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派导演报告》之商业类型片的探索

2012年12月16日21:32  新浪娱乐 微博

  1998年,凭借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张一白捧红了徐静蕾、李亚鹏等一批青春偶像。2002年,他又找来徐静蕾主演了他的电影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但却没能像电视剧一样红火起来。此后他卧薪尝胆长达三年时间,期间去拍过广告、拍过MV、给电视剧做过监制,但始终没再碰电影。在这相当长的一段“瓶颈期”,他一直在考虑接下来应该拍什么,直到两年后意外的接到周星驰的电话,对《开往春天的地铁》里表现出的超前的商业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才激发了张一白沿着商业类型片道路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2006年到2008年,张一白相继拍摄了《好奇害死猫》、《夜·上海》和《秘岸》三部类型迥异的电影,有的表现贫富差距,有的表现文化隔阂的,有的记录城市的隐秘情感,而这一系列电影也让张一白成为了“中国城市电影创作的一位代表人物”。但直到2011年重拍电影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之前,他导演的电影无一卖座,他自己总结是“又想商业,又想艺术,两把都想胡,两把都胡不着。”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文艺野心,转型做起了电影商人。戒掉理想,进军票房,最后的结果就是他监制的《杜拉拉升职记》在内地狂收1.2亿并成为中国电影和植入广告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一年之后,他和徐静蕾再度合作电影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该片在2011年情人节取得了近2亿元票房的佳绩。

  在商业类型片的探索上,高群书和张一白有着类似的坎坷经历。作为国内电视界最具商业价值的导演,《命案十三宗》让高群书一炮而红,《征服》也被公认为是年度最火爆的警匪剧,但他的电影之路走得也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

  2006年,高群书的电影处女作《东京审判》拍到一半就没钱了,还是他拿电视剧版权做抵押借钱才得以拍完,最后的票房也不甚理想,甚至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争议,一度让他沉浸在失望中并发誓再也不拍电影。后来还是电影局领导“赶鸭子上架”,丢给他一个主旋律的命题作文,才有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夺得大奖的《千钧一发》。高群书仅用了300万的低成本,就把一个主旋律题材拍成了连美国影评人都叫好的类型片,王家卫的盛赞也让他坚定了做“中国警匪片第一人”的决心,更重要的,正是他在拍摄《千钧一发》过程中表现出的“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让他得到了大电影公司的认可,并带来了拍摄《风声》这样的大片的机会。直到今天,高群书依然执著地坚守在警匪片的类型上探索着不同的方向,《西风烈》、《神探亨特张》、《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每部电影都是不同的尝试,但又有着相同的追求。

 

(责编: 应声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