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立功纵横影坛30年 意外造就金马国际影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13:39  南方人物周刊
徐立功(姜晓明) 徐立功(姜晓明)

  本刊记者  余楠  发自香港、北京

  他最著名的身份是伯乐。在他的一手提携下,还是新人的李安蔡明亮得以脱颖而出。直到现在,他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向他打听二位名导的近况。

  其实,他的人生经历远比这段往事更传奇:大哥是台湾行政院前副院长,他却兜兜转转,最终走上了从艺之路;就读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期间,已经是电视台炙手可热的签约编剧,创作剧本上百集,《台北人家》和深受观众喜欢的“阿桃”一角便出自他的笔下;他是台湾电影图书馆的首任馆长,顶着官方、片商、影评人各方压力,从无到有创办了金马奖国际影展;他在台湾电影最不景气的时期入主台湾中影,主政4年便扭亏为盈,年轻导演也藉此步入国际影坛;大病初愈,他中年创业,组建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监制作品包括电影《卧虎藏龙》、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他是台湾影人徐立功。3月开幕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他和筹备多年的电影项目《饮食男女2》一起亮相,首度进军内地影业。

  意外造就金马国际影展

  电影图书馆是徐立功涉足电影圈的第一站。那是1979年,36岁的他供职于新闻局。当时电影图书馆刚刚装修完成,上峰正在物色馆长人选。随电影处处长一道参观时,他对占地超过两百平的电图焕然一新的办公环境印象极好。

  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徐立功正处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摆在眼前的机会有两个:一是很多年轻人羡慕不已的外放美国;另一个是来电图担任首任馆长。一想到参观时看到的那个窗明几净的大办公室,成天和二十多个同事窝在一间屋子的徐立功很快就作出了选择。

  赴任没多久,那种志得意满的新鲜劲便消失殆尽。当时的电图,是一座地道的“三无馆”——书架上没有几本图书、片库里没有几部影片、馆里没有工作人员。除了徐立功这位光杆司令,就只有一个会计。一家杂志采访徐立功,登出的报道标题是《一个贫血的电影图书馆》。

  徐立功当时很气愤。气消之后,他开始购买最基础的电影图书、修复毁损的拷贝。电图最初的积累就这样起步了。

  没有标准放映室,就用电图的会议室放片;没有座椅,观众只能席地而坐。

  1980年,育乐公司董事长张雨田通过私交,将4部日本影片《望乡》《砂之器》、《203高地》、《老师的成绩单》带到台湾。时任新闻局长宋楚瑜得知后,建议将电影交给电图作观摩放映。拿到影片,徐立功激动不已——在当时的台湾,日本电影依然是禁片。他赶紧联系其他片商,又拿来3部德国电影,其中一部便是名导法斯宾德的《寂寞芳心》。

  那一次,总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15部影片集中展映,这无意间孵化出了日后“金马奖国际影展”的雏形。

  得知能看到日本影片,岛内观众兴奋异常,甚至有人专门从中南部包车来台北看电影。70元新台币一张的入场券,被黄牛炒到超过600元。为时8天的放映进行到第5天,警察就抓了17名黄牛。

  与日本电影大受欢迎相比,别国电影在放映中遭受了冷遇。法斯宾德的《寂寞芳心》虽然全场爆满,但是放映不过10分钟,就有观众爆粗口,质疑影片看不懂,起身离场。从那以后,让观众系统了解电影大师的专题影展和相关出版物便出现在了电图。

  你给什么我就放什么,展映质量如何保证?在学者朋友的建议下,徐立功决定主动选片。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焦雄屏、陈国富、钟念慈等青年影评人,就这样走进了徐立功的选片委员会。

  1981年10月,来自15个国家的50部影片亮相金马奖影展单元。徐立功的国际影展从这天开始正式更名为“金马奖国际电影观摩展”。开票第一天,十几场的门票一抢而空。除了《魔界转生》等日本影片外,台湾观众第一次看到了费里尼、特吕弗等电影大师的作品。

  蔡明亮就是在那届影展,第一次看到了《四百下》。后来他所有的电影,再也没有走出主人公安托万的孤独。 

  将千里马推向国际

  就任馆长的时候,徐立功踌躇满志,他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亨利·朗格卢瓦。朗格卢瓦是法国电影资料馆的老馆长,他从最初10部影片开始苦心经营,最终拥有了6万部馆藏。二战期间,他和朋友一道保护了大量濒于毁灭的珍贵影片。特吕弗、戈达尔等多名世界级导演都从他的资料馆里获取了最初的营养。徐立功希望自己像他一样,在电图干到光荣退休。

  “如果我在这里干一辈子,就意味着好多人一辈子也别想来做馆长。”在任的第10个年头,徐立功离开电图,接受了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三室总干事的职务。一年后,当台湾中影副总一职摆在眼前时,他欣然受命,正式进入了电影制作领域。

  这是台湾电影最困难的下滑时期。徐立功接手中影时,台湾电影的年产量是40部;到1998年,不过20部;2001年,仅为11部。岛内95%的票房来自好莱坞电影,学者和媒体称,台湾电影“全面崩盘”。

  “其实那个时候台湾电影已经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很突出。”徐立功希望从扶植新人开始,寻找突破口。

  在电图做馆长时,一位在美国纽约大学学电影的学生时常给徐立功寄来整理的资料和自己拍摄的短片,这个学生就是李安。1991年,李安凭借《推手》《喜宴》两个剧本斩获新闻局第一届剧本大赛两项大奖。回台领奖时,两人第一次见面。

  徐立功并不知道,眼前这个穿着蓝色T恤、牛仔裤旧得泛白、带着害羞笑容的年轻人已经6年没有工作,甚至连回来领奖的机票都掏不起。李安直言:这次回来,就是想找一个拍片机会。徐立功说:那就拍《推手》吧。

