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娄烨是第六代导演中不能忽视的一位,首先他的作品极具个人特点,但实际上与整个第六代比较满足于自我的表达方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次除了《苏州河》以外,《危情少女》、《周末情人》、《紫蝴蝶》几部电影都是体制内的产物,而《苏州河》一片也在影迷群落中具有广泛的基础,因此娄烨为中国观众的接受度要相对大于其他一直挣扎于地下的第六代导演。
但没有一个从地下到地上的制约过程,并不意味着娄烨所面临的问题就比别的第六代导演要轻松,其实整个第六代所面对的最终问题都并非体制,而是他们自身的作品是否经得起艺术、市场乃至时间的考验。其实某种程度而言,由于不能直面作品经受检验的焦虑心态,使得第六代导演有意无意地将自身困境过多地转嫁于体制的约束,甚至是观众的不理解,这种不够成熟、自信的心态也必然形成了他们作品的不成熟,这里面几乎是一个难以脱逃的悖论。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忽略他们的才华和激情,以及他们行进道路上确实比前辈所遇到的更多困难,甚至包括生长于平凡时代所造成的精神家园的贫乏,所有这些充满矛盾的复杂因素,形成了整个第六代的复杂面貌。
娄烨1965年生于上海,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娄烨至今为止的四部作品都比较偏向于女性立场的诉说,《危情少女》的汪岚、《周末情人》的李欣、《苏州河》的美美和《紫蝴蝶》的丁慧,这似乎也形成娄烨作品较为阴柔的叙事和影像风格。关于命运的巧合所带来的茫然感,也是娄烨作品一贯不能回避的主题。从《苏州河》可以看到娄烨较为明显的进步,影片极具后现代特征的主题与影像获得海外影评人的关注,也真正确立了娄烨个人化的表达风格。《苏州河》比较虚幻的城市背景和个人情感经历的抽象表达发挥了娄烨的长处,营造出影像的美感和影片的主题结合得比较自然的氛围;而《紫蝴蝶》的时代背景突兀地呈现历史宏观面貌,大时代里无法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深沉主题,在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忽隐忽现,娄烨在叙事上的捉襟见肘暴露无疑,尽管可以感受到娄烨的苦心经营,但是观众依然被乏味的长镜头和突兀的剪接完全搞迷糊了。《紫蝴蝶》可以看到娄烨试图更进一步的努力,也能感受到一个作者型导演对他的世界观和他所理解的命运尝试更深入地表达,但是技巧上的不够成熟和过于个人的方式在一开始就拒绝了观众的进入。
《苏州河》一度在一定小圈子里极受追捧,被认为是中国的“两生花”,但到《紫蝴蝶》全国公映遭遇评论褒贬不一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第六代导演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在面向大众之后所必然会遭到的质疑,而娄烨极具防御性的姿态其实是一种既希望被认可又拒绝被误读或符号化的两难心态,他的这种姿态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他的作品中,无形中又为观众理解他的作品筑起了一道防线。这种第六代导演的标志性心理或许表现出,第六代导演的根本问题其实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表达方式,从第五代根深蒂固的集体心理到个人表达方式之间的过渡是由第六代所承担的,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茫然,实际上是巨大社会变革过程中的这一代中国人,不知该以何种与过去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共同茫然,所以暂时的混乱失序只是过程中痛苦的蜕变。
娄烨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新片《颐和园》,从片名来看似乎会和之前以上海这个城市为背景的作品有小小变化,这倒是相当值得留意之处。娄烨的作品能够明显让人感到上海对他的巨大影响,从《苏州河》充满后现代感觉的迷离颓废,到《紫蝴蝶》还原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浪漫压抑,娄烨几乎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一个以自己目光看出去的独特上海,这也是娄烨作品的一个标志性特点。也许对娄烨来说跳出上海即意味着跳出自我,既是挑战又是危机,也许可以借此机会走出过去作品已经划定的范围,但把握不当也很有可能连原有的魅力都丧失。但无论如何,下决心改变现状就是值得鼓励的。(文/表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