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辉煌八十年”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学术活动实录(4)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20:52 新浪娱乐
最后我就说一下,就是如果不从我现在的位置,不从我们八一厂的研究人员来说的话,作为对军事电影的一个看法来讲,我觉得我对军事题材的不满足,除了刚才几位说的,我觉得都特别好,我自己感觉到,就是我们的期待值,现在我们军队实际上已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很大的步子,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电影在表现这方面的东西上还是很滞后的,就是从第一个层面来讲的话,我们的题材还非常单一,我们还基本上是陆军的状态,我们的海军、空军、二炮都还在荧幕上非常少见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见。就比如说二炮的题材,我们的导弹战略部队,我们将来的杀手锏,我们可能,我可能是孤陋寡闻,现在没有一部电影表现这方面的内容,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很多,但是我们电影很少很少,我们海军题材的影片,除了大家熟知的《海鹰》,再有就是前些年有一个《海之魂》。空军的题材有表现抗美援朝时期的,后来有几部就是写飞行员的恋爱问题,最近的一些可能是写试飞员的,写空军作战部队的这种训练,或者是当代飞行员的这种。反正我只是一个大概的感觉,但是也可能有一些我没有关注到,但是至少是非常非常少的,我觉得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将来创作的眼光应该是更广阔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从这个题材有没有的层面来讲,还有就是确实我们的观点,包括战争观念,军事观念,军队建设的观念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现在还太单一,太单调,或者太单薄,都可以这么说。就说我们现在国际上的这种形势不断的变化,其实对于我们的军队建设提出了很多很的新的课题,就是比方说我们过去只是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现在我们军队的建设,对于保护我们国家的安全,还有一些比方说经济利益,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油田的开采问题在海上,人家就说动不动上面飞的全是别的国家的飞机,我们的工人在上面很难受,什么时候我们的船也来,我们在这儿采石油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有安全感。像这些东西,可能有很多,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 周星:下面有请北京大学的陈旭光教授演讲。 陈旭光:很高兴有机会来学习和交流,跟我们八一厂的领导和导演交流,我很受启发,我谈几点不太成熟的,不成系统的一些个人感想,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中国现代史,可以特别说是49年之前是硝烟弥漫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史,一部作战史也可以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的国家史,这个战争第一是国内战争这些,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非常感兴趣王志敏老师那个数据,美国电影战争片占1%,您还不敢肯定中国电影战争片占整个电影的多少,那么我觉得,中国电影如果说广义的战争题材的话,我觉得就是说,王老师可以毫不担心的,就是说这个比例非常非常大,我觉得49年以后,这个战争片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严格来说抗争以后49年才出现了战争片,解放以后,当然改革开放以后战争题材可能在数量上处于萎缩状态,那么从建国以来,我觉得如果说拿一个比例来衡量的话,绝对不会是1%,可能近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我觉得有这个可能,不妨再做一个具体的统计。 像美国电影就是虽然有一些战争片我们印象也非常深刻,但是我觉得战争电影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国家体制集体化的这么一种产物。那么苏联电影它的战争片就非常发达,比例也非常高,前苏联,解体以后他们的电影也是非常不景气。即使是美国的一些战争电影,我觉得就是说大规模的表现这种两军对垒式的这种战争片,作为一个类型的话,也不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美国的电影注重的是个人决战,这样的电影在美国电影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一开始对王老师掌握这个数据感到有点吃惊,美国电影里面战争题材占1%,后来可能的确和那种大规模的,类似于苏联的,类似于我们中国有一些大规模的正规的那种军队战争的题材电影,在美国当中的确是占的比例非常少。 那么作为最能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门类,我觉得中国的战争电影,尤其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这样的电影生产机构,是担负着一种以影像抒写中国革命史和共和国历史的重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它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几个高潮,建国初的,六十年代的,八十年代的,以及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五代导演的介入,一些屡屡兴起的战争电影,军事题材的电影,都进入了军事题材电影的高潮。我觉得军事题材或者战争题材,这是一个巨大的筐。其实我们不能说有军事题材或者战争题材类型片,如果这样说的话,这个类型片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应该更具体一点,比如说军事题材喜剧片,军事题材爱情片,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它是一个筐,它可以不断的跟其他的类型化合,产生一种新的亚类型。