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航标:韩三平上任记 中影改革12年扫描 (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9日16:41  新浪娱乐微博

  中影十二年产业道路扫描

新航标:韩三平上任记中影改革12年扫描(3)中影十二年产业之路,与掌舵人韩三平密不可分

  韩三平在接受访问时,一直强调要紧抓市场、题材和人才三大资源,“中影集团”确实也成功完成了“扶持新人”和“红色大片”两大规划。而在高瞻远瞩计划为老年观众市场量身定制影片之外,韩三平也承认有过“走麦城”的时候,《功夫梦》放弃海外分账就让他痛定思痛以后要放眼国际。至于万众期待的“中影上市”,韩三平 则明确表示,上市目的不为融资,只为改制……

新航标:韩三平上任记中影改革12年扫描(3)韩三平曾在陆川电影《寻枪》中客串,可见其对于新导演的扶持力度

  扶持新人:造就“过亿”青年导演

  2001年,年仅30岁的陆川(微博)执导了处女作《寻枪》。拍摄期间,突然传出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韩三平在片中客串一角。

  一家电影企业的老总,竟愿为初出茅庐的新导演轧上一角,许多人一致认同:韩三平对业内新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了!

  十余年来,每每提及韩三平为影圈贡献的新鲜血液,总是少不了陆川与宁浩——随着《疯狂的赛车》【22】与《南京!南京!》先后跻身“亿元俱乐部”,过去由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主导中国电影票房走势的“三足鼎立”局面遂告打破。

  韩三平是深谙变通的人。支持新导演拍片,中影固然无法动辄砸出数千万元,但将影片利润与导演所得挂钩的“责任制片人”制度,却可谓一举两得——尤其发行《疯狂的石头》爆冷后,中影用赚来的900万元,加上“另行奖励”的200万元,全数支予宁浩开拍《疯狂的赛车》,实现按“质”取“本”、事后奖励、助推成长,既弱化了市场风险,又发挥出激励机制,何乐而不为?

  2010年至2011年,中影又参与投资另外两位青年导演:徐静蕾与尚敬的新作。这次,商业回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杜拉拉升职记》1.25亿,《武林外传》1.83亿,数字为众多同行乍舌之余,也纷纷向韩三平“取经”用人法则。

  “我一向通过两个方面物色青年导演,一是从他们已拍摄的作品中观察,来看他们具备的潜力,二是从关联的艺术品种中观察,比如他们拍摄的电视剧或广告MV,我举个例子,之所以给宁浩发行《疯狂的石头》,就是看了他早期拍的一些广告,那时候他还没做导演,但我从他的作品里,发现无论画面、剪辑、节奏等方面都很有电影的感觉,所以就找他合作;尚敬是因为看了他的《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我很喜欢,当时只要有时间在家都会看,慢慢地就发现他讲故事的方式和对喜剧效果的把握很适合用来拍电影,最后大家也就合作了《武林外传》电影版;至于徐静蕾,她是娱乐圈的一个“时尚达人”,那我就跟她说大家一起合作一部时装片,结果她找来《杜拉拉》的小说改编……就是这样不断物色人才,使得中影能够在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

  当然,中影在扶持新人方面并不全是“单对单”合作,十二年来,亦制定并推行了不少计划,卓有成效:2007年,中影推出“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以分“三步走”【23】的手段让青年导演适应并驾驭不同的电影类型;2010年,中影又启动“中国影视数字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国影才计划”)【24】,与高校联合设立培训基地,在学生中挖掘人才……

  作为众多项目计划的“掌舵人”,韩三平认为,这些是中影重视人才需求、强调人才策略、发挥人才水平的必然举措,也是中影运作发展所依赖的关键力量之一。

  “‘中影’是大型电影企业,除了考虑整个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考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最需要的其实是人才,在我看来,电影并不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不是‘机器设备密集型’产业,它是‘智慧密集型’产业,智慧是通过谁表达出来的?不就是人么?而在这个社会,尤其能表达出智慧活力的也就是年轻人,所以中影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有潜质的年轻导演,而且不会放过跟他们合作的机会。”

  但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影虽成功培养出多位青年导演,却并未与他们建立起长期的直接合作,而这些导演们在取得成功后,也纷纷另辟蹊径,寻求自觉更佳的发展平台。所以,曾有人称中影是“培养后辈才俊的摇篮,却随之把他(她)们送走了。”

  对此,韩三平又有什么看法呢?

