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时尚》特刊之电影《天安门》(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6:04  新浪娱乐
《影时尚》特刊之电影《天安门》(3)

《影时尚》特刊之电影《天安门》

  建筑缩影

  天安门初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木牌坊,名叫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明成化年间,建成门楼式,明末毁于战乱中。清顺治8年(1651年)重建成现在的形式,正式命名为天安门,一直沿用至今。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共高33.87米。城楼上60根通天圆柱,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宫灯高照,富丽堂皇;红柱黄琉璃瓦顶,金碧辉煌。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天安门前开通的金水河,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称为金水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称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广场,其东、西两侧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是帝王举行“颁诏”大典的地方,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天安门广场是封建王朝统治时代的宫廷广场,与普通百姓是绝缘的。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但此时的天安门已是满目疮痍,杂草丛生,而且垃圾成山。为了让天安门以整洁、清新的形象迎接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典,9月,数千名青年学生和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义务大清扫劳动,历时91天,清除垃圾重达20多万吨。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承担了对天安门城楼的翻新改建工作。城楼和金水桥被修补、粉刷一新,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装饰,城楼正中央悬挂毛泽东像,毛泽东像两侧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巨大横幅标语,天安门城楼上的10根红色廊柱中间悬挂8只超大红色宫灯,这次整修,确立了天安门城楼的崭新风貌。

  中国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建造新的政治空间也就提上议事日程。狭窄的广场旧格局必然打破。1950年代初期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扩建,扩展广场南侧,增设了南部的花木树丛,加筑长安街南北共6个观礼台。

  1958年,为建国10周年天安门广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秉承“把纪念性与政治性联系起来”的宗旨,广场两侧分别建立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广场南侧建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拆除广场东西三座门和广场的宽度上,建筑学家梁思成与主流意见发生分歧,梁思成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思路自然有合理性,但在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场的宽度是最容易引人注目的一种空间表达方式,建成一个巨型广场群众游行集会的政治大舞台,是天安门广场扩建压倒一切的目标。1959年9月完成的广场扩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公顷,可容纳50万人的庆祝活动,加上东西长安街的地段,可作为100万人的集会场所,大大超过只有9公顷的莫斯科红场。广场新的空间布局“改变了旧城以故宫为中心、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专的格局,形成了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首都中心广场的新格局”。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和建筑学家吴良镛都认为,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在政治空间上展示了新的符合意义,史学家洪长泰写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尽显中国是世界大国的一个政治象征。

  1970年1-3月,对天安门城楼进行重建,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历时112天。

  1976年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逝世,在紧邻纪念碑的广场南侧,增筑了毛主席纪念堂,陈列伟人的遗体,供来自全球各地的游人瞻仰。

  1999年对天安门广场又进行一次大的整修。工程包括广场全部换成花岗石砖并加铺两块草坪,以及照明系统、声控系统改造、金水河喷泉改造等。修缮一新的广场迎来了建国50周年的盛大阅兵和庆祝活动。

  往事掠影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著书写道,明清以降,天安门一直是天朝大国皇权和自尊的象征,20世纪它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这里发生了与中国革命历史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记录着国家的兴与衰、荣与辱、战争与和平、失败与胜利。

  天安门同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紧密相连。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捣碎天安门城楼上的菱花窗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曾遭炮击,华表也惨遭破坏。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把“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招牌,钉在了天安门上。古老璀璨的文明象征一次次遭到血洗和践踏。

  历史演进到1919年5月4日,为抗议“巴黎和约”上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和中国的外交失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并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此揭开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序幕。这是一次空前的真正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自此,天安门广场对于中国有了特殊意义,它也开创了对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广场政治模式。

  此后,天安门广场成为了时代风云的大舞台。1925年的“五卅运动”,广场成为了反帝大规模游行的中心,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在这里爆发……经过近百年的艰难曲折,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生。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并进行阅兵式。身着新装的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国大典阅兵,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共有1.64万余人接受了检阅。

  当然天安门也曾袭来阴霾。就在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放弃了密谋策划多时的空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深切体会了什么是无力回天,大势已去。1950年国庆前夕,美国收买德、意、日等战败国间谍,计划国庆日炮轰天安门,杀害领袖和其他领导人。这起震惊中外的国际间谍案迅速告破,袭击天安门的计划彻底破产。

  从1949年至今,天安门广场共举行13次阅兵式。1959年,在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11次国庆阅兵,规模空前,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和阅兵部队达七十万余万人。1984年,是自1960年起中止国庆庆典活动25年后,在天安门上再次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第12次国庆阅兵式,这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代化兵器。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也是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巨大的空间和恢弘的气势,使天安门成为共和国展示国威、军威的最佳场所

  天安门广场的纪念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的功能,赋予了它巨大的政治吸聚力,使它成为一个互相感染、万众一心的巨大空间,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身穿草绿色军装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小将,整个广场成为红色海洋。仅1966年,毛泽东就登上城楼8次。毛泽东总共登上天安门城楼45次。 

  天安门广场既然是公众集会和游行的场所,民主也必然在广场上诞生。1976年4月5日,成千上万的群众用鲜花、旗帜、诗歌、泪水表达对人民总理的深情,心怀对国家前途走向的忧虑。正是普通百姓对国家民族天然的责任和使命感,使共和国即将迎来30年巨变。

  2008年5月19日14点28分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警报长鸣,发生巨大天灾的中国人齐聚在这里,为死难者默哀。作家陈祖芬呼唤:在重震之后,在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在半旗下,重塑一个美丽新世纪。在不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天安门广场上空惊现灿烂焰火燃成的大脚印,这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大苦大难之后,坚定的前行的自信的脚步,它引领世人去认知中国正走向辉煌。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