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落叶归根》
《落叶归根》:当下农民工生存现状
赵本山背着死去老乡的尸体穿越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观。张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各大门户网站中挖掘素材成为中国导演的一个基本功。电影以其善良的质朴对当下国情形成反讽,荒诞的故事包裹着渐已失传的精神内核。中国农民的坚韧、守信、淳朴和小聪明,以及乐天安命的生命态度再一次感动了观众。影片的结尾,赵本山和孙海英扮演的警察来到刘全有(即尸体)的老家,这也是影片最富有悬念和想象力的地方,他们全家都搬走了,眼前是破烂不堪的瓦砾。本山还得启程去寻根。到这里影片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限的的想象与回味。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循环往复的寓言和预言
四个故事,构成圆环首尾相接是圆形叙事。姜文和刘镇伟一样,在玩一个大游戏。在我理解的这个版本中,姜文不但解构了常规叙事,而且建构了一部超常规、无始无终的颠覆时空的“神乎其神”的电影。这是一个解谜的过程,也是对姜文的成长史进行揭秘,电影中很多人和事,都是姜文亲眼见过的,或者做白日梦幻想出来的。表面上的简洁和朴实,不能遮蔽姜文的野心和复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房祖名(听歌 blog)是最重要的人物,必须通过他才能分析这部形式和内容结合得非常出色的电影。姜文、黄秋生、陈冲(blog)的夏梦,是极其具有欲望和掩饰的无果之因。所有的解读,都是在相信那个“梦”的基础之上的。太阳照常升起,也是在这梦里。这梦的虚实真伪,估计那剧本也写不肯定。我想,确实没有人办得到,即便是姜文也做不到,就好像曹雪芹对于《红楼梦》、张爱玲对于《色,戒》,他们即便再生,也恐怕难以说尽其中欢喜悲欣。《太阳照常升起》与《色,戒》、《满城尽带黄金甲》、《三峡好人》等电影一起说明,中国电影的多种可能性。
《集结号》
《集结号》:非一般的电影
在《解放》、《巴顿将军》、《三大战役》、《拯救大兵瑞恩》、《黑鹰降落》、《太极旗飘扬》等等中外战争大片之后,再去拍摄战争片是一种冒险。除却观众一再回忆或复习那些经典作品之外,电视上经常上演近似乎现场直播的现代战场场面,而观众们对于战争往往有着更多人文、人性、人道的反思,因此冯小刚要想实现他的战争大片的梦想,必须多方勘定。《集结号》的意义,根本上却在于后半段的质疑和寻找。张涵予( blog)扮演的谷子地在团长墓前的发飙和哭诉,其实在诉说积重难返的委屈。那高而黑的煤山,犹如黑暗的阀门,杜绝了谷子地与战友生死相认的可能。谷子地守候一段历史的真相,这种态度是值得新时期观众所反思、体认的情感。《集结号》在片尾终于吹响集结号,是对那些具体的、鲜活的生命的慰藉。冯小刚因为《集结号》而不同。
《投名状》
《投名状》:乱世情怀与死亡冲动
陈可辛第一次拍摄古装电影,就是传说中容易遭到奚落、挖苦和讽刺的华语大片。从《英雄》开始,再经过《无极》(blog)、《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的璀璨式宣传、摧残样口碑、狂飙一般的票房之后,观众、媒体其实已经对所谓大片抱着冷嘲热讽隔岸观火的态度,看你们这些名导演怎么跳进自己挖好的坑里去!陈可辛电影向来是人情练达、世情通透,这次使用李连杰( blog)来演出大哥,是很冒险的。首先李连杰的身价太高,必须要在海外市场有收获;再次,李连杰必须要演出全息的悲剧大哥形象。这一次,李先生发挥超一流,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电影,他的精彩将一个近代历史人物诠释的可悲、可叹、可恨、可恼的地步。马新贻/庞青云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向观众说明了刘备和宋江更加真实的下场和结局,他们无论在朝在野,都在江湖中浮沉,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死亡冲动。在虚构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快意恩仇平步青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等等豪气冲天的男儿本色(《投名状》又戳穿了这些说书先生的套话)。《投名状》中如果没有莲生或许就没有乱伦和杀戮,姜武阳就是这么认为,当他杀死了二嫂/大哥情人莲生之后,还要去大哥那讲问题已经解决。陈可辛讲的新故事,所谓兄弟打天下只能失败,断然没有成功的道理。陈可辛最大的成绩,就是还原战争的残酷性,再不是充满浪漫的舞蹈化奇观动作。
孙道临
孙道临之死:一个优雅典范的电影人
2007年底,孙道临病逝于上海。因在《乌鸦与麻雀》中扮演华先生,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谢铁骊( blog)导演的《早春二月》与以上电影全然不同,孙道临演出了一个小知识分子的角色,小学老师萧涧秋。故事原著是作为鲁迅弟子的柔石用生命体认来写的《二月》,主人公作为一个启蒙者(芙蓉芙蓉二月开,一个教师外乡来),但是也有彷徨和呐喊,也有欲望和念想,他是典型的“五四之子”,有着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化密码,对现实不满,革命加爱情、传统压抑下的寡妇、进步女青年,指点江山、言语大于行动。孙道临不经意间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在大革命失败之后,青年知识分子的自觉探索,但是春寒料峭,早春二月预示着未来有变化,解冻。这一隐喻,在1962年的中国出现,非常危险容易引发政治上的问题。果不其然,本片被上层政治斗争所利用,在全国范围内大批判,牵连甚广,导演及主演的艺术生涯被中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孙道临复出之后致力于对民族英雄人物的塑造。从《李四光》(演)、《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编导演)、到《詹天佑》(导演),这个阶段的电影角色尽管是大人物或是不同领域的领袖,但相对有了属于个人的生活,他们的事业伴随着种种困难,经过奋斗和争取才能够实现,比较1940年代的讽刺、1950年代的歌颂,有着某种层面上的进步。孙道临再度主演《雷雨》(此前曾多次参与同名话剧),演出大家长周朴园,身为导演的他已经明白这是一出复杂的悲剧,并不仅仅是阶级批判就可以得出结论。六七十年的艺术生涯,孙道临不但作为演员和导演,还是优秀的配音和朗诵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