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金像大胜 香港电影亟需走出寒冬

2013年04月13日23:23  新浪娱乐 微博

  2013年4月13日晚上,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结束,由梁乐民、陆剑青合导的《寒战》一举斩获了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等九项大奖而成为了大赢家,彭浩翔的话题之作《低俗喜剧》则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两项大奖,这既是本土意识的继续强化,但同时也折射出香港电影步入了寒冬……

  “本土”意识是近几年来香港市民文化的一个特点,从前几年的80后一代的“保育文化”之争再到近来的《低俗喜剧》的争议。即使不算去年时已经参加金像奖角逐的、许鞍华导演的《桃姐》,2012年度的香港电影,虽然依然不乏与内地合作的合拍片,但很突出的是本土化意识,特别是下半年之后的作品。上半年时,杜琪峰的《高海拔之恋2》比起《单身男女》更进一步的将故事、情感等置放在内地,而邱礼涛的《高举·爱》中杜汶泽这个港男,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当江若琳扮演的内地举重冠军的“贤内助”;而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也都要到内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才能在兜兜转转里收获爱情……下半年时则已经明显相反,彭浩翔的《低俗喜剧》虽然也夹杂了香港影人北上神州的自我调侃,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故事、风格将传统香港电影的无拘无束推到极致,何况影片中的内地投资人所推崇的还是七十年代的老港片老港味(而将陈静的脸与邵音音的身体的“嫁接”则折射出港人的小聪明);而梁乐民与陆剑青合导的《寒战》虽然是合拍片,但无论是故事、节奏感等都充满着八九十年代港片的味道,特别是郭富城与梁家辉在办公室里对峙的那一幕。而《寒战》、《低俗喜剧》,还有《春娇与志明》,获得了金像奖里的绝大部分奖项,也表现出了金像奖对于“本土”的推崇。

  只是作品本身的整体质量让人堪忧,包括提名最佳影片的五部作品。《寒战》曾被一些观众与刘伟强的《无间道》相提并论,两者也确实有着不少的共同点,即尽可能的以文戏来不断的推进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关系、戏剧的张力等,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在廉政公署介入调查本案时已经时间过去了一周,但这么严重的案情在那一周里香港警方几乎是没有多少动静,又比如李治廷扮演的廉政公署的探员,说话的腔调跟整部影片不大搭调。彭浩翔的《低俗喜剧》则是一个个段子的集合(当然,彭浩翔的作品往往也都存在着这种段子结集的特点),他的《春娇与志明》更是难以相比之前的《志明与春娇》那么的流畅、自然……本届的提名作品可以说是金像奖有史以来整体质量最低的,而这背后也自然是2012年度的香港电影缺乏佳作,更何况,香港电影在香港本土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至20%,而即使在内地市场也甚至不如内地导演的作品,如去年的圣诞档大战中成龙的《十二生肖》、陈可辛与刘伟强的《血滴子》、王晶与刘伟强的《大上海》三部作品的票房收入还不如徐铮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而最近杜琪峰的《毒战》及于仁泰的《忠烈杨家将》也远远不如薛晓璐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及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香港电影人北上后几乎处于商业片的主导地位的现象,到如今时也逐渐的陷入低潮,香港电影亟需走出这寒冬期。

  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在颁奖前夕接受采访时认为,本届金像奖决心很大的挺新人,“对于今年的提名,我反而觉得是一种改革,是一种我们自己工业人自我反省的过程”,而梁乐民与陆剑青这对“新”导演的作品《寒战》的大获全胜是一次“挺新人”的结果,只不过的是,香港电影在题材、故事、表现手法上也该不断的推陈出新(黄百鸣、王晶等的近年作品便是不断“食老本”的作品),香港电影更是亟需改朝换代面对新一代的观众,如台湾电影。

  (阿木)

(责编: 应声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