  “其实中影‘拴不住’新导演,跟它本身在机制上的障碍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影是全资国有企业,不像民营企业那样能够自由处置股权。比如有些民营电影公司为吸引有潜质的导演跟他们签约,会提出说给对方百分之几的股权,或者就是导演跟他们签约后,他们会给这个导演一笔钱,让他们在开设工作室,但这对中影目前的机制来说都是不容易执行的,更何况导演拍了一部影片取得成功,为收入为发展都希望拥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所以现在中影跟很多导演都是以‘一片一约’的形式合作,虽然不是长期关系,却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得以飞跃的机会,同时也为电影市场输送了更多人才,这正是中影的责任所在。”

新航标:韩三平上任记中影改革12年扫描(3)  《建国大业》累计票房4﹒2亿,是国产主旋律影片历来最高纪录,韩三平在电影领域的“个人品牌”随之而起

  红色大片: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化探索

  200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为献礼祖国,一部《建国大业》终将韩三平拉回16年未坐的导演椅上。

  事实上,这并不是韩三平执导的首部“红色题材”影片:早在1986年,他便与米家山携手执导了以老红军追忆长征往事、并与后代分享革命信念的《不沉的地平线》;1993年,他又自编自导了《毛泽东的故事》,从剧情构思至影片杀青,足足耗费了他四年的时间,为的是打造一部“不同于以往的领袖题材”的作品,最终,影片夺得包括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在内的多项殊荣。

  2007年4月24日,在中影集团“2007 年国产重点影片新闻发布会”上,韩三平宣称:“中影在创作生产商业大片、进行电影艺术探索之外,重点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讴歌新时代的主旋律影片、儿童影片的责任和使命。”【25】因此,作为一个从小便带有“国有制情结”,兼有强烈“英雄崇拜”情怀的电影工作者,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影集团老总,由他操刀《建国大业》,不作第二人选。

  但在筹备《建国大业》的过程中,韩三平却不得不面临接踵而来的压力,其一是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亲自点将,“搞砸了我这个董事长就没法当下去了。”其二是中国电影市场商业大片如林,如何让观众主动选择去看一部“主旋律影片”?这时韩三平想到,在他担任峨影厂艺术室主任时的1987年,在电影局统管全国电影剧本的柳城便提出: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要和观赏性统一。

  “中影本身作为国有体制企业,它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中影当然要拍摄主旋律影片。但对中影来说,主旋律影片并不是一个‘拍’字就足够的,反而我们要不断地探讨主旋律影片在思想性、艺术性及观赏性三大方面统一的可行性及实践效果,因为任何做电影的人都无法否认或忽视一点,就是拍电影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娱乐别人,所以我在参与创作、制作主旋律影片的时候,也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思想性与艺术性必须在娱乐性中渗透出来,否则思想性再强、价值观再正确、艺术档次再高也没人看,结局就只是浪费了一个很好的主题。”

  最终,韩三平为《建国大业》选定了创作方式:以主旋律的内容及人物形象,加入类型化的拍摄手段当中,实现“优势互补”之余,更与他本人主张的“新大片主义”概念不谋而合!但影片的拍摄成本已将近4000万元人民币,加上片中出场人物众多,若皆邀明星参与,片酬随之成了一笔巨大花销……

  但韩三平并未就此放弃,机缘巧合之下,率先定角蒋介石的张国立对其承诺放弃片酬参演,让他灵机一动,遂向演艺圈发出号召:以“零片酬”演出的方式向祖国母亲献礼。不出所料,在接二连三的主动请缨后,多达172位明星宣告加盟《建国大业》,将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模式推向巅峰。

  《建国大业》杀青后,韩三平又将娱乐化的营销手段植入影片的宣传流程中,非但为之准备了2000万元的宣传费用,更通过明星效应、眼球效应、贴片广告、媒体配合等方式,为影片造足噱头。2009年9月16日,《建国大业》正式公映,不足五日便取得1﹒16亿元的票房成绩【26】,成功刷新国产片首映周的最高纪录。

  2009年11月1日,《建国大业》下档,累计票房为4﹒2亿元,是国产主旋律影片历来最高纪录,韩三平在电影领域的“个人品牌”随之而起!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九十周年,韩三平再接再厉,与黄建新等联手执导《建党伟业》以4亿票房高踞半年冠军;如今,《毛泽东传》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韩三平与中影的“红色大片”方略,尚有下文。

  “主旋律题材其实是很有生命力的,就像美国的《阿甘正传》,他的弱点是先天的,但后天具有勇敢、善良、勇往直前、重情重义这些美德,最后也让他获得成功,所以只要抓住观众的社会审美需求,然后再用类型化的手段来拍摄电影,我觉得它成功的把握就很大的,因为观众不排斥主流价值观,就像看美国大片,但中国电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要拍得好看,让观众看完后觉得它有看头和说头,甚至成为与他人倾诉的话题,这不能小看,这就是票房。”