  考虑两天之后,李安接受了用1200万的制片成本接拍《推手》。他惟一的要求是:每笔预算一定要准时到账。为了亲自护驾,徐立功担任了制片人。

  李安用24天完成了全部拍摄,徐立功后来才知道这个预算在美国顺利关机有多不易。其间去美国看样片时,李安请他在家里吃了一顿便饭。他发现,李安的家里竟然没有餐桌。一问才知,餐桌拿去《推手》片场了,郎雄在片中砸坏的那张就是。回台以后,徐立功想尽办法,又为李安争取了100万的后期费用。

  在外界不信任的观望中,徐立功制片的第一部新人作品《推手》如期公映。上映一周,票房达到1800万,观众反响奇好。和《推手》一起,徐立功还推出了另一位青年导演蔡明亮的导演处女作《青少年哪吒》,赢得一片赞誉。首战告捷,文化局允许徐立功每年扶植两个新人,林正盛、陈玉勋等导演因此得以出道。

  《推手》成功后,徐立功再度担纲制片,将李安的第二部作品《喜宴》带到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这是一次心怀忐忑的志在必得。因为各方对《喜宴》赞不绝口,徐立功认为应该不虚此行;但要想在国际电影节开花结果,拿捏到位的营销和宣传必不可少,公司和徐立功都很欠缺这些经验。

  当时代表团经费有限,没有在电影节租海报墙。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家电影,徐立功找到那些已经结束放映但是还没有撤掉的海报,将《喜宴》贴上去。由于担心被人发现,他不敢穿西服,只能每天一大早偷偷出门贴海报。

  在评审张艺谋的建议下,《喜宴》和谢飞作品《香魂女》平分秋色,同获金熊。李安从此被国际影坛所接纳,开始了风光无两的名导生涯。一年后,由徐立功监制的蔡明亮作品《爱情万岁》也在威尼斯捧起了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从这以后,徐立功化身为台湾影坛“福将”:每次带团出征,必有斩获。

  谢谢你,老板

  就在徐立功如日中天之际,一场变故让一切戛然而止。

  1995年11月,徐立功在公司参加一次座谈会时,突然感到头晕恶心。他连招呼都来不及打就冲出会议室,刚回到自己办公室就昏了过去。10天之后,在台大医院的重症病房里,徐立功终于睁开了眼睛。医院确诊他患了脑溢血。3个月后,徐立功才出院。

  这一年,岛内影院缩水到246家,不及70年代的四分之一。

  再回公司后,各种流言四起。有版本说徐立功出院后又中风了,也有版本说徐立功脑子已经受损,“处理公文全由秘书捉刀”。被流言困扰半年多,徐立功接受了担任副董事长的安排。

  “给了我一台车,一个秘书,但是天天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李安回来后,谁也不找,就找我。归亚蕾刘若英也是如此。你是总经理你会怎么想?”徐立功回忆起那时的不快,“我们董事长很有派,偶尔来一下,常常打高尔夫。我没有那个派头,也不会打球。公司当时还有四五百员工,你一个错误决定,会影响到四五百人的生计,所以压力很大。”

  1997年3月,徐立功正式离开中影,创办“纵横国际影视公司”。54岁的他重拾当年入行时的编剧手艺,再度开始了创业之路。纵横国际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便是徐立功编剧的电视剧《四千金》。他介绍,这部戏本来只有30集,因为市场反响不错,后来做了一百多集。在这之后,徐立功亲执导筒,执导电影《夜奔》。随后公司推出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开人文精致剧先河,一开播便刷新收视纪录,“许我一个未来”这句经典台词甚至出现在了当年的台湾竞选宣传片中。

  其实,徐立功拖着病体执意组建“纵横国际”,最大的动力就是帮助李安拍出《卧虎藏龙》。拍摄之前,他俩就设想过这个片子的难度,但最后的艰辛还是远远超出当初的想象。

  预算1200万美元的《卧虎藏龙》,刷新了此前徐立功和李安职业生涯的制片纪录。别说一个民营公司,就是国营官办的大制片公司,这笔预算在当年也会令他们望而却步。徐立功的一个商人朋友决定出来投资。就在李安谈妥杨紫琼周润发等主演的档期、紧锣密鼓筹备开机之际,这位投资人却因股市大跌资金断流提出推迟拍摄。两人最终闹得要对簿公堂。

  “让一个身体刚康复的人孤身一人在台湾打官司,我难道要为一部电影害死自己的朋友吗?”李安最终主动选择了叫停,他劝说徐立功:重新开始吧,来得及。

  通过拿预售版权作抵押,徐立功从银行借到了贷款。1999年7月31日,《卧虎藏龙》在新疆开机。直到关机,李安整整8个月没有回家,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后期制作阶段,他需要打类固醇才能坚持。“《卧虎藏龙》是李安用半条命换来的。”徐立功说。这部凝结着李安半生心血的武侠巨制,在征服奥斯卡金球奖之后,也将李安推到了国际顶级导演的行列。

  “电影在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怎么在碰到徐立功先生之后,就在这种亲切、扎实的氛围里,10年就过去了?我们都叫他老板,他是我们电影人最好的朋友,是我们的贵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一个知音。”2010年11月20日,李安在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现场,动情地对台下观众介绍他和徐立功的缘分。他亲自走下台搀扶徐立功走上领奖台,徐立功从张艾嘉手中接过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的荣誉。

  那一晚,李安、张艾嘉、刘若英不约而同地对着镜头说了同样一句话:谢谢你,老板。

  (部分内容参考徐立功、李令仪合著《让我们再爱一次——徐立功的电影世界》)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