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导演冯小刚和演员们集体亮相
李安与冯小刚
昨天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的第二天,也是热闹非凡的一天。两位华语电影重量级人物——李安和冯小刚“统治”了整个下午。两人先是携手出现在“银星论坛”上,面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关系等电影共同话题,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之后,李安驱车前往上海郊区,和复旦大学影视学院的学生交流拍电影的感受,并接受复旦大学影视学院名誉教授一职;冯小刚则在电影节主会场为9月上映的《夜宴》宣传造势。
冯小刚
本土文化不强势
●地域性是不是问题?
问:你的片子在国内票房很好,海外的观众对你却几乎一无所知。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冯:我觉得是电影的区域性影响了海外发行。我的强项就是讲故事,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讲得很清楚的故事老外说看不懂。而壮壮他们拍的一些我看起来都觉得难懂的片子老外却都看懂了?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本土文化不够强势。别人不是看不懂,是根本不想去想。难道好莱坞的电影观众都看得懂吗?当然不是,因为观众都喜欢追捧强势文化。李安导演的电影文化性也是很深奥的,为什么老外却争先恐后说看得懂呢?那也是因为李安现在拥有强势的话语权。
问:你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看得懂”?
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努力找能让外国人看得懂的题材去拍,而是应当努力使自己的文化变成强势文化,这样别人就会以看不懂我们的电影为耻。
●屑不屑于讲故事?
问:你以擅长讲故事见长。现在电影界的普遍现象是,投资越来越大,导演却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冯:本来,讲故事是做导演最基本的要求。但电影学院的导演觉得讲故事是很初级的事情,不屑于讲故事,或者故意把一个故事弄得很复杂很糊涂,而且还有很多学院派的电影理论家支持他们,这就鼓励了这种风气。当然,看不懂的电影理论家才有发挥的余地,大家都看懂了,理论家还有什么可讲的。
问:你觉得故事讲不好的电影会对观众产生什么影响?
冯:电影是要把观众吸引进影院,而不是把观众往外推。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就是不断地往外推观众,最后一个大巴掌把观众扇出了影院。其实这些学院派的导演可能是会讲故事,但由于他们常年坚持不懈地不屑于讲故事,最后到了该讲故事的时候已经真的不会讲了。
●电影节如何发展?
问:你觉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戛纳电影节,还是美国的奥斯卡奖?
冯:一个电影节未来的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不是说我在这里想它朝哪个方向发展它就会朝哪个方向发展的。我觉得上海电影节就是上海电影节自己,没有必要变成中国的戛纳电影节,也没有必要变成中国的奥斯卡奖。
问:那上海电影节应该发展成什么样?
冯:未来我不清楚,但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部参赛影片;二是要把电影节变成一个电影交易的平台,吸引好的片子和大的片商到这里来进行交易。我去戛纳前以为那是一个完全艺术的地方,去了才发现,戛纳商业得不能再商业了。
李安:《色·诫》男主角默认梁朝伟
自从李安宣布要拍摄改编自张爱玲短篇小说的影片《色·诫》,媒体对该片男女主角的个中猜想就没有停止过。日前有消息称,戛纳影帝梁朝伟有望出演《色·诫》的男主角,昨天李安接受采访时默认了这种说法。
当被问到《色·诫》的男主角是否已确定是梁朝伟时,李安儒雅地笑了:“等女主角定了我再一起告诉大家吧。”而在记者的追问下,李安终于露出了口风:“梁朝伟是个绝好的演员,他能给这部片子带来很多有深度的东西。”至于挑选女主角的要求,李安说:“我想,我之前的要求太高了,没有人能那么完美。我希望女主角从气质上比较清新,既清秀又正派,就应该像张爱玲心中的女大学生形象。”
虽然李安是公认的文艺片高手,但他对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这部电影仍怀有惴惴之心。他开玩笑地说:“其实拍这部片子我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不知道有多少研究张爱玲的专家已经在磨刀霍霍了。”不过《色·诫》的确对李安有很强的吸引力。李安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部张爱玲作品,也是最完美的张爱玲小说——从气质上和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一脉相承,但又适宜改编成电影。李安对张爱玲在这部小说里采用的角度深表佩服:“这个故事切入的角度很奇特。一般人看抗日都是慷慨激昂的,但张爱玲看抗日却是从一个色诱汉奸的女大学生入手。这里面有种东西吸引着我,让我既兴奋又害怕,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我希望能够通过拍这个片子找寻我的答案。”
冯小刚:《夜宴》之后瞄准“二战”题材
去年的上海电影节上,一贯占领贺岁片市场的冯小刚宣布自己将拍古装大片《夜宴》。这次冯小刚又“不经意”地在电影节论坛上透露自己的下部电影将以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