  银色观众:为老年人群体创作佳片

  数年前,韩三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道出一个“看走眼”的案例:“我们做过一个电影,在中国票房一塌糊涂,那时候中国国内50岁以上的人,第一没有时间进电影院,第二也没闲钱进电影院,所以在中国发行不好,没想到在日本发行非常好,全是50岁、60岁以上的观众,我80万元人民币卖给日本片商,他们卖了5000万元赚了大钱。”【27】

  韩三平口中的这部电影,是霍建起1998年执导的《那人、那山、那狗》,尽管它在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夺得“最佳故事片”殊荣,却遭遇国内一众电影发行公司忽视,非但全无院线愿意排映,拷贝销售量更是惨不忍睹:一个。

  在一片不看好的声音中,中影以低价将影片的日本发行权卖给了片商深泽一夫,2001年4月17日,影片在东京岩波影院——一家专门放映艺术影片的小型戏院公映,当时安排的映期为半年。

  本来,众人都认为本片在东瀛市场亦是默默无闻收场,发行此片的片商很可能连成本都亏进去。岂料,《那人、那山、那狗》“仅五个月时间就创下了3.5亿日元的票房奇迹,观众达24.4万多人,大大超出日方原来的预计票房收入 ,成为近年来在日放映最受欢迎的一部中国影片。为此,日本发行方还特意在日本关东地区及全国50多家影院延长其上映时间……”【28】最终,《那人、那山、那狗》票房凌驾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成为2001年在日公映国产片中最卖座的一部。

  面对出乎意料的“奇迹”,韩三平好不懊悔:若参与影片的海外分账,赚到的钱较买断版权而言,多出的可不止一点点!为此,他开始研究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群体。

  “《那人、那山、那狗》丢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这部片给我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当初没判断到这群被称为‘银色观众’的市场。所谓‘银色观众’,是指一批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大多已经退休,但身体素质不错、退休收入可观,而且时间比较充裕,以全国一亿人次计算,每年每人看两次电影,等于一年就拥有两亿人次的观众量,而以30元一张电影票计算,这群人能够给中国电影市场贡献的就是60亿元票房,这可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

  当然,目前中国进入电影院的观众年龄层在35岁以下者还是有90%左右的比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的老龄化、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观众同样在对电影市场产生影响,毕竟退休老人一个月花6、70元看两场电影,以他们的退休金是完全负担得起的,更何况以现在的国外电影市场分析,60岁以上的观众同样是观影的主力消费群体,所以什么类型的影片能够吸引他们主动走进电影院,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

  针对日趋蓬勃的老年人市场,韩三平提出迎合其观影口味的四大方向:“第一,尽可能是带有怀旧色彩的电影;第二,节奏必须适中;第三,不一定要太大的制作成本;第四,必须要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可以看出,‘银色观众’虽然年龄较大,但他们其实是比较挑的,因为他们观影往往不是‘看热闹’而是要‘看门道’,所以要真正制作出一批与其口味相近的影视作品,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中影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努力在研究这个市场,并为这个市场发展出一些项目,希望能进一步拓展这个市场的份额。”

新航标:韩三平上任记中影改革12年扫描(3)《功夫梦》对于韩三平来讲,是一次失败的经验

  全球分账:《功夫梦》带来的经验教训

  中影集团制片分公司总经理赵海城曾评价《功夫梦》为:“这不是中影跟好莱坞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但却是海外成绩最突出的一部。”【29】

  然而“海外成绩”一词,却始终难掩中影的失落与遗憾:话说2007年,韩三平在美国见到了威尔o史密斯,对方提出与中影合作,将1984年的经典影片《龙威小子》翻拍为新版,并盼韩三平邀成龙领衔,自己则让儿子贾登加盟,最终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启动了《功夫梦》项目,中影为此投资约五百万美元。

  虽然是共同投资及制作,韩三平认为本片有成龙加盟,又是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的功夫题材,在国内取得过亿票房不成问题。因此,中影婉拒了美国出品方哥伦比亚提出的“全球分账”建议,只要内地及港台的发行权,大中华以外地区的发行权则属于对方……

  2010年6月11日,《功夫梦》在美国率先公映,首日票房便近1900万美元,首周票房更冲破5600万美元大关,最终以1.7亿美元落幕,而据权威统计,截至2010年7月,《功夫梦》的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16.35亿人民币,比起4000万元的中型制作成本,成绩斐然不在话下。

  反观国内市场,《功夫梦》自2010年6月22日公映后,反响始终差强人意,累计票房约为5500万元人民币,只及位居全年西片亚军的《盗梦空间》的零头【30】,而与影片的海外收益相比,则更显得“小巫见大巫”。

