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高文宁)尽管没有太多的炫技,也没有张扬的个人表演,只是凭借钢琴与电声管弦乐队合奏出的流畅华丽的音乐,克莱德曼就赢得了整场观众足够的热情和掌声。昨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这场“克莱德曼中国十年回顾音乐会”以完美的现场气氛成为继詹姆斯·拉斯特音乐会后,在工人体育馆的又一场成功的欧美演出,欧美演出逢工体“不胜”的历史被连续两次改写。
整场演出中观众明显对那些由中国乐曲改编的作品更感兴趣,第一次全场鼓掌就是出现在演奏《梁祝》时,之后的《太阳最红》再一次掀起了现场高潮。克莱德曼还演奏了《爱如潮水》等中国歌曲改编的钢琴曲。现场中的另一个高潮则是他与一位中国女孩同台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是看着还显稚嫩的中国琴童与世界最知名的钢琴家一起表演,还是激起了观众们的热烈情绪,掌声伴着熟悉的旋律,直到最后一个音符。
昨晚的克莱德曼除了带来悦耳动听的音乐外,还几次面对观众侃侃而谈。在说起他对中国儿童学习钢琴的影响时,他说,希望家长对孩子不要强求,而是需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说到对中国琴童的期望时,他说:“如果孩子们想以后也站在我现在的这个舞台上表演,只有勤奋努力。”在与他同台演奏的小琴童上台后,主持人问克莱德曼怎么看待《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作品时,他表现得十分风趣,说:“这是一首非常好的乐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晨报记者程玉扬/摄
浪漫之下的普及
●文宁
10多年前,克莱德曼那种把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浪漫钢琴曲,一进入中国就势不可挡地风靡起来,其清雅悦耳的音乐以极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始终被“高雅”、“严肃”所“震慑”而始终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的音乐圈外的“业外人”由此得到了一种新的审美享受。这时的克莱德曼完成了他在中国的第一项工作——传播。
从10年前趁风靡之势在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场音乐会后,克莱德曼就成了中国的常客,10年间多次在各地举办音乐会,还在北京与国内乐团合作录音,而每次他的演出都以其“通俗可读”的浪漫钢琴曲感染新的听众,吸引更多的原本与“高雅”无关的普通人喜欢上了钢琴曲。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就像文言文的白话本,把原本艰涩隐晦的词说得明明白白,让深不可测变得浅显易懂。而克莱德曼的表演又远比音乐教科书来得更有趣味,也更有影响力,在无形中他和他的音乐成了人们欣赏高雅音乐的普及读本。因此在10多年后,在《致爱莉丝》、《水边的狄丽娜》等等克式名曲早已被我们听熟之后,越来越发现,克莱德曼在中国的音乐普及工作做得丝毫不比他的音乐差。
此次克莱德曼与中国琴童同台所带来的影响,又在中国儿童音乐普及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至少又会吸引一批孩子迷上钢琴。这些在克莱德曼来说也许都是无意的,但是客观上却无法不承认他确实起到了让古典音乐更加普及的作用。所以在中国,克莱德曼除了“钢琴王子”的称号,还应该有一个新称号——音乐普及大师。
克莱德曼能在中国“完成”普及工作,一方面说明了他音乐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在说明着,在我们这个还把流行与古典分得泾渭分明的地方,严格的界限妨碍着更多种音乐类型的出现,而广大乐迷除了欣赏古典与流行之外,同样也需要没有界限的音乐,就像詹姆斯·拉斯特,就像克莱德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