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专题 >正文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青年的电影节 大步迈向主流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12:02 南方周末

  4月18日,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世纪大厅里的屏幕上交替放映FLASH制作的开幕动画和历届影片的片花。瞪着大眼睛的恋爱宝贝周迅、25个孩子的爹黄宏、在雨中操练跆拳道的陶虹一一在屏幕上滑过。表演开场舞蹈的大学生在聚光灯下拉着架子站立,被蒸得热汗淋漓。主持人朱军捏着讲稿不耐烦地说:“根本没必要。”不知道说的是开场的舞蹈还是他即将要宣读的关于中国电影和大学生
“韩式美女”中国制造 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买超炫DC立即省400元
电影节的长篇诗意献词。献词当中反复出现的字眼是“中国电影的加油站”、“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

  在人群中找到四十几位大学生评委并不难,他们围成自己的小圈子谈论着推研之类校园里的话题,但是对任何问题,他们的答案都是“不知道”。两个男生笑着告诉记者,他们被授意不回答任何问题。

  青年的电影节

  “当时国内的电影奖,华表是政府奖,金鸡是专家奖,百花是群众奖。我们想搞个青年电影节,因为年轻人是电影的主要观赏群体,而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好运作的群体。当时限定的是所有评委年龄在35岁以下,最大不能超过40岁,大学生评委所占的比例要在2/3以上。电影节的举办时间定在每年的四五月份,要让它成为国内每年第一个电影节。第一届颁奖仪式在五四青年节举行。”前三届大学生电影节的组委会秘书长尹鸿说。

  “这个电影节一方面是评奖,一方面是在中国大学生和中国电影之间架一座桥梁。第一届我们联合了北京15所高校,今年扩大到全国的50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介绍。

  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的全班人马是6名教师和5名学生。后来队伍虽有所扩充,“大学生办”的特色还是保留下来,由一名青年教师任秘书长,带领不到20名学生负责全程工作。电影节组委会的机构设置更像高校的学生社团,分为宣传部、外联部、学术部、办公室。因为从生产营多方便面的食品公司拉到5万块钱的赞助,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颁发的奖杯叫营多杯。方便面的胖厨师头像招贴画挂满了举行颁奖典礼的北师大英东礼堂。

  凡通过审批、各电影厂认为优秀的国产影片都可以参加大学生电影节。“我们向全国的电影厂发函、打电话,动员了半天,有二十来部电影参加了当年的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的时候1/3的人没有到场。”尹鸿回忆说,“前两届基本不设技术奖项,因为我们的评价主体是非影视专业的大学生,真诚的表达是最看重的因素,不作过多技术上的考量。”

  得奖晴雨表

  电影节的发起人之一、北师大教授周星说,把大学生电影节定在所有国内电影节之前举行是为了让其评选结果影响国内其他电影节的评选。

  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包括后来在第十三届金鸡奖和第五十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张建亚作品《三毛从军记》和黄建新作品《站直喽,别趴下》,《新龙门客栈》得了最佳观赏效果奖。第二届的最佳影片是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和刘苗苗的《家丑》,得最佳观赏效果奖的是《东归英雄传》和《炮打双灯》。

  现在,电影节囊括了超过95%的上年国产新片,口号是“青春激情、学术品味、文化意识”,第五届开始,有了造型为汉代拓片飞虎的飞虎杯。

  由于在时间上占了先机,大学生电影节成为很多青年电影人在国内得到的第一个奖:1995年?李少红的《红粉》;1996年,宁瀛的《民警故事》和霍建起的《赢家》;1998年,张扬的《爱情麻辣烫》;2000年,路学长的《非常夏日》……路学长说他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刚走出大学校园没多久,对“大学生”这三个字有天然的亲近感,也看重当时电影节的学术氛围和与大学生观众面对面的互动。

  寻找真诚

  从1993年到现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承办单位扩大到了十家。2002年的颁奖晚会由CCTV4《欢聚一堂》节目转播,2003年起由央视电影频道转播。2003年央视电影频道给大学生电影节投资120万,今年投资300万。自2000年起设立“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专项奖,今年演变成“大学生DV作品大赛”。今年增设“大学生动漫作品大赛”。

  “在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大学生感觉的东西。这几年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大了。关注多了,限制也多了。没有以前那么纯粹了。”三次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奖的导演张扬说,“反倒是大学生的录像作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有一些真诚的表达,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激动的好东西。”

  “奖项越设越多,和国内其他电影节的同质性越来越高。专家评委35岁以下的限制早就被突破,权威性和新锐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学生评委通过各高校团委系统选出,这些孩子平时可能根本不怎么看中国电影,在评选的时候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参赛影片全看完。所以专家评委的意见在其中占主导因素。”尹鸿说,“大学生电影节越来越主流,越来越没有大学生特色。并不是说主流不好,但应该有和主流相呼应的其他声音,否则就成了另外一种声音。也不是说大学生电影节的标准是最好的标准,应该取代其他的标准,而是应该都多个评价主体,多个标准,否则就只有一种标准,一种口味。”

  记者问路学长:你想向中的大学生电影节?他回答:应该是大学生的节日,而不是电影人的节日。本报见习记者石岩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