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至今,这家公司只做张艺谋的电影,也没有签约任何一个艺人。2008年,张艺谋担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新画面影业”一部电影都没有开拍。多年来,很多知名导演都和新画面公司谈过合作,都没有成功。说白了,“新画面”就是一家张艺谋专卖店,张艺谋电影是“新画面”唯一的产品。对于张艺谋的影片制作,制片人张伟平甚至“一不看账本,二不看剧本”——基于彼此的信任和默契,他们是超越了商业合作关系的“商业合作伙伴”。
张艺谋不是商人,但是他对于商业有着一种经过训练的理性。他对于商业的态度是中性的,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假使他不是一位“商业艺术家”,那他也绝不是一位“非商业艺术家”,更不是一位“反商业艺术家”。
我们都知道,2008年8月8日,他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了巅峰。500天之后,荣誉已经像潮水一样退去。这段时间里,他的性格也没什么变化。他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片场里还穿着印有“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字样的裤子。他跟记者感叹说:北京还真找不到吃油泼面的好地方。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看望当年在棉纺厂的老同事了。
“我是典型的陕西人个性,务实一点,低调一点,不喜欢抛头露面。我不喜欢聚,不喜欢扎堆,恨不得电影拍完之后就躲起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陕西人做不了大生意,成不了大事业。”
但是他又曾经说过:“电影投资多大,主要看我的野心有多大。但市场定位往往又不是你的野心可以代替的。投资商往往不是看你的野心,而是要去看市场。任何投资一定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结果。”当时,在张艺谋的房间墙壁上满满地张贴者《金陵十三钗》的影片资料和分镜头图片。他还是老样子,他长着一张叫雕塑家犯愁的脸,像是某种难以斧凿的岩石。他仍然被很多人簇拥着,只不过这一次换成了剧务、灯光、制片、场记和演员。没什么真正见过他发火,但他自有他的威严。他说话的时候,手臂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仿佛要就着这股劲把手指钉到泥土里去。
有时候,张伟平会来探他的班。两人嘀咕一阵,开怀大笑。他的朋友张伟平身上有一股让岩石融化的亲和力。拍照的时候,曾经做过两部电影男主角的张艺谋竟然非常不习惯面对镜头。当他不自在地琢磨着该把手放哪儿的时候,张伟平伸出一只胳膊,搂住了他的肩膀。张艺谋又笑了。
互相扶持的20年及以后
说话的时候,张伟平像是张艺谋的哥哥。沉默的时候,张艺谋像是张伟平的哥哥。
“连大师都说,我们俩阴阳结合得非常好。”张伟平说起自己和张艺谋的各自特点,“他是属于心里面翻江倒海,嘴上一句话没有。我是属于嘴上翻江倒海,心里没什么话。他是把所有的话都放在心里的人。我是一个可能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的。我们俩在一块,我是他的心理医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可以无话不说。”
说来说去,这哥俩的个性真的南辕北辙。张伟平出生于1958年,是干部家庭出身的孩子王,是唱歌的时候使劲梗直了的脖子。张艺谋出生于1951年,是文革时期被批斗家庭的孩子,是拼命下沉的丹田。张伟平好喝酒交朋友,家里的饭桌直径近4米。张艺谋不多话,不过也不是宅男——因为他的身份,每次出现身边都跟着一大群人。他其实挺不乐意的。他连一个人待会儿的机会也不多了。
关于他俩相识的场面,张艺谋说他已经不记得了,但张伟平忘不了。“我是在1990年春节的一次聚会上认识张艺谋的。那时候我对导演还没什么概念,我就知道巩俐。”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当晚,张伟平开着自己的夏利送张艺谋回家,二人聊得投机。10天后,张伟平请巩俐和张艺谋来家里吃饭。此后6年,二人成了铁哥们儿。一次,对美食颇有心得的张伟平问张艺谋:“川徽鲁粤,你喜欢什么口味的菜?”张艺谋答:“羊肉泡馍最好。”而张伟平则喜欢蟹粉小笼。随后,他带着张艺谋满北京转,吃遍了各种美食。张艺谋后来承认:“羊肉泡馍确实不是最好吃的,但我就是喜欢。”
