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给这对亲如兄弟的合作伙伴找到一个所谓“合理”的默契理由,“我觉得那就是缘分,”张伟平语气坚定地这样说。很多人都相信冥冥中存在一些巧合的因子,张伟平也是如此,他对缘分非常看重。“我和艺谋1990年认识,1993年他过生日,当时我送了他一块江诗丹顿的手表作为生日礼物。当时这个牌子在国内不被人熟知,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个牌子的手表外型很适合他。去年我出国旅行,巧遇江诗丹顿品牌的老总,大家闲聊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手表的发展历史和我们俩很相似:品牌的名字就是两个男人的姓,一个是制表大师,一个做品牌营销,以朋友的关系联手合作,经历250多年发展到今天。我是1996年才决定投资做电影的,当年送艺谋手表的时候没想到之后能有这种合作——所以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机缘巧合?我这人相信缘分,我认同的人怎么都成。所以艺谋三年没拍电影,我也休息三年,谁找我也不做。”这是属于张伟平的浪漫故事。
很难相信艺术家和商人会其乐融融相濡以沫。因为艺术家是挥洒灵感、烧钱完成梦想的完美主义者,而投资商是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收益的利益至上者。尤其在电影市场特定的大环境下,无论国内海外,制片人和导演的本质矛盾就好像硬币的正反两面,没办法调和。
而张伟平却说:“我和艺谋的确是背靠着背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是各司其职,不会互相干涉。我相信他,因为他是一个把电影当成生命去对待的一个人。而他也相信我,因为我知道这是他的命,所以才会卖命的去推,我们之间靠的是真诚。”
在“双张组合”成立之初,很多人都在怀疑他们的合作是基于何种目的。随着时间跨越到21世纪,他们不但没有分崩离析,反而品牌还在日益壮大。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情义,一种非你不可的信任。
观众眼里的张艺谋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国际导演,永远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艺术家的形象。而在张伟平的眼里看到只是一个亲切和蔼的大哥,“他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但是我的生日他一次都没忘过。包括平时一些生活里的小细节,他都会很关注。我觉得朋友能做到这个份上,非常值得。”谈及长达20年的相知,令张伟平变得感性起来。他同时也感叹,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张艺谋的人,除了张艺谋的母亲之外,就是他。
当中国的百年奥运梦想实现,导演开闭幕式的重任落到张艺谋的头上时,别人看到是张艺谋头上的幸运光环,而张伟平看到的,则是他承受的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作为兄弟,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每个星期见两次面,哥儿俩随便聊聊天,帮他减减压。”
相识至今,张艺谋和张伟平在电影上从没有起过争执,尽管在外人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张伟平则将这一切归结为: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艺谋也不是一个自恋的艺术家。他这么多年来,对市场和观众都非常重视。我这个人虽然直,也不是没有智慧的人。我很少提意见,所以我的意见他都非常重视。在电影上,我们的目标一致——再多的奖杯,都不如百姓的口碑。
而张伟平看到张艺谋唯一的一次发火,是因为张艺谋的女儿,“1994年,艺谋第一次带着女儿出国去澳洲,当时孩子还小,大概只有10岁。因为我太太会英语,所以我们就没带翻译,结果她一上飞机就睡了。我和艺谋后来很想喝水,但是大家都不会英语。后来艺谋灵机一动告诉我,你和服务员说‘他妈的就死(TOMATO JUICE番茄汁)’快一点说,就有喝的了。他自己脸皮薄不说,我就豁出去了,结果真就送了番茄汁过来。这一路上我俩喝了一肚子番茄汁,艺谋的女儿着了凉,下飞机就开始发烧。人生地不熟的,艺谋当时很着急,我拜托当地朋友去买药,但是对方许久不回来,后来艺谋急了,于是我们俩就跑出去找药店……认识他那么久,唯一这一次发火是因为他的女儿。”张伟平回忆道。
在张伟平的心目中,朋友的位置至关重要。关于如何拥有以诚相待的朋友,张伟平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终究是有限的,一定需要一帮铁哥们儿,不是一个,也不是几个,是一大帮,而且是各行各业的。他们能不能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就要看你平时如何做人了,你对人家真诚,人家才肯帮你。一切都靠彼此的信任,艺谋这个人有人品,有艺德,绝对可以信任。我也同样诚心待他,这就叫‘肝胆相照’吧。”好客的张伟平家中饭厅有一张巨大的圆形餐桌,当《芭莎男士》的拍摄采访团队进入张家大门的时候,张伟平和张艺谋正坐在桌边吃饭,同时在就一些事情轻声商谈着。
“我和艺谋之间几乎无话不谈,而且是绝对不用遮掩的推心置腹。这种感觉,在如今这个时代都是非常难得的,而对于我来说,这种交情也是千金难求的享受。”对于两人之间长达20年的情谊,他这样总结陈词。
我们有理由相信,张艺谋今后要在电影这条路上走多久,张伟平就会陪他走多远。而这如白驹过隙的20年,在两个男人的生命历程中,也许仅仅是交响乐中的一个乐章。
《芭莎男士》对话张伟平——当生意去做电影就一定完蛋
《芭莎男士》:似乎是从黄金甲之后,国内的大片海外市场都纷纷下滑,但是张艺谋电影却总是能取得不错的海外票房,您认为中国电影海外营销的路数在哪里?
张伟平:中国电影特爱跟风,自从《英雄》之后,中国电影界都一窝蜂的开拍大片,以为只要是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就能挣钱,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而且这种扎堆类型的“大片”,也导致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电影的萎缩。这两年张艺谋因为忙奥运会所以没有拍电影,你看我们的所谓大片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是无人问津的状态。因为一旦大家都一窝蜂的时候,难免会粗制滥造,这就势必造成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信誉。
电影虽然是文化产品,但是绝对不能当生意去做,当生意去做电影就一定完蛋。早年的香港电影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本土电影对观众失去了信誉,所以我觉得质量很重要。电影还是要精益求精,
《芭莎男士》: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为张艺谋带来了更大的世界影响力,时隔三年,为什么放下了大片概念,改走了喜剧的路子?
张伟平:这是张艺谋比较让我敬佩的一点,即便他在取得了一系列的头衔之后,他也没有所谓的艺术家的架子,他没有变得脱离的观众和市场。电影没人看,什么都不是。导演没人给你投资,你就是一个下岗职工。所以一个导演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心里都应该装着观众,最起码你拍的东西要让能看得懂,你看好莱坞那么多大片,有哪部片子是观众看不懂的?一部都没有。
《芭莎男士》: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黄金时期,您认为张艺谋是否在经历巅峰?为什么。
张伟平:我觉得张艺谋最好的时刻就是现在,包括他的经历,对艺术的积淀,如果从现在算,我觉得艺谋至少会有10-15年的巅峰期。我们也希望在这段最好的时光里为中国电影留下更多好的作品。
《芭莎男士》:做电影和做生意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张伟平: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商人是无利不起早的。做电影要有梦想,还要有奉献精神,有大智慧才能有所成。
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辑/于蕾、韩雨亭
时装总监/陈博
摄影/张悦(zackimage.com)
化妆/老黑
服装助理/小飞、金金、王斐
灯光提供/ZACK IMAGE专业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