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燕丹妮 采访&撰文/杜晋华 摄影/寇KO
“他在准备给他孩子穿的衣服,早晚得走这一条路。其实从这之后,他的信仰和他的人性,慢慢分开了,最后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在这之前,作为一个父亲,他能做的就是这种仪式感。在他摔儿子之前,他在那儿给孩子一件一件地穿衣服,然后他想象,这是儿子的满月酒、成人礼、婚礼。(摔子)这件事一定不是别人干,一定得我自己来。谁摔?谁摔我儿子?一定是我自己。别人也许会强调他的平民化和善良,但是他的骨头太硬了,简单地来说,他是不会打,他要是会打,就是那谁了!”这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在网上比较火,电视剧《赵氏孤儿》的化妆间,饰演程婴的吴秀波[微博]给导演阎建钢[微博]说戏,他的声音在周围演员、工作人员的玩笑打闹声中显得有点着急,但很坚定。说到一半,导演表示十分肯定准备转身,他再拉住导演继续讲。
我们的采访被定在吴秀波最近光顾较多的一间茶社,茶间泥墙秸秆顶,颇有点《赵氏孤儿》片场的感觉。落座不到两分钟,提及这段视频,吴秀波即滔滔不绝地开始给记者讲戏,其间少有记者打断和追问。《赵氏孤儿》即将上演,差不多这算是“程婴”正式接受的第一个完整的采访,唯第一人称,听吴秀波说戏才对得起他对程婴这个角色的解读,也更方便完整表达秀波的本意。
“对抗、尊重与牺牲:我看到了程婴的三种力量”
接到《赵氏孤儿》不到两周,我就后悔了:这是古装戏。以前演过的所有戏,包括年代戏,我都希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有真实的交流。而《赵氏孤儿》的衣服、语言等和现实生活都有差距。我很不喜欢任何虚假的东西,比如,化妆粘的假胡子,一开始都让我浑身不舒服到完全不能忍受。
回想我的表演之路,虽然会有磨砺和艰苦,但一路走来还算顺畅,大部分角色都还在我可把控和克服的范围内,《黎明之前》《心术》等等虽然不自满自负,但还自信。可是这部古装巨制,如何能让我更贴近生活?
进组第一周都是大灾大难大是大非的戏,我慢慢地有了一个体会:古人和现代人最大的区别,不单单是胡子、衣服、语言的不同,那个时代的人,有礼!现在没有了。现在所谓的礼貌客气,不是礼。礼是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的约束,是对生命的敬意,是中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形态。礼就是法。社会没有法律,一言不合就可操刀而起。没有礼仪也一样。
春秋时期多是对抗的力量,以及由此驱动的掠夺和征战,所以古人找到了第二重力量,礼,也即尊重。见面低头鞠躬,即是尊重的力量之一。到这个层面时,我跨越了自己的第一个障碍,找到了与戏中人物交流的状态。
拍戏到第三周左右,进入剧本的第14集,程婴摔子救孤。那些天,我确实绝望崩溃了。我开始认为自己的选择万分的不理智,自以为可以演所有的角色,但现在发现我不能。很多人以为摔子只是一个动作,做做样子就好了,不是,戏得从内心深处来。我是两个儿子的父亲,我怎么可能摔死一个孩子?整整那一个月,天都是阴的。每碰到一场戏,每要做一个交流,我都会觉得张不开嘴,心在不停地狂跳,整个人在哆嗦。我的搭档是孙淳[微博],扮演屠岸贾,他对我说,秀波,我觉得这部戏你可能撑不完了。其实我的身体蛮壮的,那段时间却一直不好,心脏不好,孙淳老师还给我找来药。
程婴摔子这出戏,这次《赵氏孤儿》之前也有人找我演过,我不接,我过不了这个坎儿。直到我在戏里看到第三重力量,牺牲的力量。在这个地球上,打不过狗熊,你可能活下去或者死去,这是对抗的力量;没有空气和水,你一定会死,这是尊重的力量;没有阳光的地方,也肯定是死,不停燃烧的太阳就是牺牲的力量。我从程婴身上看到了这重力量。简单地说,没有曾经的黄继光和董存瑞,就没有现在的生活,听上去有点好笑,但每一个美好的自由和博爱的社会,确实都是通过牺牲得来。
戏剧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在戏剧中设置障碍,才能再看清人性的形成。吴秀波做不到,不是程婴做不到。好,程婴要做到,就让他做到最难做到的。在你没有权力让孩子生的时候,让别人把他弄死和自己去弄死有区别吗?这才有了程婴摔子。但我不会为角色所伤,即使有伤害,也是自己给自己的伤害。
