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票房不灵
港产警匪片在内地生意不景气的现实并非新闻,《伤城》便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同样是安排在年底上映,警匪题材的《伤城》有梁朝伟和金城武两大俊男同台,又有《无间道》的“铁三角”支撑幕后,虽说上座率及口碑已胜于《终极无间》,最终抱走7400多万人民币,但在数日后公映的大片《黄金甲》却将之迅速将之远抛其后,高达近3亿的收入令《伤城》只至其零头,足见不同类型在内地市场的差距难以同日而语,面对银弹砸下的国产大片,曾在港片市场呼风唤雨的警匪片只得感叹生不逢时;
4. 支离破碎
去年同由庄、麦联合编导的《大搜查》原名《查之女》,但在香港和内地都遭伤筋动骨,让不少观众愣是莫名其妙了一个半小时,有网友曾列举了一系列在影片结束后都未曾揭开的谜团,但仍凭观众如何猜测,《大搜查》布局的七零八落却是有目共睹!
当然,《大搜查》不是第一部受阉割的港产警匪片,数年前同由陈奕迅主演的《爱 作战》在内地上映时便改名为《枪林恋曲》,同时内地版情节亦与港版差别不小。合拍片政策在前,为求占领内地市场,过往在情节上近乎百无禁忌的港产警匪片亦只得惟命是从。
5. 形象越级
由于内地尚未推行分级制,加上政策的问题,警匪片稍有“越级”,便令电影公司难以推行宣传,《无间道》便是最早的例证之一:合拍片中的警察不允许以反面形象出现,而片中的刘建明又是黑社会派入警界的“反卧底”,在港版结局中更能声称“我是警察!”继续做好人,当然触犯了合拍片的禁忌,因此那个无厘头的“被捕”结局不但未能帮助《无间道》进入内地,甚至一度沦为观众的笑柄;此外,《门徒》亦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片中除了对白,吴彦祖所有出现警服的造型皆被改成便装,包括他身着警服注射毒品的结局,亦被改为身着便装对毒品沉思,便可窥知一二….。种种对警察形象的“不方便”因素,再次构成了警匪片的尴尬。
6. 市场萎缩
香港本土的票房市场难以再支撑过往的香饽饽,除了《无间道》三部曲、《新警察故事》、《门徒》等警匪片冲破2000万以上之外,多数警匪片未过千万:昔日的警察“专业户”李修贤在2002年主演的一部“本色”片《狂野卧底》票房为330港元,沦为全年票房最低之作兼一度保持该项“纪录”,至低程度也是香港警匪片史上票房最低的作品,足见整体市场对类型片接受度的急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