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周刊:陆川解读南京--生死之城生死之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11:45  新周刊
新周刊:陆川解读南京--生死之城生死之问(图)

陆川解读南京:生死之城生死之问

  南京大屠杀,是72年前的事。

  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之后长达数月的屠杀,超过30万中国人成为冤魂。

  在当代中国人的记忆里,没有什么比它更沉重。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那么,我们该记住怎样的历史?是侵略者的凶残,遇难同胞的悲惨,还是为复仇而铭记的国耻?

  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曼德拉语)——那么,我们又如何选择宽恕?法国哲学家Janke lévitch说“宽恕在死亡集中营里已经死亡”,宽恕是否在南京这座生死之城中已经死亡?

  72年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国产电影不下十余部。今年四月,除了《拉贝日记》,我们还将看到陆川编剧和执导的《南京!南京!》。

  陆川怀抱探究历史真相的诚意,不止于呈现屠杀与强奸,更表现抵抗与反省。在他的电影里,暴力不是第一位的,仇恨也不是,宽恕也不是,直面人性才是。

  这是中国的一位70年代生人与历史的对视。中国的新生代已经有了新的自信、自省意识和承受力,开始再次打开暗黑之盒,走进生死之城,发出生死之问,触摸民族的伤、人类的伤。

  中国电影,因陆川的勇气和超然而进步。南京大屠杀,因《南京!南京!》而展开新的历史与未来的思考空间。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语)。今天,让我们看陆川解读的《南京!南京!》,看黑暗生命中的亮色,维以不永伤。

    陆川的大片之路 《南京!南京!》公映前传

    怎么记忆城市的过去 南京还是最伤感的城市吗?

    一份个人调查手记 日本人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