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进行一番短暂的温故知新。众所周知,迄今已是第63届的威尼斯电影节,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中历史最为悠久。但坦诚相见,从经营状况、销售行情、成交额度、观众流量、媒体聚焦等方面评估,威尼斯显然逊于59岁的戛纳、56岁的柏林两位后起之秀。
俨然做秀戏子模样的戛纳,将各种炒作与噱头做到极致,哗众取宠的同时,实则肩负着“世界最大电影交易市场”的重任。可惜“商人重利轻别离”,不是将简单粗暴的《大
象》过誉,就是把别有用心的《华氏911》扶正。好容易去年的《孩子》对艺术性的侧重有所回归,今年却又不幸沦为共建和谐的封疆大会——《风吹稻浪》的金棕榈枝,“为肯·洛奇授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比较明显,尚可原谅;六个影后、五个影帝的闹剧则不啻纯粹的跳梁。业内人士面对匪夷所思的荒诞结尾,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与商人戛纳比照之下,柏林电影节则越来越像是政客:回首英伦流血惨案的《血色星期天》、关注中亚难民问题的《尘世之间》、曝光本土移民现状的《勇往直前》、写实南非黑人生态的《卡雅利沙的卡门》、透视波黑战争创伤的《格尔巴维察》。五年间,投机倒把的政治犯屡试不爽,致使柏林方面的江湖地位日薄西山、岌岌可危。
由是,远离商政两界的威尼斯电影节的学究气质,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中愈加古色古香。《回家》、《维拉·德雷克》、《断臂山》,连续在艺术阵地探索与社会现实捕捉两方面寻找到绝妙平衡点的金狮,使水城化身捍卫欧陆电影传统的一道靓丽风景、一条顽强底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会继续不拘一格降人才,再呈惊喜。(毕成功(blo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