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鸿门宴”缘起
两桌“鸿门宴”,终于有一桌已开席。11月29日,由星光国际出品、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的《鸿门宴》正式公映,虽然传说中的“饭局”变成了“棋局”,但刘、项两大阵营斗智斗勇互设连环局的故事还是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
“鸿门宴”这一项目最早由星光国际的总裁宋光成(微博)相中,2009年9月,该片在电影局立项,并宣布由当时刚拍完《南京!南京!》的陆川(微博)执导。2010年7月,星光国际方面宣布《鸿门宴》易帅,陆川则将另起炉灶拍《王的盛宴》,发出如下声明:“《王的盛宴》将以陆川导演的独特视角再现楚汉战争的恢宏史诗;而电影《鸿门宴》(微博)则集中展现发生在2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那场最著名的饭局——“鸿门宴”,一场饭局改变了两个王者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古代历史,并集中再现刘邦、项羽两个军事阵营的谋臣志士在这场饭局间斗智斗勇的精彩较量。两部影片可谓是互为表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两套完全不同的演员阵容和创作班底,在宣传上相互借势,在发行上错开档期,志在双赢。”
另一方面,半路接过《鸿门宴》项目的李仁港却有条不紊地拍了起来,今年4月开机,7月关机,对于这样一部有众多大场面、动作戏的电影来说可算非常有效率。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对话/魏君子(微博) 责编/陆姝 文/山坡羊 陆姝
目录
一、李仁港解读《鸿门宴》——李仁港自述
“临危受命”的李仁港如何构建《鸿门宴》?对于历史和电影之间的关系,他有何独到见解?刘邦、项羽、张良、范增这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他又将如何诠释?黎明(微博)颠覆形象、黄秋生(微博)张涵予高手对戏、刘亦菲冯绍峰(微博)后生登场的背后有哪些精彩故事?新浪娱乐独家对话李仁港,360度解读《鸿门宴》的方方面面。
一、李仁港解读《鸿门宴》——李仁港自述
1.【历史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种历史的解读。历史在断代编年、纪传传奇之间闪转腾挪,在正史、野史、杂史、秽史中往复穿梭,却一不小心闪了自己的腰。身负“第三代武侠接班人”名头的李仁港对历史作何解析,且听他细细道来。
“把电影当做历史书来翻没意义”
关于这段历史,史记里面记载的资料很少,少到很凄凉的程度。刘邦借故走掉的事件,很难让人相信。我觉得鸿门宴的魅力很强,但我不满足里面的事件,这是我的创作动机,包括里面的人物我也不满足,刘邦项羽都是。所以从小到大的事件,我会有一些想法。史记中记载的当然很多都是真的,但是我也会考虑当时司马迁写史记时的状态,他写汉家的事情不一定把所有小的事件都写进去了。
当我接拍鸿门宴的时候,我就一直想我喜欢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题材兴奋,为什么想拍这个戏,而当有机会拍的时候,应该呈现怎样的一种状态。而我现在要做的最基本的,就是重新定义“鸿门宴”这三个字。
导演拍电影,应该针对电影表演媒体,跟历史很不一样。电影就是电影,跟历史是两个媒体。一些历史学家看电影,硬是想往里塞东西,说历史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其实他们没有搞清楚自己谈的是什么媒体。在评价电影里的事件对还是不对,真实还是不真实的时候,我感觉他应该先了解电影的定义是什么。若是把电影当做历史书来翻,我觉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那就不用看戏,直接看历史书就行了。我喜欢看历史,因为可以借鉴看到很多事情。但我觉得看历史,要带脑袋去看,真正的看进去,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背出某些历史事件,这不是喜欢看历史的人的应有的态度。
