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八十年”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学术活动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20:52  新浪娱乐

  第二个是说它作为一个符号是一个国家符号,没有什么比军队、军徽、肩章、军装更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形象的,实际上这个国家,中华民族,我们一个世纪以来,或者说一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或者是战争,或者是我们军队在保卫着一个国家的安全,保卫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在今天我们看来,其实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强盛,跟你们对军队的渴望,对军队的认知和盼望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大国的崛起跟一个军队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军队符号当中,实际上承载了非常鲜明的国家符号,爱军队跟爱国其实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这个国家和军队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这是我觉得军事题材它的很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么多年也给我们带来的很多对于国家认同认知的一些认识。

  第三个很重要的意义,它也是一个英雄符号。实际上从我们这半个多世纪,从八一厂50多年的建厂史来说,给塑造了一代一代不同的英雄,他们怎么样对待爱情,怎么样对待个人生命价值,怎么样对待国家,对待整体,对待战友,实际上所有过程当中所体现的那种英雄情怀和英雄情绪,我想实际上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包括我自己,我觉得我小时候看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军事题材的电影,我们最早看的电影就是著名的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些电影实际上潜移默化都给我们带来了对于英雄的那种崇敬,而且有超越日常的庸俗生活,庸碌生活,物质生活的一种境界。尽管也许现在物质生活的发展,使我们不大可能经常能够脱离现实物质对自己的禁锢,但是我们在看这些电影的时候,看到这些英雄的时候,我们会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能够超越自己的桎梏,超越自己的小我和生活的环境。所以我觉得军队这些题材的作品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觉得来纪念,或者我们来回顾,来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战争内容,或者说以军队成长,军队发展为内容的这些电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刚才周星老师对这些电影有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的总结,实际上我也觉得,其实我们这些年,从49以后,我们可能军事题材的作品大致也就是这么几种类型,一类我们可能叫做战争训练故事片,及情节剧为代表的,以军训为主的,像《冲出亚马逊》这一类的,基本上相当于我们常规的主流电影的情节剧的范畴,实际上这可能是军事题材电影当中,跟市场接触最多的一批影片,而且包括我们当年带有一点军教性质的三战,实际上是军教跟情节剧的一种结合,这是一大类型,应该说这个传统渊源流长,影响很大。

  第二大类型,我觉得主要是新时期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个电影,我们把它叫做军事文献片,实际上军事文献故事片,包括《大决战》包括后来《我的长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基础,带有非常强的文献性,但是又是非常强的故事片,必须服从于这个故事的基础要求,这个故事也是受到了苏联电影的影响,应该说在中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成就,而且长期以来是军事题材电影作品当中的顶梁柱。

  另外还有一个片子,就是我把它理解成传记人物篇,新时期很有影响的就是《从奴隶到将军》,最近这段时间还有一些主要表现国防一类的电影,像《横空出世》等等。

  我特别集中想说一点意思,就是说所有这些电影,我觉得军事题材电影作品今天应该是有一个广阔的天地和空间,能够解决我们中国电影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主流意识跟我们的个体意识能够结合在一起,其实我从今天一开始我在讲我个人的关于军队的一个梦想,其实我想说的这个梦想,从这个口想切入想表达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在军队这样一个国家符号,革命符号当中,它很可能能够置入我们很多个人对于事业,对于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一种理解,世界上它是跟我们的个体梦想是结合在一起的。其实我一直在讲中国主旋律电影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始终把集体理想和个人理想中间缺一条桥梁,我们缺一个把它连接起来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始终要不就是所谓的那样一种主旋律,脱离了个体性,脱离了个体成长需求的这样一种所谓的集体理想。那么如果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来宣传正面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观众接受起来非常困难,青年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一直认为我们的道德教育,我们的主旋律教育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但是返过来,我觉得军队题材,包括电视剧和电影,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喜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塑造了一些把自己个人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和国家的理想和国家的价值结合在一起。包括我们后来这些人《冲出亚马逊》等等,他对军事训练,过去我认为是要为国家训练,仅仅是这样,你为了成为一个军人而训练,现在我们不完全是这样,我要考虑我是军人,我要成为最好的军人,在成为最好的军人的同时,我要成为国家和集体需要的人,他把国家和集体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我们要表达的价值观,否则的话,这种价值观永远跟我们的需求是脱节的。我觉得军队题材的作品,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和启示。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已经出现了向这个方向结合的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而且人物就变得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像我们生活当中的年轻人。当然刚刚明厂长也谈到很多,我们在这么多年的技术进步,我们在制作上,创作上的进步,应该说都是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的。