封建社会讲究忠义,但在现代社会,很难再用忠义定位程婴的舍子救孤,我们需要在古老的故事里找到新的大义。在出演程婴时,我一直以为屠岸贾是反一号。好人总是和坏人在斗争,但最后我才明白,牺牲的力量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程婴绝不是对外的愤怒和争斗,而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用自己牺牲的力量战胜了对抗的力量。这是看到的角色的品性。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程婴最后选择了死亡。我希望在表现一个人物的时候有始有终,这无非是生死。我们假设程婴能够选择,他会选择什么?其实结局,我认为非常美好,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战胜自我、战胜生命枷锁的人的选择,他坚守方向战胜一切,获得了最终的自由,甚至让人心生向往。他的内心世界不像观众希望看到的那样,充满了争斗和黑暗。他的内心反而没有恐惧,且充满阳光,自始至终都看到尊重和牺牲的力量。这不叫先舍而后得,他认为,舍本身就是得,那是真正的我看得到的如此强大的一个人。我信苏联红军能打败希特勒,我不信谁能战胜程婴。
“一部电视剧,正与不正,很重要。”
最近我看到无数为了这部戏的发行宣传奔波的人。他们给我看工作短信,电视台的反馈是:此剧太正!这部戏演下来,成功与否不重要,但我这一生,可能通过这部戏会深深受益, 它对我个人人生方向感的形成尤为重要,这部戏让我变得强大,不被自己打倒。
前几天我儿子写了一篇作文叫《表情周》,就是要给自己每天的心情画笑脸、平脸或者哭脸,但周末那天,他不知道该画什么脸。中午,他最喜欢的一张个人照片被弟弟画了胡子和眼镜,极度愤怒的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哇哇大哭了整整两个小时。我是一个演员,能听出他的哭声里情绪的饱满和衰败。哭声刚刚稍有平静,突然一个悲愤的念头,又开始大声哭。在这样十五到二十次反复之后,终于没劲儿,不哭了。
这期间我去看了他的弟弟,一个人坐在电视机旁,非常的紧张,生怕我说他,但我只和他说,这不都是你的错。哥哥不哭之后,我把弟弟叫来,在弟弟离哥哥还有三五步时,自己也开哭了,他和哥哥说对不起。哥哥马上回答没关系。随即,你能挺清楚地看到两个孩子脸上的释然,接下来是欢天喜地的一个下午。
哥哥在那篇作文里写,当我心里只有愤怒和委屈的时候,我的这一天一定是哭脸,但当我拥有理智和原谅时,生活就是笑脸。每天可能遇到什么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这是一个10岁小孩的作文。昨天,我知道了老师在全班朗诵了这篇作文。
所以,一部电视剧,我认为,正与不正,很重要!并不是每一个大人都懂得如何让自己有一个笑脸。未来我还会去找这些正向的角色去演,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能每天都是笑脸。
现在很多剧本只见一堆乱七八糟的情节,不见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对于演员来说,真成了一个创作了,你得给这个故事里,搁进去一个人!我没有信仰,但我的角色有。因为我想要塑造更多的角色,让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自主独立的态度,我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态度,而不是妄自尊大的我自己的态度。
(似乎你有退隐幕后的打算?)什么人喜欢看戏?年轻人。年龄越大,看的东西里形式上的表达量越少。小的时候我们喜欢看戏,中年喜欢看书,岁数再大点,就喜欢看画,再老的时候,只喜欢发呆。
人生的回忆是慢慢积攒的,年轻没有太多感受的时候,别人所有表达的感受,都愿意去接受,而影视都有视听;看书时,视听需要想象,这是一种损失,但是一种巨大的乐趣。损失的那一部分,自己来做。到老了为什么会发呆?心中沉积的回忆,足以让你看到生命一幕一幕闪过,那个时候,任何年轻人所表达的生命状态,会看一眼,然后点头微笑,那一切你都经历过。
前段时间拍《四大名捕》,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演员,须发皆白,我坐在他旁边,就像一个穷人傍富翁一样。你知道他多富有吗?他比你多了30年的生命。有的人辛辛苦苦工作,买了漂亮衣服、金链子、好车,是为了炫耀生命中所得到的。所以你刚才说的我现在的这些白发,都是我生命中所得到的,我炫耀都来不及,干吗要染黑?以前我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过马路时,会心生悲悯。当我懂得以后,我的心里满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