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航标:嘉禾四十年风云雄霸史 橙天入主新模式(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9日22:25  新浪娱乐

  几度夕阳红 邹文怀细说嘉禾四十年

新航标:嘉禾四十年风云雄霸史橙天入主新模式(2)
忆起乐事,邹文怀先生笑逐颜开

  PART1 成立嘉禾:与老友共同创业

  张彻曾在其著作《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中记载:“邵先生平常见我,当然是叫我到他办公室,就算出去喝茶,他照例也都在半岛酒店。这一次,他约我到国宾酒店大堂见面,我自然料到事情机密,不同寻常。他说:‘雷蒙打算离开,是留住他还是放他走?’我略一思索,就说:‘放!’”
     
一段简短的对话,这位英文名叫“雷蒙”的宣传部主任最终离开了邵氏,还带着几个好友、40万元创业资金和胡金铨所起的名字:嘉禾。

新航标:嘉禾四十年风云雄霸史橙天入主新模式(2)
嘉禾成立庆功宴

  最早从邵氏出来做嘉禾的是我跟何冠昌,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老朋友。在上海时,我在圣约翰大学念新闻的,最后一年出来实习,何冠昌在大学也是念新闻的,也是那时出来实习,当年上海跟香港一样,有些我认为是错误的做法,就是把刚进来的记者派到法院里去。当时何冠昌是在中央日报,而我是申报,申报采访主任就是吴嘉棠,他同时又是英文大美晚报总编辑。

  嘉禾刚成立时资金很少,主要是我和何冠昌是2对1,就是我2股、他1股,而其他所有人的股份,我们也不是照着上市公司的做法,愿意投资的也可以投,不过主事就是我们两个。嘉禾这个名字是我跟胡金铨起的。胡金铨,可以讲他是一个学者,至少导演里边他是最有学者风度的。

  一开始嘉禾的办公地址在弥敦道的东英大厦,现在刚刚一年多前拆掉了,已经盖好了新的房子。公司员工很少,因为我们那时候我们没有片场,也没有可能养那么多人。除了我和何冠昌,宣传是梁风、蔡永昌,会计是梁风主管,出版是梁风,技术方面是赵耀俊,大家一起合作好多年。

  邹文怀另立嘉禾前,邵逸夫本已准备一统江湖,因此时“国泰”正因陆运涛去世而阵脚大乱,李翰祥在台湾的“国联”又摇摇欲坠,整个东南亚已经没有对手能够与邵氏抗衡,机遇简直是水到渠成!岂料当邵逸夫摩拳擦掌,邹文怀竟带着一班手足“走佬”,最终六叔虽点头答应,但难免对邹文怀的“釜底抽薪”之举颇有不满,而嘉禾私下策反王羽过档接拍《独臂刀大战盲侠》一事,更让六叔大感邹文怀“食碗面反碗底”,结果双方都撕破脸皮、对簿公堂,且邵氏还像昔日对付李翰祥那样借行业势力封锁嘉禾影片的市场,令年轻的嘉禾一度举步维艰。

  大部份专放邵氏片子的影院都开始放我们的片子,因为知道邵氏的片子是由我主持制作的,但嘉禾刚成立时有些艰难,不过有些事也是想不到的,当然邵氏势力很大,要封锁我们的片子,有些人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国泰刚下来,邵氏也不一定独大,而且看了那么多年,都已经认识了,就觉得不做邵氏的做嘉禾的片子也可以,因为每个地方都有两三个集团的嘛,你不要别人要。所以问题就是你信心多少,你肯帮我的程度多少,我当然也要看你的戏院怎么样。

  PART2,院线发行:同邵家的意外合作

  70年代中期稳固江湖地位后,嘉禾遂开始建立自己的院线及发行网,直至80年代初,旗下的戏院数量已超过邵氏,成为香港四大院线的龙头老大。邹文怀认为,能否形成自己的院线对电影公司的前景而言无疑是关键之一。

  或许是一个讽刺,昔日嘉禾成立之初已与邵氏明争暗斗,进而反目成仇,其后更是彼此不相往来,但嘉禾院线的诞生却与邵家成员颇有联系,而关键人物即是邵氏父子公司二老板邵邨人的二公子邵维瑛。原来其后“邵氏父子”与“邵氏兄弟”分家,转为吸纳、经营本港戏院,邵维瑛被召回后最终成为公司老板,嘉禾与邵氏闹僵后,便索性与之合作发展业务,由此精明地将了老东家一军。

