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这不是另一个辛德勒的故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7:57  外滩画报
《黄石的孩子》:这不是另一个辛德勒的故事(2)

《黄石的孩子》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

  1995年,斯波蒂伍德查找了二战期间与日本相关的所有资料,制作了一部关于广岛的电影《广岛》。他发现了一卷由一些普通日本兵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胶片,这些胶片被美国军方收藏,上面布满灰尘,几乎从来没有人打开看过,“任何人看过这些影像,都无法忘记,太可怕了”。1997年,他读了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写的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我从中受到强烈震撼,特别是我看到关于中国的这部分历史,这些是大多数西方人不知道的。”

  电影原著为路易·艾黎写的传记书《Fruition》,中文翻译为《从牛津到山丹——乔治·何克的故事》。编剧詹姆斯·麦克马纳斯(James McManus)原为英国《每日电讯报》驻北京记者。1985年8月,他在英国大使馆俱乐部的酒吧无意间听到一位年轻外交官说起何克的事情。随后,他在中国采访了多

  位当年与何克有交往的人,其中包括聂广沛。麦克马纳斯重新整理素材,把何克的传奇写成剧本。从发现何克其人到2008年电影公映,中间间隔了22年。

  但是,剧本和史实之间还是有很大距离。斯波蒂伍德告诉记者:“我们只知道何克曾经在中国看到过日本军人做过许多残忍的事情,但是我并不清楚他是否亲历了南京大屠杀。何克的确因为感染破伤风而去世,但并不是在途中感染的,也不是在到达山丹之后马上去世的。改编的时候,我们抛弃了许多枝蔓,把一些时空做了混合,让故事更加戏剧化,冲突更强。”

  2002年,斯波蒂伍德开始着手《黄石的孩子》的剧本创作,寻找制片人、投资人。直到2006年下半年,他才第一次踏上让他魂牵梦绕的中国。该片内地制片人、CAA公司总经理罗异告诉记者:“受这部影片影响,变化最大的人肯定是导演,你可以想象,一个从来没来过中国的外国导演,一来就在甘肃呆了3个月,见了15000多个中国孩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了昆明、南京、敦煌、兰州;他精神状态会是怎样?”

  到达南京时,斯波蒂伍德几乎看不到这座古城曾经受过摧残,“这里完全就是一个重新建立起来的现代都市”。剧组根据博物馆中保留的照片资料,重新搭建当时的南京古城,耗资上百万。

  走进中国的英国心灵

  “这是一个人的历程,发生在一个与我们迅速壮大的英国截然不同的世界,它挑战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传统标准和假想。”2007年感恩节那天,斯波蒂伍德对电影中原型何克作了如是评价。

  2006年,斯波蒂伍德带着百余人的剧组重走这名传奇英国青年的“中国之路”,从上海、南京、横店,到黄石;穿过雪山、戈壁、沙漠,走上丝绸之路,最后抵达了山丹。“我们穿越丝绸之路上崎岖不平甚至是几乎不可能通过的雪山,来到了戈壁沙漠的边缘。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把当年何克的心路历程重新走了一遍。”他说。

  电影重点讲述了何克带着60多个孩子躲避战火的过程。斯波蒂伍德说,“可能没有乔治·何克,这些孩子也能存活,但他们会处于饥饿和绝望之中,像苍蝇一样。何克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了他们,更从心灵上征服和拯救了他们。他带领他们行程千里,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之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