  如果说最后我提一点点愿望,就是我们希望将来军队题材的作品,特别是像八一电影制片厂因为是属于军队的制片厂,我们怎么能够更好的把宣传军队跟服务大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的更好。有时候其实我们很多的电影做得非常不错,但是我们还是有比较直接的宣传自己的那样一些痕迹和愿望,当然我理解这个本身是需要的,但是能不能够在电影这样一个文化产品当中,我们能够更好的把那种宣传自己的愿望,更好的消化消融在故事情节当中和人物当中去,其实人物就是最好的宣传。包括像《冲出亚马逊》这样非常不错的电影当中也有这样的裂痕。还有一个就是在战争哲学战争智慧方面,其实刚刚也提到了一些,战争是为什么?这种思考,虽然我们今天《晚钟》有一些思考,但是这种更多的追求形而上,其实战争的思考不需要形而上,它是非常人性的,我们可能会站在更高的视野来看待战争和军队,我们不是为了反对战争的合法正义性,但是我们会提供一个张力,另外就是说在战争智慧的表达上,可能现在有一些军事题材的作品战争智慧还不完全够,我们觉得它使用的那些战争技术,战争技巧还没有真正的能够表达在信息战争和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当中,人们的传统智慧跟现代科技之间这种结合,还有可能开掘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做得超出了观众的期待,而且超出了观众现有的知识范围,我想军事题材电影还会有更大的空间。

  当然总体上来讲,还是重复刚才一句话,我看了那个展览,并且对我印象很深刻,我也希望我们将来有更多的青年学生们能够去看一下那个展览,我觉得看那个展览是再一次重温自己梦想的过程,谢谢。

  周星:谢谢伊鸿教授,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的翟俊杰导演演讲。

  翟俊杰:在这里听了一下,我觉得很好,刚刚几位的发言都说的非常好,非常感谢大学生电影节和八一厂共同举办的建军八十周年这样的大型学术讨论。我想谈两点,特别是刚才我还跟周星说15分钟,本来我也谈不出来什么。

  第一个我一直在思考,我觉得我是一个军人,我从小在军队长大,我是个军旅导演,我面临得更多是军事战争题材,动荡革命历史题材,拍其他的题材不可能,领导也不会答应的。但是战争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我在若干场合都在说,我一直在思索思索再思索,就是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例,美国,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争平行的两种,三个星期拍出一部影片等等,我看有点像我们大跃进时候的跃进片,为了配合现实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不平行的,尤其还有我们从小都是受前苏联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中苏友好,苏联已经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三十年代,用现代话来说应该是很多的经典的。到了第二个阶段,四十年代的时候,不能拍电影了,所有的电影工作者到前线去拍纪录片,但是到开始慢慢稳定下来以后,也出现了一大批的,比如说《卓娅和苏拉的故事》等等很多的影片,很像咱们建国初期的时候《董存瑞》,鼓舞斗志,还有俄罗斯民族的辉煌,鼓舞斗志,鼓舞人们战争法西斯力量的。到了第三个阶段,大家都很清楚,于是出现了《一个人的遭遇》等等一大批,这个大家搞电影的人都太熟悉了。然后又发展到了第四个阶段,大家更熟悉了,《标榜的心》等等,我们看的清清楚楚。

  我说这些是为了反思,我是电影工作者,我是个电影导演,我是个军事题材的导演,我要琢磨琢磨怎么样能够超越、突破、创新、向前推进。故步自封守旧只能被淘汰出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战争题材、军事题材在世界影坛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类型,《真诚的谎言》等等一大批,《人性的关怀》、《英雄的团队精神》,哪一个不是在张扬一种美国的精神呢?现在对商业片、艺术片什么东西,我现在有点糊涂了,用我的话说电影就是电影,你拿出去给观众看,能叫观众爱看就行,是不是还要像过去曾经有一段《人民日报》还要讨论,论商业题材、军事题材、消防题材、农村题材,都是电影,不只有不过题材不同而已,文艺片、商业片、主旋律片,我觉得这个不太科学,最后都糊涂了。

