、旧金山三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安德烈·谢尼埃》最能够体现出大剧院和英皇的制作标准和艺术风格;而《爱之甘醇》的“二版”新制作也颇具历史意义,它意味着大剧院在歌剧制作上已经度过了初期的“盲目热情”阶段,能够更多地从艺术本体的视角和市场重新审视和总结自己过往的制作。
总结音乐节
原创水准有提高 观众不再看热闹
中国原创歌剧是大剧院歌剧节每年都必须面对的大考,去年郭文景的《骆驼祥子》的成功,将几年来大剧院中国原创歌剧的音乐水准一下子提升到了真正与当今国际潮流接轨的层面,因此今年金湘根据曹禺文学创作的歌剧《日出》,同样被寄予了极高的期待。
今年的歌剧节在层面上开始变得丰富了,歌剧女皇乔伊斯·迪多纳托与黄金苹果古乐团的独唱会、弗莱堡巴洛克古乐团带来的音乐会版莫扎特歌剧《唐·璜》,给歌剧节带来了更加精致、极致的音乐享受。
如果讲到不满足,刚刚过去的周末连续两天超长且不重样的全球芭蕾明星GALA,应该是一个好榜样!歌剧节顾名思义,毕竟是个“节”,最能体现“节”氛围的莫过于明星荟萃的GALA音乐会演出,能够请到哪些当红的明星级歌唱家一定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它将是歌剧节艺术水准、运营实力和吸引力的体现。
必须说的还有今年歌剧节有太多的歌剧一票难求。大剧院的观众已经度过了“看热闹”的阶段,咀嚼回味、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以及不同演员的不同演绎,正在成为观众新的追求。而对于新制作的好奇与渴望也与当初的冷漠和不知所措形成鲜明的反差。
尚需慢炖
演出:《玫瑰骑士》
特点:对于德语基础薄弱的中国演员而言还需慢炖才能出好味道。
《玫瑰骑士》是今年歌剧节的开幕大戏,最新的制作,欧洲老派导演德·弗洛以理查·施特劳斯“钦定”的脚本“使用说明书”为依据,一丝不苟地还原了两百年前维也纳的社会风貌和民风、人情。够得上大剧院制造中的上上品。饰演新娘苏菲的国际组女高音颜值太高,以至于掩盖了中国组黄英令人吃惊的声乐实力。
但是,这部描写200年前维也纳的生活画卷,对于德语基础薄弱的中国配角和群众演员们来讲,尚不足以让它满堂生辉,与2008年德意志国家歌剧院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现代版相比,德·弗洛已经对群众演员做了减法,要想达到德意志国家歌剧院那样人人都是明星、人人都有机会出彩儿的程度,还需要慢炖才能真正出好味道。
期待女神
演出:《诺尔玛》
特点:卡门·加纳塔西奥虽花腔与重量兼具,但没有唱好贝里尼式的长线条。
这是去年歌剧节的大制作,在舞台风格上,一改多年来追求的“原汁原味”,转而尝试象征主义风格。不过,呈现出来却有些形式大于内容,视觉上更加强烈的装饰主义掩盖了象征主义所想要达到的对观众产生的心理暗示。当然,大剧院版《诺尔玛》视觉上的好看是毋庸置疑的。
《诺尔玛》的女一号诺尔玛被认为是歌剧“第一女神”,因此对女高音的要求极为苛刻,不仅要求技术上全能,声音的质量上也要求近乎完美,只有很少的女高音能够“绷”得住,不出纰漏地唱好贝里尼写下的长线条。去年首演的意大利女高音经验丰富角色感极强,唯有声音嫌轻,还不是“真女神”。今年的卡门·加纳塔西奥虽然花腔与重量兼具,但却没有贝里尼式的长线条,表演上,举手投足也还找不到“女神范儿”。期待下一轮能碰到“真女神”。
极度还原
演出:《安德烈·谢尼埃》
特点:从建筑、家具、街头标语到生活用具都是依据博物馆资料制作而成。
今年歌剧节最值得炫耀的当数大剧院与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这个新制作力求还原所有能够在舞台上呈现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的一切,从建筑、家具、街头标语到生活用具、服装款式、材料、图案等一切细节,无不是从博物馆找到原始文物样本资料,甚至很多服装、装饰的材料都是从旧货店买来的当年的制品。追求原汁原味的精确程度达到了“变态”级别。如果从今天4k高清和网络传播的视角,这样的“变态”追求是可以理解的,打开科文特花园官网播放的这个版本,已经有非常多的直接针对服装材料而非表情、动作的特写镜头了。
此前,我们看到过与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马林斯基版《奥涅金》,看过与威尼斯凤凰剧院联合制作的《蝴蝶夫人》,版本风格都相当现代。这一次,终于领略到了科文特花园的“考古版”。有趣的是,同样是讲述真实历史人物的陕西歌剧《大汉苏武》,无论在舞台布景还是服饰上,都极力避开了“考古”式的还原、写实,这背后不仅仅是经费上的差距。
