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壁》两个男人的博弈 吴宇森芦苇争执为小乔(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10:15 南方人物周刊
芦苇近照/受访者提供 他以为他们的时代终于到来,没想到那已经是他们的结束 演绎经典的难度在于:现成的故事框架,妇孺皆知的人物,你如何另起炉灶?“你要编一个故事,既符合正史,在艺术魅力上又不弱于《三国演义》。” 在传统认知里,赤壁之战离不开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神计,而这一次,换周瑜出场。 周瑜将成为《赤壁》最大的主角,力争重塑或者说还原周瑜的历史形象,周瑜绝对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将领。在这一点上,芦苇和吴宇森是不谋而合的。 最初周瑜的扮演者选定了周润发( 听歌)。为此,吴宇森专门安排芦苇跟周润发见了一面,希望他能近距离地观察发哥,把发哥身上细小的特点,塑造到周瑜这个角色之中。 除了历史正剧,芦苇还有另一个抱负,他告诉吴宇森,“如果我们这场戏,让周润发得了(世界三大电影节的)影帝,就说明《赤壁》成功了,反之,就是我们失败了。”他觉得,周润发有影帝实力,缺的不过是一场好戏。 他的这个抱负并非虚妄。正是由芦苇编剧的《活着》,为葛优赢得了戛纳影帝;他编剧的《霸王别姬》,张国荣( 听歌)仅因某评委错投他为影后一票而与影帝失之交臂……即便是他新近创作的《图雅的婚事》,也为余男( blog)捧回了好几顶国际影展的后冠。 在芦苇的眼中,生活里的周润发是一个谈笑风生、很诙谐的人,“一个嘻嘻哈哈的人,一个有趣儿的人”。这与周瑜的历史形象恰恰也是吻合的。没想到,周润发在开拍的最后关头辞演,原定演诸葛亮的梁朝伟仗义“救场”,成了后来电影里那个深情而略带忧郁色彩的周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芦苇那版为周润发“量身定制”的剧本将最后退出舞台。 人物周刊:《三国演义》里执着于“瑜亮之争”、最后被活活气死的小心眼周瑜,已经深入人心,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何等样人? 芦苇: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很诙谐,是个满口段子、嘻嘻哈哈的人。他喜欢音乐,有着发烧友的耳朵,“顾曲周郎”——什么曲子只要有不对他马上都能听出来,是个充满魅力的人。而且他很能跟人共事,富有亲和力。东吴地方力量错综复杂,要把这些力量统筹起来不是易事,可周瑜就有这个本事。所以东吴当时的老将黄盖,资格比周瑜老,孙权父亲在位的时候就是大将,战功赫赫。按说,水军都督这个职位,论资排辈的话应该是黄盖,但最后孙权用了周瑜,可是黄盖对周瑜很服气。黄盖感慨:予与公瑾相交,如饮热醪。醪糟是一种香甜的米酒,跟周瑜交往就如喝着热腾腾的甜酒那么愉快。所以周瑜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个心胸狭小的人。《三国演义》是小说,春秋笔法,为了突出诸葛亮,只有压周瑜。一个心胸狭窄的儒将,作为艺术形象是可以成立的,但作为历史形象,周瑜根本不是这种人。 人物周刊:草船借箭其实也非诸葛亮的创举? 芦苇:草船借箭纯属演义,这事有,但时间不对。舌战群儒这些正史上都没有。真正的史实是:赤壁这一仗,是周瑜打的,跟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当时才27岁,身份也没有那么高,而且从来没有打过水战,完全不能参与决策。他到东吴去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军事使者,起一个联络作用。而且当时诸葛亮才出道一年,26岁才从湖北卧龙岗被“三顾茅庐”,真的是“初出茅庐”,很嫩很嫩。有人质疑金城武( 听歌)演诸葛亮,照我看是没问题的,诸葛亮相貌英俊,身材修长,年龄也合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