新航标:嘉禾四十年风云雄霸史橙天入主新模式(2)
影迷耳熟能详的嘉禾LOGO,正是邹文怀自己设计。而嘉禾两字则是胡金铨所想。

  所谓院线,嘉禾自己的戏在香港上映,当然由你自己的戏院来做了,可是任何其他的戏院要做你的戏的话,是要条件合适的话,当然是越多越好,大半时间是越多越好。做了不太久,我们的院线已经是最强的了,但说起来也很滑稽,我们与邵家的人一起合作。

  邵氏父子公司二老板邵邨人,二老板的第二个儿子叫邵维瑛,他想法什么都很先进,而且做生意头脑也很好,就不赞成他父亲老二的做法,老二也觉得他不听话,所以不是很喜欢他,非常喜欢第三个儿子,什么权都交给他,邵维瑛就跑去帮邵逸夫。他父亲当然不开心了,不过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他喜欢三小开,跟老头对着干总是不太好,邵维瑛他非常能干。后来邵氏父子与邵氏兄弟分开了了以后,兄弟们要邵维瑛回去,后来邵氏父子等于老二邵维瑛就当上了老板,跟我们合作,我们戏院少,他们戏院多,但我们戏院好,结果拼在一起大家就很好,邵氏父子的影院放我们的片没有问题,所以开始合作,两者加在一起,变成香港发行网之中最强的。我们觉得我跟你又不是仇人,你愿意合作的大家合作,也是很简单啊,最要紧就是说,我不欺负你,你也不要骗我,你不能骗票房,问心无愧。

  市场上虽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也没有永远的敌人。1982年贺岁档,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将嘉禾的《龙少爷》杀得惨败而回,结果嘉禾和邵氏决定于暑期档互相为院线供片上演“双线联映”,以《奇门遁甲》和《八彩林亚珍》狙击新艺城的《难兄难弟》和《小生怕怕》;1988年,嘉禾还与邵氏(大都会)联手拍了一部《七小福》,虽然票房都不算理想,但总算维系了嘉禾与邵氏的共同利益。

  PART3 制片风格:创造最大的吸引力

  我的想法是比较开放一点的,我觉得只要电影拍得有吸引力,简单说只要电影拍得好、拍得不好是很笼统的说法了,有吸引力,吸引力当然是时间不同、环境不同,都有关系了。很多片子大家以为不会好的,结果好的不得了。胡金铨拍电影,在邵氏时,拍完了人家很乐意看,说不好看,你要说一个片子不好很简单,尤其是干电影的,其他的导演什么,当然很容易找出很多毛病,比如张彻的《独臂刀》,很多人说不行啊,不通过。你自己觉得好,你自己觉得有吸引力,至少最基本的,先吸引自己,然后再想别人会不会喜欢,其实这个很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

  真的到你难做的地方,是你看了一个剧本后肯出多少钱,这个决定需要很多因素的,要用什么人,你要把他拍成什么样一个电影,就是你需要决定用多少钱,你有没有那么多钱,一级一级做起来。其实很难可以算出来的,问题是拍完以后有谁胆大的可以说这个卖一千万、这个是卖五百万,有些戏可以卖一千万的话,我可以花多少钱去宣传,同时我可以给你多少戏院,这反而是有一点根据可以算出来的,一个片的好坏很难有人说得出来。假如可以开一家公司,每个片子我看一下,这个片子能卖多少钱,总收入拿5个到10个百分点,因为这个关系太大了,要用多少,需要多少宣传费,量很大的。现在我也说,你要做这个数字电影,数字电影省下来的钱太多了。

  PART4,日本发行:打开最艰难市场的大门

  说到嘉禾与日本市场的结缘,邹文怀永远不忘感谢川喜多(川喜多长政)。两人结识于40年代初,当时邹文怀是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二学生,川喜多则刚被派来上海主管由日军成立的“中华联合制片公司”,后将之重组为“中华电影联合制片股份公司”,后曾出力营救被日军拘禁的电影人张善琨(当时是新华影片公司董事长),战后获国民党删除战犯身份,返回日本主理东宝电影公司。

  在日本占领中国时,川喜多到中国来做宣传工作。他觉得电影是最好的,他就成立了一个中华电影总公司,说了这么多,其实好像跟嘉禾、跟香港电影都没有关系,其实我觉得他对中国电影有很大的影响,他摆出来的姿态是,我也不赞成打仗,本来我是希望搞电影,希望大家认为我没有恶意,希望拍电影,希望大家娱乐,摆出这个姿态,成立了华影,中华电影文化有限公司。

