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这次《十面埋伏》进军奥斯卡,已经是张艺谋的冲奥第5枪了,但是再一次没有打中靶心,让老谋子遗憾的同时也让对《十面埋伏》寄予厚望的中国电影观众失望。威尼斯、柏林、戛纳、东京,历数世界 A类电影节,张艺谋无论在表演还是导演方面均有大大小小的收获,唯独这座奥斯卡的小金人,让老谋子眼巴巴看了5回依然没得青睐,这次更是连门槛都没让他迈进去。昨日,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电影专业人士,除了解剖《十面埋伏》的得失,曾执导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和电影《刮痧》的郑晓龙导演更特别直言:“中国
电影应走出国外得奖情结,而加强完善自家的评奖规则。”
奥斯卡有利于电影“出国”
想当年《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郑晓龙就公开表示:“我为获奖这件事情欢呼,我觉得中国电影有了一次更好的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昨日郑晓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依然抱着这样的观点:“中国电影获国际大奖,对冲击世界电影市场是非常有益的,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喜欢中国电影,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而武侠片在其中承载着非常繁重的责任,因为中国武侠这种电影语言是最容易被世界观众所接受的。”
冲奥不拼技术拼德行
郑晓龙用“电影不拼技术,拼德行”来给中国电影的冲奥路程下定义。自称没有看过《十面埋伏》的郑晓龙,无法评价“埋伏”错失奥斯卡的真正原因,但其说到个别中国电影人和观众的误区,却是直言不讳:“其实现在中国电影想在奥斯卡争得一席之地,得先琢磨好奥斯卡的口味。奥斯卡不能等同于其他欧洲的电影奖项,欧洲电影节的评委可能会因为某部影片个性张扬而给它一个奖,但奥斯卡不行,它的评委高达近6千人,所以更接近于大众口味,价值取向更趋向于健康平实。”
郑晓龙以一个电影人的专业眼光审视,赢得奥斯卡不能拼技术手段,而应该拼电影中精神层面的美:“要论技术手段,只要资金到位,一个合格的导演都能拍出视觉上美轮美奂的作品,不会有本质上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从人文精神和挖掘人性美的深刻认识上来品评,就会看出差距了。”在郑晓龙看来,电影要想打动人,得从精神上入手,“眼睛里只能看出美不美,不能从骨子里感染人。”
“挟洋示众”是不自信
谈及奥斯卡对中国电影的深层次影响,郑晓龙思考了半天才谨慎做答:“说实话‘挟洋示众’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的电影评奖不够规范和权威,才对别人的肯定那么看重,才以为得了外国奖的才是好东西。”郑晓龙说,中国电影自打有评奖那一天到现在,“套在奖项上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主旋律等各种因素在内的评奖规则严重制约了奖项的公正和权威,弄得自己都不信服自家门口的奖。”郑晓龙说,电影工业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电影人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挟洋示众”的媚外心理,“这种心理也导致了严重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一天不解决,一天我们就还对奥斯卡有畸形的膜拜。”林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