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用一句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2002年的好莱坞,你会怎么说?《今日美国》的记者罗伯特-丢希一话惊人:“2002,好莱坞的女性电影年。”
女性明星炙手可热2002年,很多女明星获得了不亚于男明星的关注和爱戴,她们的出场已经成了影片票房的保证:尼娅-瓦达罗斯(《我的巨型希腊婚礼》)、珍妮弗-安妮斯顿(《好女孩》)、戴安-莉恩(《不忠》)、赫莉-贝瑞(《007之不日而亡》)、蕾丝-威瑟斯旁(《阿
拉巴马甜蜜的家》)……2002年的女性演员不但受到观众的欢迎,更将受到奥斯卡评委的喝彩,因为她们的表现实在是太出色了。《时时刻刻》一片的三位女主角妮可-基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朱丽安-摩尔塑造了近年来最丰满的三个女性形象,肯定会同时获得奥斯卡提名;而朱丽安-摩尔在《远离天堂》的表现甚至比《时时刻刻》中还要出色。同样,《芝加哥》中的芮妮-齐维格、《男人们》中的希古尔内-韦弗、《弗里达》中的萨尔玛-海耶克、《个人速度》中的凯拉-塞得维克和《秘书》中的玛吉-吉伦哈尔的表现也同样出色,简直要把奥斯卡的提名挤爆了,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奥斯卡“最佳演员”来个“无差别级”的评选,那么获奖名单上将全是女演员的名字,“金像”根本没有男选手们什么事。其实,女演员受欢迎还只是表象,其中根本的原因还是女性在好莱坞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女大腕为女性电影大开绿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好莱坞历史上女演员最受欢迎的时期也是男权主义最甚嚣尘上的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好莱坞的所谓“黄金时代”,涌现了包括奥黛莉-赫本、玛丽莲-梦露等一批深受爱戴的女演员,其号召力完全不在男演员之下。但仔细想来,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非常单一,不是作为男性的牺牲品,被男性拯救的人,就是作为男性的情感对象出现,归根结底,就是那时女性在好莱坞没有地位,除了贝蒂-戴维斯以外,很少有出人头地的女制片人能够对一部影片拍板。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好莱坞十大公司中,有三家公司的头头是女性,她们是派拉蒙的舍莉-兰辛、环球公司的斯塔茜-希德尼和哥伦比亚公司的艾米-帕斯卡尔。派拉蒙电影公司的总裁舍莉-兰辛说:“我们看到了缓慢,然而确实的变化: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逐渐不再考虑性别。随着女性掌了给一部影片开绿灯的权力,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复杂更多样化的方式表现女性。虽然现在情况还不尽完美,但却很令人兴奋。”兰辛的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2002年的电影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更多的女演员扮演复杂的角色,处理复杂的题材,妇女作为受害者在银幕上出现得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有更多的影片反映年龄较大的女性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追捧青春小美眉。事实上,这么做的结果并不仅仅是女性获得了某种政治和文化上的权益,制片商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我的巨型希腊婚礼》的观众大多是女性,而且调查表明,女性观众更倾向于把自己喜爱的影片推荐给家人朋友,而且会拉着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一起看这部影片,所以制作更多针对女性观众的影片无疑是好莱坞的又一条生财之道。
前路仍然漫长虽然女性在好莱坞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离真正占据半边天的路程还很遥远。据统计,2001年的编剧工会会员中有27%是女性,比往年略有增加;但女性导演数却从2000年的11%降到了2001年的6%。针对男性观众的影片,比如《黑鹰计划》的投资平均达到5000万美元,动辄达到一亿美元;但女性电影只能是中小投资,比如《时时刻刻》的投资是2000万美元,《远离天堂》的投资只有1400万美元。而且,还有人担心2002年好莱坞的女性电影热潮只是一时的巧合,明年又会恢复男性的一统天下。朱丽安-摩尔说:“每个人都知道,好莱坞没有潮流可言。”无论如何,人们希望女性能够在好莱坞取得更重要的地位,奉献给人们更多更好的女性影片,而不是像《芝加哥》的女主演凯瑟琳-泽塔—琼斯所担心的那样风潮过后一切依旧:“我希望这不要像等公共汽车:等呀等呀等不来,一来就来好几辆,然后又全都走光了。”倪英骅
“金球”获奖女星
-妮可-基德曼
-芮妮-齐维格
-梅丽尔-斯特里普
-珍妮弗-安妮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