冯小刚和李安在论坛上切磋完后就急忙赶到上海影城,6分钟的《夜宴》片花首次在内地播放。在气势恢宏的音乐声里,随着葛优、章子怡、吴彦祖、周迅等人物一一登场,一场古代宫廷的明争暗斗也拉开了序幕。不过观看片花的记者和观众认为《夜宴》片花缺乏新意。一位记者说:“跟以前那几部武侠大片好像差不多嘛。”而当被问到9月上映的《夜宴》会否丢掉固有的冯氏风格时,冯小刚很诚恳地回答说:“我的确有这样的担心。但我总要尝试新的东西,死守喜剧领土是守不住的。而且到目前为止,我的每一次尝试票房都是进了一步。”随即,冯小刚就不经意地说起了下部影片:“下一次我要拍一个二战的电影。不过战争题材容易拍成主旋律影片那样的质感,我还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记者追问这部二战电影的细节时,冯小刚却不愿意回答。
花絮
冯小刚脱帽敬礼
昨天下午举行的“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论坛,好似李安和冯小刚两人的对话。冯小刚大展搞笑手段,把台上嘉宾和台下听众逗得前仰后合;李安则维持一贯的儒雅,发言时用词古雅、有礼貌地坚持己见。
冯小刚擅长拿身旁的人和事调侃,昨天,主持人介绍冯小刚念出了一大段词:“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的贺岁片……”冯小刚上台后就说:“我怎么听上去像是悼词啊?就像是在说某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倒下了?”上下一片笑声,只有主持人独自尴尬。轮到李安讲话时,主持人照旧念出了一段恭维的话:“他把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传达到西方……”因为有冯小刚之前的“提示”,观众只听了一句就哄笑了起来,李安和其他嘉宾也都笑了。只有冯小刚在一旁跷着腿不动声色。等主持人在笑声中念完这段话,他才站了起来,面对李安脱帽敬礼,给主持人的“悼词”配上注脚。李安也很配合,赶紧用袖子擦汗。
李安
保持本色不能变
●地域性是不是问题?
问:你在中国、美国、欧洲都拍过电影,游走于东西两个世界,而且都比较成功。请问你是怎样让自己的片子被不同地域的人接受呢?
李:不管拍哪个国家的电影,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己的本色不能变。我在美国拍的片子获得一些成功,不是因为我的英文有多好,对那个地方有多了解,而是我一直用中华文化的视角去看他们,也让他们看到一面特殊的镜子。其实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中国电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一个好的故事要讲给大家听。
问:你认为中国电影的路应该怎么走?应该怎样看待好莱坞?
李:为什么各种类型片的基本规则都是由好莱坞制定的?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虽然都是一百年,但好莱坞电影的一百年和中国电影的一百年是很不一样的。电影说白了就是和观众的一种合约,每个类型片都有各自的游戏规则。这一点,不好意思,是美国人最早去弄清楚的。我们真的应当学习,弄清楚这些规则,而不要让民族自尊心挡在前面。
●屑不屑于讲故事?
问:你觉得中国的导演为什么不屑于讲故事?
李:我也是电影学院出来的。学电影的最不屑的就是三段式的起承转合,因此总想跳出这个框架,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有时候我也会抗拒。这种从柏拉图就开始的思辨方式很霸道,大家对此不服气,但又不得不服气。不过,电影最终是要和观众交流的,导演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必须考虑到观众。
●电影节如何发展?
问:你觉得上海电影节未来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戛纳电影节,还是美国的奥斯卡奖?
李:上海电影节既不像奥斯卡,也不像戛纳。奥斯卡其实更像中国的金鸡百花奖或是香港的金像奖,是电影工业业内的认同。戛纳很商业,我们参加的人还要装出为艺术献身的清高样子,很累的。
问:上海电影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组织有些混乱,但也蛮可爱的,没有压力。
问:陈凯歌和张艺谋导演屡次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如今又开始冲击奥斯卡,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好莱坞情结?
李:这个不好讲嘛。我觉得他们在艺术上不一定瞧得起好莱坞,但又很向往那种场面。好莱坞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舞台,那个大本营的资源和关注都很多。我自己的感觉,有点像姚明到NBA打篮球,觉得那些人和自己才是对等的。
问:从你的片子中可以看出你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很了解,能不能用三道菜形容你的“父亲三部曲”?
李:《推手》像粤菜的“清蒸鲈鱼”。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味道,因此用了最少的做工做了一道原汁原味的菜;《喜宴》像川菜中的“豆瓣鱼”,味道较重,观众也容易入口;《饮食男女》像江浙菜系的“清炖黄鱼”,时间比较久,做工也比较讲究。杨莲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