  他做华影的时候,那时我在上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中学读初中二,学校叫“圣约翰青年中学”,如果穿过一个公园就会很快到学校,也就是自爱公共汽车总站就在公园门口(肇丰花园),但是我们都是骑自行车或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都到公园门口下,脚踏车可以推进去,横过公园出来就是学校的大门,尤其住在学校的人更多了。事件发生时,我们几个初中同学在公园里玩,刚巧华影有一队人员在公园湖边拍摄外景,当时有人去了桥下看拍戏,比较可以接近拍摄场地,我们几个同学就把他们的机器推到湖里去,华影的人当时不得了了,开头是他们说我们偷看电影明星,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个叫王丹凤,就被人知道了,吵起来了,结果学生不是很多嘛,一家伙就都来了,吵起来就把他的机器扔到湖里去。后来说不得了,后来叫警察、叫宪兵来,我们在混乱中一起跑掉了,因为是小事一件,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多年以后,日本东宝东和公司在发行嘉禾影片时,我们旧事重提,说起王丹凤,他说我怎么不记得。他们标准的摄影机,当时都用最好的(型号是Mitchell2)。说我怎么不记得,买不到了,当时因为打仗,没有人有Mitchell2卖,国内也没有其他的,所以他们要几经辛苦把它修好。欧洲、美国都买不到这个。当然记得,不知道搞了多少次最后才把它救回来。

  1970年嘉禾成立之初,即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拍摄创业作《独臂刀大战盲侠》,还找来胜新太郎与王羽搭配,但真正在日本发行公映的首部影片则是李小龙的《精武门》。当时由于李小龙在东瀛市场未开,因此嘉禾在寻找发行商的时候曾处处碰壁,所幸邹文怀得到老友川喜多支持,终让《精武门》成功闯入日本市场;李小龙逝世后,遗作《龙争虎斗》于日本公映,更成为当时继《教父》和《日本沉没》后日本有史以来票房第三高的电影,其后东宝、东映等电影公司又陆续将《唐山大兄》、《猛龙过江》、《死亡游戏》等片发行入日,最终在日本掀起一阵“李小龙热”!

新航标:嘉禾四十年风云雄霸史橙天入主新模式(2)
嘉禾找來胜新太郎和王羽合演《独臂刀大战盲侠》

  中片到日本主要的困难,是日本从来就是一个很封闭的社会,不太接受外来的电影,况且日本发行费用比较高,费用也很大,所以没有什么片子可以在日本大规模的全国的发行,我们可以做,而之前没有人做得到。有一件事情就是说,因为跟川喜多合作的很好。所以李小龙拍《精武门》打日本人,打的一塌糊涂,而且可以说电影有点夸张,把民族仇恨挑到最高的地方去,所以我说这样,常常与川喜多面对面吃饭,我的电影会把你臭骂,你兄弟什么都不是好人,这个不大好吧,所以李小龙的片子《精武门》没在日本做。《精武门》他们当然晓得了,再做两套以后,那个老板川喜多自己跟我讲,《精武门》为什么不做啊?我说你晓得那个故事啊?他说晓得啊,我说不做了,他说应该做啊,很好啊,我说日本人不把我骂死、也把你骂死,你去发行这个电影。他说不会,这个时代也改变了,不是军阀时代。第二,那个时代的确有的这样的事情,我愿意出来讲,那个时代的确有这种事情,我们应该面对这样的,提高自己,以后不能发生这种事情。大片嘛,我说你说的,我以后来日本被人扔东西什么臭蛋你要负责,绝对没关系,不过最后先做了其他的。《精武门》的日本票房非常好。

  继李小龙后第二个让嘉禾打开日本市场的是许冠文,其自导自演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卖身契》等片先后在日本公映,票房均大收旺场,《卖身契》在日本的票房更高达500万美金,许冠文也被日本观众称之为“布先生”,甚至让许冠杰粤语唱片在日本销量激增;1980年成龙过档嘉禾后,其首部影片《师弟出马》即在东瀛平地一声雷,《龙少爷》日本市场的反应也远胜香港,《A计划》和《警察故事》更是轰动全国,加上洪金宝的《僵尸先生》系列在日本卖座鼎盛、元彪又以《波牛》及《孔雀王子》等片赢得无数日本影迷,嘉禾的日本市场在整个80年代可谓势如破竹。

  做电影公司的老板,假如你是抠的很紧的,这样也不可能,那样也不可能,或者这样也要减他的分成,合理吗,只要你相信他,道理并不是很要紧,要紧是你对这个片有没有信心。算了,不赚钱不要拍,所以这个态度不同,大家开诚布公,本来是很难开口的嘛,因为川喜多在日本很有地位,我那个时候也是代表香港的电影界,他也是认为没有问题,与其他的片子一样的卖座。我们还玩笑讲,你能包吗,可以包吗,不错,你做吧。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