  我觉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一个重要的类型,军事题材战争题材,我们坚决不能像过去那样子为政治服务,甚至到文化大革命,都是概念、口号、标语、说教这些东西绝对不行,大家都知道要坚决的抛弃,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在经济上各方面出现问题,政策得当、举措得力是可以得到扭转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道德文化沦丧,可能会付出几代人的惨重代价,甚至在今天这样的研讨会上,包括现在大家说利己主义、贪得无厌什么捞钱,何尝不是对那种极左的一种反动,没有理想了,人不为己,天地诛灭,怎么对自己好怎么来,能行吗?这个不是说教,不是口号,不是一种政治的呼吁,确实我们民族得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最近我在《光明日报》的读书杂志上,每期都有很多的文章,我们和大韩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缺少什么,我们和日本民族相比,我们自己缺少什么?参拜靖国神社坚决反对,慰安妇问题等等,我们外交部,中央态度很明显,但是我们比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少些什么?我总结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呼唤英雄,没有英雄情结,这个民族没有什么,构建不成和谐社会,构建不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多少多少平方米,收入多少多少美金,表现在一种思想、文化、道德等等,所以这是第一点,我在反思。

  我就具体说两点,就是今天在学术研讨会上说点很浅显的例子,就是以我个人的创作来说,比如现在《我的长征》这次我很感动,到湖南,大学生一看,大学生包括前几天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大学生朋友们倒居然非常喜欢,我说我以为你们光喜欢《情深深、雨濛濛》这样的,原来你们还很喜欢看这个,我很高兴。《我的长征》我就考虑,第一点以小见大,我觉得我现在翻拍长征,包括明振江厂长当时发摘要的时候也是,他们发来一个函件,当时我就想,现在我三拍长征,十多年前第一次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让它有一种悬念,十年前又拍《长征》,我觉得诗意化出来了,而且从长征三个矛盾线和敌人进行战争,来自大自然的恶劣环境的都是和党内的作战路线斗争,更能体现长征的实质,这是第一次放到主张上,这次我在若干会议上都说过,八一厂这几年取得的成就还真是仰仗我们这位明厂长,我老说,我现在拍明厂长马屁他也提不了我当元帅了。我说的是真心话,现在八一厂这些年来一直在追求,这个环境非常好,这个艺术氛围很好,就是大家真正是研究到底怎么回事,不像过去罗罗嗦嗦,大家只有心情愉快才可以做出好作品。第一个以小见大,我总结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是对一个大的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面面俱到的表述,我不同意那种填补了什么什么空白,甚至于我都不同意那种这是一个教科书,如果教科书说,我们就可以看内容相识的理论专著,没有必要花人力财力物力拍这个电影。所以艺术,我经常开玩笑,像这样的题材,思想性,你不要思想性也有思想性,现在关键是艺术性、观赏性和可看性能够有机的结合。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一个小孩子他的事情来看待长征,特别是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生命的关怀。而且要写出人物性格的成长历程,我都奇怪,一个泥腿子,一个小孩子,他哪怎么就能说共产主义,北上抗日,我问了很多的老红军,当时就是这么说,跟着走,没准还有一个活路,甚至于到这儿以后,当兵还有兵粮吃,要不然怎么办呢?但是他慢慢的成长,我拍这个影片,我就告诉他,你演的不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不是朱德,是六七十年前的他们,不成熟。无数的坎坷、失败、胜利,最终造就了一批卓越的党中央领导人,塑造人物成长的历程。

  但是如果说以小见大,折射出来大的背景的也有,《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等等,有大的背景,因为背景是纪念这样一个事件的。说起长征我有很多幸福的回忆,有很多痛苦的回忆,希望今后我们年轻一代更多一些幸福的回忆,少一些痛苦的回忆。是这样,战争不是个好事,只是卷入了战争以后,不得不参与战争以后,就像刚才伊鸿教授说的,这不是对于我们正义态度的问题,过后感悟到,以小见大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特别是对于诗意化的处理,对于战争状态的营造,一直到现在,我认为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看看美国和前苏联的战争场面,我们还是虚假的很,这次在《我的长征》我没有钱,用电钻调调转速,挂到机器上头,大地爆飞的时候是在颤抖的,不可能是个儿戏战争,这种叙事的情调,这种战争氛围的营造,这种诗意化的处理,诗句上我们对于过去任何对于我们印象很深的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都有很多这些东西。用诗意的东西处理,包括《惊风骇浪》有很多人告诉我这是纪实的,有各种各样的,他是他哥哥,他是他姐夫,哪那么巧,怎么搞,搞的好看,战争形态,就像刚才伊鸿老师说的一句话,像那个时候的人物,像那个时候的事情,包括服装道具等等等等,一丝不苟,我们打扫一下卫生还灰头土脸的,何况战争呢?也可能两个月连衣服也没有洗,什么肥皂,诗意化的,战争形态的这样一种营造,诗意化的处理,更有这样的一种韵味。

