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其实,中国的音乐剧发展已经有许多年了。如果您听见这句台词一定不会陌生:“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这出曾经首演于1956年“六一”儿童节的大型民族音乐童话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一出音乐剧了。
由于种种原因音乐剧舞台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又出现了一些相对繁荣的局面。1995年在北京上演的《秧歌浪漫曲》,1997年在香港上演的由张学友和林忆莲主演的《雪狼湖》,尤其是2001年2月台湾著名歌手蔡琴主演的歌舞剧《天使不夜城》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更是引起了大家对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极大兴趣。但尽管如此,音乐剧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中国音乐剧市场缺什么
《巴黎圣母院》来京演出势必会引发中国观众对音乐剧的疯狂。但是,《巴》剧能否就此给中国音乐剧市场添把火?目前中国音乐剧市场到底什么状况?王祖皆教授总结出了“四缺”:第一,缺老板。中国也不是缺人才,音乐剧也不缺题材,就是缺老板,缺少有艺术眼光的,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有大胆冒险精神的老板,把这些人才聚集起来。第二,缺少创作经验,尤其是缺乏操作的经验。音乐剧应该一开始就进入商业创作,尤其是我们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经验很缺乏。第三,缺演员,能演、能唱、能跳的全能性的演员缺乏。第四,缺剧目。信报记者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