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卓别林的喜剧人生--从无声到有声:1940-195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20:17  新浪娱乐
卓别林的喜剧人生--从无声到有声:1940-1952

声音开始走进卓别林的电影世界

  只要他仍然扮演流浪汉的形象,卓别林就可以不使用声音。流浪汉有一个非常广的观众面:如果他开始说话,观众将缩小至英语国家的观众。此外,所有的人都会对流浪汉应有一个什么样的声音有自己的看法。不过,卓别林的下一部电影终结了流浪汉,演员需要进行对白。他越来越对“世界上许多坏的行为”感到担心,他个人对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西班牙内战的爆发感到痛苦。

  自希特勒开始崛起后,记者和漫画家开始对卓别林和希特勒两人惊人的巧合感到惊叹。他们的出生日期只数天,他们的相貌相似,都留类似的胡子(希特勒的胡子是真的,卓别林的胡子是贴上去的)。卓别林最终在《大独裁者》(1940年)对希特勒进行了嘲讽。他随后称,如果他当时知道纳粹主义的实质和犹太人遭迫害的情况,那么他不会把此作为喜剧的题材。不过,喜剧被证实是一件很有效的武器,正遭到德国闪电战打击的英国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是,在孤立主义和同情德国情绪仍然盛行的美国,许多人对这部电影并不抱好感。

  卓别林在战后制作了他最具黑色喜剧色彩的电影《凡尔杜先生》(1947年),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来自奥尔森-威利斯,他建议卓别林扮演具有传奇色彩的法国系列杀妻者兰德杜。《凡尔杜先生》讲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压力导致娶富婆并杀害她们的故事,卓别林将个人的谋杀和战争期间的公开屠杀进行了对比。

  在冷战时代敌意气氛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卓别林在好莱坞的最后一部电影《舞台生涯》再次讲述了卓别林年轻时在伦敦音乐厅的经历,影片讲述了一位失去观众喜爱的年老小丑的故事。伟江/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