刚刚相识那几年,他们不经常见面,隔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一起吃顿饭。张伟平生性豪爽,从来不让人请客,所以这么多年都是他请张艺谋。时间长了,张艺谋不好意思,也张罗要回请,但都拗不过张伟平。这一对哥们儿的交情越来越深厚,什么都聊却很少聊电影,因为张伟平对电影知之甚少。
在张伟平看来,张艺谋生活能力很弱,衣食住行都很随意。外界曾经描写过他经常以馒头就大葱凑合一顿饭,其实是真的。在电影前期创作期间,几个星期不下楼是经常的事,饿了吃点方便面,然后不断的写剧本。张艺谋是张伟平见到最能吃苦的人,当初亲自写《活着》的电影剧本,连原作者余华都拿不准有哪些东西改动了,要看艺谋监视器里的素材才知道。
“他除了电影以外好像干不了别的事,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上确实是一个天才。生活上不光是一根筋,而且特简单。比如他女儿的生日,就怕他忘了,人家提前三天就给他打电话,说,爸爸我几号过生日啊,你想着给我打个电话。他说没问题没问题。第二天他女儿又打电话,说我是明天的生日,你别忘了给我打电话,结果到第二天他准给忘了。因为这个人只要一工作起来,就很忘我。”
2007年,“双张组合”因为宣传电影《千里走单骑》一起出差去夏威夷。在这之前张艺谋老是嚷嚷着要找一种商标上“有一棵树”的鞋子,因为觉得这种鞋“特别悲壮”(很贵的意思。这其实是一个著名的户外越野品牌,在香港和内地都有专卖)。张伟平后来就拉着他进了Louis Vuitton店,买了一双鞋和一只包。第二天,他们搭飞机去东京,张艺谋抱着那双鞋上了飞机,说:“这鞋的确不错,真是悲壮,怕压坏了。”说实在的,张伟平压根没觉得买双鞋“是个事儿”,当时觉得有点意外,又觉得这兄弟有点可爱。
如果发展顺利,“双张组合”将持续到张艺谋导演生涯的终点。“我们谈到过,以后老了不拍电影了,就一起去旅游。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休息,或者看别人拍的电影。”张伟平笑着展望遥远的未来。
等到什么时候呢?“这就要看艺谋的状态了。”他说,“但是现在是他最宝贵的黄金时期,所以新画面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艺谋。”
张艺谋:我对这个时代很感恩
文/韩雨亭
在摄影师的鼓励下,张伟平很亲切地把手搭在张艺谋的肩膀上,镁光灯不停地闪烁,定格,画面上两个男人,亲如兄弟。虽然作为一名导演,比谁都知道表演是怎么回事,但当摄影师叫好的时候,张艺谋的脸上还是会掠过那么一丝不自然。他的眼睛不大看陌生人,即便他意识到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各种眼睛看着。身旁的张伟平,则是话题的发起者,他不停跟周围所有人开着玩笑,调节着现场的气氛。
“对于我的人生和故事,已经开采得差不多,我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拍摄结束后,张艺谋半开着玩笑,坐在寓所的阳台,他的神色已有几丝倦意,有人给他沏上了一杯茶,他的眼神就会不自觉地盯着那只茶杯。的确,几十年如一日地回答各种问题,而且大多数问题都差不多,搁谁也痛苦。如果碰巧遇到了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他立刻眉飞色舞,而如果遇到一个平淡无奇的问题,他也会给你一个答案,但很简短,平铺直叙。回答完了,他的眼神就会偷空扫一眼窗外的景色;冬日暖阳,天空没有了云的遮挡,光线挥霍曝晒,照亮了所有的枝条和干枯树叶,千万片的红黄金紫,在风中绚烂地翻动……
寡言少语只是张艺谋的一面,这个性格有点像他的父亲——张秉钧,一个曾经的国民党军官。张艺谋性格中的另一面则来自母亲——张孝友,他说:“我在陌生人和一般人面前都是沉默的,这点像我父亲,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能释放,这个活泼的部分又很像我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