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分账争执开锣 理性看待2%之争

2012年11月19日14:59  北京晚报

  2%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数字,却掀起了电影行业的年终大战。上周,五大发行公司以一纸“通知”的形式向院线发起战书,要求将发行方的票房分账比例由43%提高至45%。院线方面也不甘示弱,立刻在深圳举行紧急会议,集体反对“坐地涨价”的要求,并斥责五大公司不懂规矩、不懂历史、不合情理、不掌握时机、不懂政治、不懂方法、不讲情义、见利忘义。

  其实,分账之争并不是新鲜事,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到去年的《金陵十三钗》,张伟平靠着一股蛮劲儿,硬是把张艺谋电影的分账比例从35%提高到45%。去年张伟平为此事还引发了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风波,当时并没有一个片方站出来力挺。伟哥还曾感慨,“我涨分账比例,后面一帮人会得益。结果我回头看一个人都没有,还有落井下石的,还有人说‘你升我降’。整个丑态百出,我很寒心。”

  今年,伟哥和老谋子掰了,少了这位“出头鸟”,片商们反倒变得团结起来,想出了联手涨价这一招。这招确实够狠,选择在一年中最黄金的贺岁档涨价,让院线几乎没有谈判的余地。虽然院线方面放狠话说,“如果谈不拢,电影就不放了。”但这也就是气话而已,《1942》、《王的盛宴》、《一代宗师》、《十二生肖》、《血滴子》……哪一部电影院真敢不放?尽管院线为五大公司罗列了“八大错误”,但这些都不是能够制衡对方的杀手锏,毕竟内容掌握在片方手里,影院再强硬也做不出“无米之炊”。所以,五大公司的涨价是必然的,唯一可以协商的是怎么涨、涨多少以及明年是否接着涨。

  五大公司的要求其实并非“不懂规矩”。从国际惯例看,片方通常在票房分成上占优势。以美国为例,通行的分账方法是发行方第一周分得七成票房收入,第二周六成,第三周及以后五成。而在我国,出于鼓励影院建设的考虑,院线一直在拿票房的大头。但是,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近年来我国影院建设热度高涨,院线规模的扩张速度远大于观影人次的增长速度。此时如果适当降低院线的票房分成,确实可以给这股盲目扩张的势头泼点冷水。当然,院线也并非“躺着挣钱”,只涨不跌的房租,不断增加的人力、水电、设备等运营成本,再加上疯狂的价格战,让不少影院徘徊在亏损边缘。所以,这2%对院线来说也绝不是可以轻易放手的。

  电影人高军形容片方与院线的境遇时说得十分贴切,“羊也可怜,狼也可怜。”一方面是影院发愁拿什么交房租,另一方面片方早就亏得哭不出来了。华谊兄弟[微博][微博]发行负责人杨敏坦言,“去年国内电影票房才130多个亿,但我粗略算了一下电影成本就要四五百个亿。”在不断攀升的明星片酬和制片成本面前,国产电影的票房成绩却在节节败退。目前为止,全年票房过2亿的国产电影仅有《画皮2》和《听风者》两部。贺岁档的竞争更加激烈,提高分账比例正是各家保本的最后一个砝码。

  说到底,2%到底归谁,是行业内的博弈,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市场的选择,谁也不必叫屈。只是,这2%的调整真的能使电影行业更加健康吗?显然,单纯靠提高分账比例,并不能解决国产电影的盈利问题,只有票房收入的增加,才能实现片方和院线的双赢。但票房是靠观众用钱包来投票的,归根结底还要靠电影质量来说话。分账比例从35%涨到45%,国产电影用了十年,但十年来,国产电影的质量进步了多少?明年,五大公司如果真的多赚了2%,观众能看到更好看的电影吗?

  最糟糕的情况是,院线为了弥补损失,可以偷票房、涨票价,甚至会疯狂排映进口片。到那时,如果还拿不出像样的作品,国产电影的日子只怕会更加难挨。

(责编: 水门汀)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