争抢明星
演出:乔伊斯·迪多纳托演唱会
特点:迪多纳托气场强大,仅次于两年前的巴托丽。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往年的大剧院歌剧节只做歌剧,不做明星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但今年大剧院歌剧节吸取了往年的教训,与五月音乐节“争抢”起了歌剧女皇,于是出现了迪多纳托“脚踩两只船”的景象。一个专唱巴洛克歌剧的歌唱家“遭到”大剧院歌剧节“抢亲”,不仅表明了她本人的名气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从不触碰巴洛克歌剧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对巴洛克歌剧的第一次认可。
仅仅以技术和艺术实力而言,迪多纳托距离巴托丽还有相当的差距,而全套巴洛克歌剧中的女王咏叹调曲目,尽管炫技与抒情并茂,但女王的气质还是让这套曲目在风格上简单化了些。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迪多纳托的歌剧女王气质,她的气场强大,现场之爆棚,仅次于两年前的巴托丽。
满分作品
演出:《唐·璜》
特点:从音乐的精致和完美上看,音乐会版极尽精致。
来自德国的弗莱堡巴洛克古乐团带来的莫扎特歌剧《唐·璜》,是本届歌剧节上唯一一台音乐会版歌剧。指挥大师雷内·雅克布斯率领的这支乐团,有着极其精妙的表现,而三位女主角、三位男主角的演员阵容,跟随乐团一路巡演过来,其默契的程度远远超过剧院版通常的排练加四场演出。六位演员堪称是唱念做打俱佳的典范,他们在雅克布斯的指挥下,与乐团完全融为一体。
当天的观众大多不了解这部歌剧,但几位演员的演和唱都实在精彩,爆笑全场说明观众都看懂了。如果从音乐的精致和完美上看,这场音乐会版《唐·璜》应该给唯一的满分。
值得期待
演出:一部《日出》+半部《永乐》
特点:《日出》就音乐而言还有上升空间,而上半部的《永乐》文本文白杂糅得相当精巧,期待下半部作品。
今年歌剧节上原创的新制作有金湘创作的歌剧《日出》和叶小纲的《永乐》上半部。
曾将曹禺的《原野》谱写成歌剧的金湘此次再为曹禺文学《日出》作曲,其与曹禺女儿万方被认为是“黄金组合”,再加上李六乙的执导,使得这部新作早在年初便广受期待。而三年前金湘接受《日出》邀约不久即发现罹患癌症,并为完成歌剧放弃了手术,最终战胜病魔在自己与《日出》“双八十”之际,完成了歌剧创作。
金湘为陈白露写下了大段优美、忧郁且难度极高的唱段,并为陈白露、小东西与诗人写下了极其优美的三重唱,也为男高音写下了“闯关游戏”般的咏叹调。不过,并不是所有音乐都能令人满足,比如金八的黑帮打手们“我们是坏人……”的男声合唱,总让人想起二十年前“正义的来福灵”的电视广告;而开场和结束前的两个舞会场面的舞曲,总会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校园舞会上播放的盒带舞曲音乐,因此就音乐而言,《日出》还有上升空间。
只有上半部的《永乐》文本文白杂糅得相当精巧,叶小纲的音乐没有受到中文四声的困扰,实在得益于他的写作技巧和功力深厚。但毕竟只是半部,真正的主角郑和要在下半部才能够展开,也只有拭目以待了。
首个二版
演出:《爱之甘醇》
特点:火车版呈现在舞台上时,你一定会为大剧院拥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版本而感到骄傲。
第一次做“二版”就选择了多尼采第的喜歌剧《爱之甘醇》,这让人不解,毕竟第一个版本——“热气球版”并没有演过几轮。但当“火车版”《爱之甘醇》呈现在舞台上时,你一定会为大剧院拥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版本而感到骄傲。出身歌剧导演世家的意大利导演卡门·加纳塔西奥精通喜剧表现手法,他所制造的笑点全部能够在合情合理中引发全场观众的爆笑。他设计的诸多细节都能够既有笑点又能够承担辅助性的解说功能,比如他为男女主角设计了贯穿二重唱的没完没了的涂指甲油动作,表明了他俩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这部歌剧的国际组男女主角是来自意大利的梅里夫妇,但听过中国组之后就会发现,尽管梅里夫妇的表演异常精彩,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但中国组的女高音黄英的声音、音准、技巧、音乐、艺术,都要胜出梅里夫人几个档次。可以说,这是现场见到过的最适合黄英声乐条件的角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