  再遇“滑铁卢”,韩三平不得不作出检讨。“《功夫梦》是一次失败的经验,主要原因在于我个人比较保守,不敢跟美国片商进行全球分账。事实上,‘全球分账’的合作方式是美国那边主动提出的,但我考虑稳妥,仍将主要的市场放在中国,所以就没有答应,结果我们没赚什么钱,对方却赚了大钱。

  中影过去跟海外片商合作,大都采取‘分割地区发行权’的方式,比如你投多少钱我投多少钱,海外收益归你国内收益归我,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可谓之‘保险’,但经过一系列的实际运作之后,我们很多次都赚了大钱,所以一直对此屡试不爽,直至《功夫梦》都在沿用,但那次就失败了,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坚持’,实在不太符合一家大企业的气魄。”

  痛定思痛,经典模式不再于市场通行无阻,《功夫梦》一役对韩三平来说,可谓另一番“警醒”。“现在我们要尝试跟国外公司拍中国电影或中国元素的电影,然后参与全球分账。”

  上市大计:中影改制势在必行

  2010年12月9日,随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注册,中影集团的上市融资大计再次为人瞩目。

  早在2004年,中影集团便组建了“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为上市事宜制定详细方案;2007年9月3日,中影终于迎来广电总局一纸《关于中影集团启动重组上市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从此意味着重组上市获得启动,“在境内A股上市”的目标得到支持;同年12月13日,中影集团又以“国内首家获发改委批准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传媒企业”身份,对外发行了价值5亿元的企业债券,用于建设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新建影院、发展数字院线等;直至2008年1月,随着中宣部、广电总局作出原则性批准,中影上市步伐迎来新进程。

  在韩三平眼里,上市能给中影带来两大好处,其一是能够筹到更多资金,其二是有利于改变股权结构,有利于中影的体制机制改革。相比之下,后者更为关键。“虽然中影积极筹划上市,但跟民营电影企业不尽相同,毕竟民营上市融资是为了将自身规模做得更大,因此中影上市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制,而上市同样是中影走向现代化企业的必由之路,因为此举能够进一步改变国有企业的传统机制,所以现在我们始终再努力推进,让它更适应当今的电影市场,并成为市场力量的主流。”

    注22:关于《疯狂的赛车》的盈利情况,韩三平有如下介绍:“(《疯狂的赛 车》)投资1100 万,发行费用1200 万,成本就是2300 万,最终票房1.1 亿,我们能拿回4800 万,加上贴片广告,最终收入5000 万出头。这样算的话,回报率达到了120%。”参见甘文瑾:《中影集团:十年改革打造业内航母》一文,载2009年7月30日《中国电影报》。第3版。

    注23:关 于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的“三步走”战略,有如下表述:“第一步确定青年导演之后,首先让他们尝试拍摄60 万至80 万投资的数字电影或电视电影,在相对简单的工艺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创造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当他们达到一定水平后,中影集团将给他们投资一 部200 万至250 万的数字高清电影,从电视台播映走向数字院线发行。如果一个青年导演通过了这两步,中影集团将投入600 万到1000 万支持他们拍摄胶片电影,要求达到能够在海内外发行,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产生影响。”参见高小立:《中影集团推出青年导演制作计划》一文,载2007年 11月20日《文艺报》第4版。

    注24:“中国影才计划”包括“中影数字艺术专业人才高校联合培养基地”、“中国影才数据交流平台(库)”、“中国影视特效短片创作大赛”、“中国数字影视艺术行业职业水平认证”等四个部分。

    注25:参见张晋峰:《中影集团:集中全力打造一批弘扬主旋律重点影片》一文,载2007年4月26日《中国电影报》第2版。

    注26:《建国大业》9月16日至9月20日票房数字为 115423170.80元,当时全国影院共为《建》排映47193场,累计观众人数3424056人。参见边静:《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奇迹 ——〈建国大业〉策划营销发行放映综述》一文,载2009年第11期《当代电影》,页43。

     注27:参见徐旭红 万斯琴 陈红艺:《韩三平:中影的光影之梦》一文,载2009年8月21日《中国企业报》第2版。

    注28:参见陈思宇、景冉:《文化与商业的双重胜利——管窥〈那人那山那狗〉在日本的成功》一文,载2006年6月第3期《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页35。

    注29:参见杜思梦:《中美合拍〈功夫梦〉背后的秘密》一文,载2010年8月26日《中国电影报》第25版。

    注30:《盗梦空间》内地票房为4.57亿元人民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编: 温馨)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