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陈凯歌《无极》遭遇胡戈馒头血案专题 >正文

央视恶搞前辈相约胡戈 打造名作《大史记2》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2:06 大连晚报

  点击进入胡戈BLOG

  点击进入陈凯歌PK胡戈BLOG

  众所周知,胡戈做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恶搞了大导演陈凯歌一把的同时,还顺带着将央视的名牌栏目《法治在线》也调侃了一把,与陈凯歌的义愤填膺要将
胡戈告上法庭的激烈情绪相比,央视方面却大度地表示不会追究此事,并对陈凯歌的“小肚鸡肠”表示了不屑。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央视方面有这样的“肚量”也并非意外,因为早在胡戈“恶搞”之前,央视方面早已经是这种“恶搞”方式的“鼻祖”了,他们推出的《大史记》系列也是个涮人的作品。作为前辈,《大史记》的“制作人”日前对胡戈的“馒头”也提出了中肯意见,认为这个视频其实还存在不少制作上的毛病,而胡戈也老实地承认:“这个片子是得到《大史记》系列的启发而做的。”记者昨天了解到,下一步,《大史记》的作者将和胡戈一起联手制作一部真正的《大史记2》。

  《大史记》开始慢热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走红后,“恶搞”的视频短片成了网友的新宠。而让胡戈得到灵感的“恶搞”前辈《大史记》系列更是成了抢手货。记者昨天在一个名为“分享互联网社区”的网页上看到,点击下载《大史记》系列的记录竟然刷新到5万多次。

  《大史记》将《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刮痧》、《有话好好说》等当代流行电影以及《董存瑞》、《苦菜花》、《智取威虎山》等老电影的片断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反映了那一年度国内外的社会现实,其戏谑和反讽的意图十分明显。

  《大史记2:分家在十月》又称《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讲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闹分家之际,人们勾心斗角的故事,剧情充满了调侃和尖刻的嘲讽,长达30分钟。该片的母本取自两部前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也许是因为涉及真人真事,该片没有署名,不过剧中人物却几乎全和央视评论部的人能对上号,主角的名字被换成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陈耀文、柏杨等,不过在每个人名字后面又加上了“斯基”两字。

  《大史记3:粮食》则是根据1959年经典电影《粮食》改编的同名搞笑短片,不过它出现的时间却比《大史记》与《大史记2:分家在十月》都早。

  崔永元亲自为《大史记》配音

  记者从央视的一位内部人士处得知,《大史记2》是央视新闻评论部春节团拜会上的保留节目,片中崔永元斯基的配音甚至也是由崔永元自己完成。

  原来,央视新闻评论部每年年底都会举行一次春节团拜会,虽然这是一个内部的活动,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激发员工创造性的极好平台。早在1999年的时候,《百姓故事》节目组的一位同仁经几个月打磨出了一部根据1959年经典抗战电影《粮食》改编的同名搞笑短片。短片拿到春节团拜会上放了后,效果不错。此后几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拿电影恶搞来说自己的事,就成了新闻评论部的一个传统,而短片也是越来越无厘头。2001年,《分家在十月》制作出来后,被人津津乐道,每名工作人员还都发了一个光盘,不知道是谁将片子传到了网上。

  《大史记》作者请胡戈一起“恶搞”

  作为恶搞的前辈,《大史记》的作者卢小宝和《分家在十月》的作者,这几年来当然都非常关注网络恶搞“大史记”。“馒头”出炉后,他们也在第一时间就看过了。两人的评价更理性也更中肯。《分家在十月》的作者认为,“馒头”的故事侧面反映了作者写作能力并不强,专业技术并不精良,制作比较粗糙。“比如说,真田广之变成了城管,但是这个包袱用得太直接,反而让人觉得不是很好笑。”

  虽然《分家在十月》的作者对“馒头”的评价不是很中听,但是在陈凯歌和胡戈的纠纷中,他对于“馒头”的前景却非常担忧,他很担心胡戈被打压之后,“中国人连这点幽默感都没有了”。而卢小宝则透露,他已经和胡戈联系上了,现在两人已约好关注陈凯歌的反应和“馒头”反响,做一个真正的《大史记2》。 本报记者 郝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42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