而且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三代、第四代导演,当然第四代导演里面,当然留在电影学院的一些导演同样是同学,可能分入不同的系统,或者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们可能是两个不同的路线。分在电影学院的导演像翟导他们,是以战争题材的电影为主。但是就是外围的,比如说第五代电影,像《一个和八个》、《晚钟》、《大阅兵》,这些是军事题材电影一个另类或者是边缘,换一个视角。所以我们说,军事题材电影它给三代、四代、五代导演都提供了一种艺术的实验品,提供了他们寄托自己的人文思考,符合这个时代高度的人文思考的一种实验厂。当然就是像第六代导演,因为他们可能个性太强,那么他们可能还不足以或者说也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共鸣来驾驭这种集体意识国家化基础之上的军事题材电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六代导演陆川,他现在在广义上的军事题材电影,或者说《南京大屠杀》会怎么样,这些都会引发我们的共同兴趣的。 那么军事题材的电影,我觉得就是一直在寻求突破,寻求这种拓展,艺术表现上的更新,在刚才翟导所谈到的,他自我意识就是非常明确,在一方面不违背一些系统的题材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最广大的观众接受链,尽可能考虑到这个市场的问题,一起来寻求突破,包括看到的惊涛骇浪这样的题材。翟导在很多场合都讲到的那种介入,包括《我的长征》等等个人化的视角,翟导三拍长征,我觉得他的视角是逐渐的个人化,这样就可以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寻求突破的过程当中,我们说军事题材的电影,就是客观上也有一些突破和超越,一个困难就是悠久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要求,另外一个就是他的战争电影要求投资非常大,那么就跟市场规律的要求可能会有一些违背的地方,也许从某种角度讲,市场逻辑其实并没有真正完全支配军事题材电影的制作。当然这个不能完全放开,因为这些电影某种角度讲还是一个部分,不能够完全顺乎这个市场。 另外一个就是从电影本身的艺术特点来讲,如果说把一些电影跟一些比如说现在在大众化的路线上都的非常远的一些历史题材,或者说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相比,我觉得它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短处,比如说大众化的电视剧可以追求这种观赏,追求那种通俗性,然后它在塑造人物的时长上也有相当的充裕,而且在检查上,我觉得对电视剧的放宽比对电影的路还要宽一些。所以我觉得目前有一些电视剧,其实在有些方面已经走的非常远了,有一些相当的革新和创新的意义,比如说《亮剑》、《历史的天空》里面一些人物的塑造,以及对于一些历史的回顾。比如说《历史的天空》里面有一种折射,有一种影射,就说苏区的时候,来自苏区的革命干部和工农干部之间的矛盾,这些方面一些表现。其实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有一些像江大牙那样的农村干部的出现,这个形象在当时是太边缘了,还处于一种封杀或者批评的状态。所以一直以来,进展不大的人物形象的创造,在电视剧方面得到了突破。 但是我觉得,军事题材的电影,就是说它寻求突破,这里面我想略谈两个话题,一个是国际化与缺国际化的问题,以及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中国形象的塑造问题。因为我觉得今天电影的拍摄市场跟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电影拍摄情况是相当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发行的体制上,还有一个就是导演面对潜在的接受群的时候他的立场和观点,以前电影绝对就是面向国内市场,国内观众,那个时候苏联老大哥,跟咱们差不多一回事。但是现在在全球化的时代里面,各种交往和交流,市场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如何选择一个在军事题材里面又有一种国际性意味的,比如说美国军人的视角,甚至日本兵的视角,这个其实是很多电影的一种追求。当然这样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甚至可能有一些《红樱桃》等等这些电影开始,都是往这个方面在考虑,在追求的。 从这个角度讲的话,我感觉有一部分题材的战争电影,可能缺少国际性,比如说国共战争的电影,可能我想就是说在国外,在国外电影节要引发这种共鸣的可能性相比抗日战争要学一些。有一些国际题材的电影,就是带出来的问题是视角设置的牵强,像冯小宁的《黄河绝恋》,中国人和外国人发生这种关系太快,包括一下子日本的、俄国的、苏联的、中国的,一下子都塞在一个情景当中,有些矛盾设置非常戏剧化,这个又是一个如何处理这个选择国际性的视角,国际化的题材面向国际的题材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形象的问题,同样就说以前我们拍电影,我们只考虑到这些电影是给咱们中国人看的,那么现在可能也要考虑有些电影是给外国人看的,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怎么样打造中国人形象,怎么样让中国形象表现出中国的一面,或者对战争也有反思的高度,不要让人家觉得中国人好战。甚至就说从中国形象上的角度考虑的话,我就想到这么一个事情,以前我们北大有一个老师,他到日本去呆过一段时间之后回来,回来以后他对《地道战》发表这么一个高见,他说我就不明白,中国人都被日本鬼子像老鼠那样的赶到地下去了,怎么还表现得那么津津有味,表现的那么志气高昂的,当然我不同意他这个观点。但是就说如何在表现类似于抗日战争这样的电影里面,就说表现出中国人顽强,在坚韧当中,在失败和磨难当中崛起和奋进的一面,但是同时要避免某一些过于廉价的喜剧片。像《举起手来》这样的喜剧片我非常不认同,他里面对于日本鬼子戏剧化的描写太过分,太牵强了,打日本鬼子像现在的孩子玩游戏一样,我觉得这个也是不利于现在的年轻人孩子们的这种教育的。所以这里面一个是国际化和缺国际化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中国形象,如何打造中国形象的问题。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编导者的视角问题,比如说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从集体观念的时代逐渐向个人化,不再以这种单一的集合性的这种价值观念的时候,我觉得就是编导的视角也应该完全可以更丰富,更复杂,更多样一些。