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电影节回到北京已经几天的路学长,脸上仍带着未退的倦意,2月21日,“一直在柏林接受采访”的路学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聊起了《卡拉是条狗》和他的柏林电影节之行。
我们把首映权给了柏林
首次参加柏林电影节的路学长此次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参赛。“影片大年三十那天才出拷贝,错过了竞赛单元的选片。但电影节主席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说我只要在影展最后一刻将片子送到柏林,就可以展映。”德国之行,用路学长的话来形容是异常仓促:“第二天要首映了,我今天才到,任何宣传品、印刷品都没有。柏林电影节主席马上召集了所有记者,放了一个记者场。第二天早上首映前,有关这部片子的评论便出现在当地各大媒体上。”
错失了宝贵的参赛机会,《卡》基本上也无缘其他电影节,因为“很多电影节都要求首映权,可我们的首映权给了柏林。”但他的喜悦明显大于失望:“《卡拉是条狗》在柏林放了5场,每次开见面会都在1个小时以上。他们喜欢这部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狗,外国人对动物的尊宠已经超过了对人,电影中狗的命运打动了很多欧洲观众。还有一个是影片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中国。”
葛优不是一个妥协的演员
葛优是中国炙手可热的明星,路学长选用他究竟是借用他的人气还是欣赏他的表演?“这个角色非葛优莫属。他虽是一个大腕,但有张平民脸,容易让人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情绪中。”
葛优是冯小刚的御用演员,或多或少留有冯氏电影的表演痕迹,路学长自信在《卡》中将这些痕迹全部洗掉了:“葛优在气质,说台词的方式、人物的造型上都有了小刚的味道,但《卡》打破了他原来的表演方式。在小刚的片子中葛优是一个明星,但《卡》中谁都必须服从角色。葛优不是一个妥协的演员,要求导演必须对每一个动作都有心理上的解释。比如你让我出门,你一定要给我解释清楚我为什么要出这个门。但我觉得演员最有魅力的还是外部,只有最后影片接起来才能产生思想或者火花。”
将删改当成卖点是一件残酷的事
《卡拉是条狗》写了一个生活在城市中下层的四口之家,家里的狗卡拉没有上户口,被警察抓走了,葛优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交5000元给狗上户口,否则狗便不存在了。“我想通过葛优找狗的辛酸过程表现他们生活的质感。观众有时候想逃避生活,去看一些大片、娱乐片,但他们也想在电影中找到生活的认同感。”
拍普通人生活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现实而残酷的东西变得圆润。路学长的第一部电影《非常夏日》就曾因主旨过于残酷而进行了修改,《卡》的结局同样让人感到生活的沉重,“这种沉重是片中主人公未必能意识到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在过什么样的生活。狗是一个象征,它聚集了老二身上所有的爱与乐趣,狗没了,他人生的乐趣没了,他去寻找,但最终是找不到的。”这种灰色主题的电影能顺利通过也是中国电影的一种进步,如今很多国产电影都把自己被禁或者几个镜头被删改当成卖点,这种畸形炒作是否会将中国电影带入歧途?路学长说:“将删改当成卖点进行炒作是一件残酷的事,因为对于导演来说,删改自己的电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被删改得最多的是《长大成人》,你要做电影,你无法回避。”文 本报记者 王佳青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