  第三个我觉得数字特技,这个大家都知道,数字特技引进了以后,可以极大的节省我们的艺术想象力,许多我们过去只能想像,用常规手法无法拍摄出来的,可以依靠数字特技制作出来,就是刚才明厂长说的,有一种视觉冲击力。观众喜欢看,从商业市场来看,他喜欢看,不喜欢看大家肉眼天天看到的这些东西,为什么军事题材难拍呢?一连二连三连宿舍有什么可拍的?都是一摞被子,军事题材过于大胆大量的使用玄机,一定要恰到好处,要有一个度。现在大家看到一些影片已经有感觉了,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

  所以这几点,我汇报汇报我们创作的点滴感受,诗意化处理,数字特技等等,《长征》用唐国强吗?当时在具体的影片的构思,天降大人,中国地博,人口众多,都有很好的人才再发掘再培养,这次新的力量,都是大专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等这些学生,他们将来会出来,所以一句话,我们在这个方面,继续的努力,刚才朋友们提出了很多的殷切的希望,我们还会努力的前进前进,尤其是刚才伊鸿老师说的那一句话,个体和集体这两个之间的关系怎么结合好,这是我最后的一点。是为观众拍的,你不管说是商品,它带有商品属性,你怎么说,你让人家买票去看,那就是商品,要心里头放着广大的观众,怎么样能够让人们,能够吸引他们自发的参与审美,然后从而又得到审美的满足,但是又得到一些什么感悟,我觉得这就够了,我将追随诸位电影工作者之后继续努力奋斗,谢谢。

  周星:谢谢翟导,我们下一位专家,有请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所长王志敏教授发言。

  王志敏:非常高兴,很荣幸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参加今天大学生电影节这个大型的学术研讨活动,特别是听到了刚才前面几位领导的发言,周星老师还有伊鸿老师还有翟导演的发言,我特别受启发。我在来之前,因为我是对军事题材、战争题材的影片,在我年轻的时候看的也还是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很多的研究,我在想,既然来开这个会,最近的事情也很忙,我后来请我的研究生帮我收集收集资料,但是这个资料也很不可靠。我受了前面翟导演特别富有激情的拍战争题材的影片,对战争题材的影片有非常精深的研究,通过他的发言能够体会出来特别受启发。本来不知道说几个观点,现在我临时的想出大概有三个观点,跟大家一块交流一下。

  首先我想说第一点,我认为战争题材的影片在世界电影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页,大致查了一下,这个资料不可靠,说美国的影片按照每年它的年产是平均500部,一百年算下来是5万部,大概有600多部军事题材的影片,这个资料应不可靠,大概就是占美国电影的1%左右,就是美国的战争题材的影片可能占美国影片1%,这是一个数据。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咱们广电总局出的,其中有一本书,写的是中国战争题材影片历史的书,我那个学生帮我专门从书里面数了一下,中国的战争题材,从中国最早能够拉得上的大概有260多部,绝大多数的战争题材的影片实际上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以后,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他拍的这些影片基本上大量的都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开始建军,然后进行的历次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战斗的这样题材,这是量非常大的题材。这样算下来的话,中国我们的故事片现在算下来100年来有7千多部故事片,我们的200多部,后来算了是3%,比美国还超过2个百分点,这个事我不敢相信,特别在这儿宣布一下,有些人在继续查对。也说明我们中国的电影史当中,战争题材的影片比重超过美国,这个结论我目前不敢相信,但是因为我们是研讨会。我是想说,就是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前面几位都讲过,就说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都知道战争是不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我今天特别听了前面几位发言以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智慧无能的表现,因为政治解决不了,对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得打,那么就产生了战争。当然战争非常好的一点,它能激发人的革命英雄主义,能够表现出中华民族追求自由解放的,不屈不挠的那种斗争精神,没有战争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也不可能展现,我觉得这一点是辩证的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