那么我觉得我们的军事题材的电影,大部分都是以一种全姿的,客观的姿态,就是历史是我写的,我写的肯定是最真实的历史,我是代表历史在说话,就说这么一种气势恢弘的这么一种证据的气势,当然对于某一类战争题材的历史文献性价值的东西是好的,但是从丰富性,多样性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从其他角度考虑。甚至从一些低视角,儿童的视角,毕竟对长征不理解,对长征的好坏错对都不理解,这个时候也可以用他们的视角表现出来,所以就是视角更加丰富,更加多样。 另外最后,我还有一个想到的建议,因为今天很多领导都在,我觉得八一电影制片厂有没有可能拍摄一些红色经典,现在问题就是红色经典的片子都给民营影视公司的电视剧拍了,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拍,而且趁这些电影的品牌效应在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我们前后的这几代人的经历当中,这些电影的品牌效应,这种对老电影的感情和记忆,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翻拍这种《小兵张嘎》这些等等,因为美国电影就是不断的翻拍,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一直不是特别明白,我们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不自己翻拍,自己第二次再拍,现在我觉得站在这种时代视点之上,进行重拍的话,我觉得会有一些很有意味的东西,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拍出来。 周星: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授桂青山先生发言。 桂青山:本来不想发言,听了各位的发言我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别的我不多说了,就是战争题材的影片本身的价值毋庸置疑,战争作为人类的梦魇,缠绕在历史形成之中,战争作为政治最尖锐最极端的表现,是欲休不止的,战争片那种口人心漩的心里刺激,异乎寻常的人生展示,对观众长期的文化审美和文化魅力,作为战争片来讲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我听了诸位的发言,我想讲一点。就是怎么样才能是比较好的战争,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就是战争片要想拍好,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具有四个层面的真实和一个感情。 简单地说,就是说首先战争片真实性应该从四个层面展现,而且逐步的可以说升级,第一部,就是说场面,战争场面本身不是儿戏,我那天听了翟导演在电影节见面会充满激情的发言,翟导演本身有非常强的激情,有更多的艺术追求,他能够站在当前战争片这种真实的追求上,站在前沿上,而且是卓有成效。看了《我的长征》以后,我们确实有一些新的震撼。真正的战争,真正的历史某些场面这个跟我们以前某些片子有截然不同,或者是大相径庭。 第二个就是人性的层面,战争中人性的真实,应该是全面的人性体现,而不是仅仅某一个层面的社会角色,当然更不要说某些社会符号的体现,这点我先谈基本观点。 第三个层面是历史的真实,你拍的影片不可能或者是必然要牵涉到这个战争在哪一个时段上,在历史的位置和性质上是什么样子,你把握不好历史的定位,尽管场面很真实,人性也很真实,很可能整体的作用也不尽任意,甚至产生一些想不到的,始料不及的影响。70年代的时候,我们看过日本的军国主义的批判片,战争场面我认为在那种情况之下是很真实的,人性的展示在某种层面上也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他对于战争的那种历史的认知,和全世界的范围,现在正常的判断恰恰相反,那么这样的一种缺乏历史真实的只在前两个层面的追求,这个也是一个大忌,在我们当代中国影片里面有没有类似的作品呢?一会我们再讲。 最后一个层面的真实要哲学的真实,刚才诸位专家谈到了,能不能同战争语言终极的哲学层面上真实体现我们对战争的看法,以及战争中人应用的觉悟。 这方面我认为四个层面要逐步升级的话,到这个层面,四个层面都达到了,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比较完美的一部战争影片了。那么历数我们中外电影史上,在座的专家和学者都谈到了,比如说苏联的影片,战争性的影片为什么感兴趣,在某些层面上,最高的宏观的记事,到《一个人的遭遇》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到一些准战争片《荒岛》等等之类的片子,都是从在这几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真实性。包括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美国精神的,那个时代的特定影片。《野战台》也好也是真实的。包括哲学上的真实,所以世界上苏美,或者市其他国家好的战争片,我认为当然不是全部,好的战争片能够从这四个层面上着眼着手,所以取得了相对的成功。 再反思我们当前中国的影片,我们在这个层面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尽管是今天八一厂的主创人员都在此,我觉得八一厂的电影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整个建国以来政治的风云录,或者说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中国建国以来政治生活一种集中的表现,对整个这个过程我认为应该是敬重,但是要要深思。我们战争影片,翟导在此,我谈一下《我的长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部片子,起码在第一层面上,我觉得基本达到了场面的真实。第二个层面上人性的真实,我觉得也开始和建立了,我们小王瑞怎么样从一个茫然无知的孩子跟着走,逐渐的在战争战火当中磨炼成了一个战士,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比较真实的。包括毛泽东,他的女儿出生以后,忍痛割爱,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种不足,它是人性的某一个层面上的,或者说是领袖和战士这个社会角色,还不够,开始了,但是还是不够,在这个方面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