“我把鸿门宴定义为一个斗智的过程,互相算计的游戏”
关于对历史负责任这一点,从拍《见龙卸甲》开始,我在很多访问中都很强调。有的时候没法跟不懂电影的人说清楚,他们可能不理解,觉得把历史重现出来不就好了。但我们知道,拍电影一定要有改动。说个笑话,母亲教小孩看历史学道理。如果小孩问母亲看鸿门宴学什么,妈妈说项羽一念之仁放走了刘邦,最后完蛋了。那小孩是不是就说那我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留手?难道能这样教小孩吗?像鸿门宴这么经典的历史包袱,我们现在重新看它,应该立体看他深层的东西,看里面的人是怎样在较劲,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把这些都呈现出来,才能学到一些东西。在我的创作中,我是很注重这一点的。鸿门宴里面是在较劲,不只是嘴巴讲,不能用刀刀剑剑来展示,所以就用下棋,既可以拖时间,又可以展现范增张良两个人的智谋。我感觉下棋是最武侠的一场戏,不用刀剑,但展现的方式,很像是在拼武功。这场戏我拍的很满足,虽然不是专家不懂棋功,但看到两个人下棋,一样让人紧张起来。没有刀剑没有拳头,是非常内家的事情,但我还是用武侠的剪辑方式来拍棋局。
鸿门宴是一个会面,里面几个人都有很大的利益冲突,但里面的一些历史事件,是我相信不了的,因为太简单了。我就在想如果两个人会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有张良,一个有范增,都是高手。张良是会怎么处理?范增会怎么帮项羽?所以这就变成一个团体的对抗。如果最后的结局是刘邦离开,那就是看小了鸿门宴。我把鸿门宴定义为一个斗智的过程,互相算计的游戏。我希望能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讲故事,这样才能跟现代人分享这个事情。我觉得斗智的话,算计到了一定程度,会连身边的人也算计,不顾派别,出卖战友。算计和信任是成反比的,算计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对别人没有一丁点的信任。这是我想在鸿门宴这个游戏中呈现出来的最黑暗的一点。把鸿门宴拍的最尽致的话,就要把黑暗面拍出来,这是我感觉鸿门宴最有趣的地方。而且,刘邦是离开还是被杀,能看出楚汉力量之间的对比。所以我用下棋这个元素,非常的形象化,他们之间的对抗并不是拿刀拿枪,而是用脑袋智慧。所以这盘棋一直没有下完,重重叠叠,输中有赢,赢中有输。最后我还谈到一个自己比较喜欢谈的胜负的概念。鸿门宴里是刘邦赢了,项羽输了。但刘邦最后拿到江山,就是真的赢吗?项羽到最后死掉,就是败了吗,他的状况时怎样?赢的定义是怎样的?所以拍《鸿门宴》的时候,会重现当时的状况,思考到底是赢还是败。看项羽被逼迫到那样的地步,一直败,直到死掉;同时也要看到他成长的一面,然后再去评论他是胜是败。有些媒体说,但最后他死了。那他成长了之后,再加活多少年才算是胜?难道我说,再活十年就是赢了吗?我觉得当然是一个成长还是不成长的问题。
“超然离开是人生最美丽的境界”
我看鸿门宴,跟三国演义里面那些枭雄的结局,其实觉得很恐怖。人生走到尽头,那一刹那,回想这一辈子做的事情。快死的当下,其实把东西装起来是很没有必要的,这个时候感觉人都是很清楚的。算错人,走错路,回不了头,一切都晚了。人若能让自己过去,超然离开,我觉得是人生最美丽的境界。佛道讲的,不外乎就是这些事情。鸿门宴就是从我想这些事情开始的。我用了悬疑片的手法去进行翻案。用一个最有资格的,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没有死掉的张良来翻案,把这些事情讲清楚。拍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的大片,创作是必须的,它是电影。但是我觉得创作要绝对负责,可能有些好看的事情,但跟鸿门宴不相关,加进去就是不负责任。创作还需要借助一些语言调子,把没有写进去的有趣的事情放大,去想象一下要是他这样结果会怎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