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也能这样?宁瀛详解《警察》

2013年10月22日02:32  新浪娱乐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警察日记》导演宁瀛 《警察日记》导演宁瀛
宁瀛对话新浪娱乐 宁瀛对话新浪娱乐
宁瀛谈拍摄过程 宁瀛谈拍摄过程
宁瀛畅聊《警察日记》 宁瀛畅聊《警察日记》

  新浪娱乐讯 宁瀛在两个商业片《A面B面》和《功夫侠》之后,选择了一部主旋律电影《警察日记》,让很多人倍感意外。但其实看过电影之后,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作品。在主旋律题材的各种束缚下,宁瀛最大限度对故事和人物做了深入的研究,利用很多大胆、独特、前卫的方式拍摄了一部另类的政宣片。

  在很多人心目中,宁瀛都是一位艺术片导演,但其实她的心中一直渴望拍出真正意义上优秀的商业片和类型片。在《警察日记》里宁瀛借鉴了动作片、恐怖片的表现手法,用调查的形式还原了警察局长郝万忠的英雄事迹。

  在主旋律电影被主流媒体宣传,却被大众和影迷所忽略的现状下。宁瀛的《警察日记》毫无疑问给了大众一个思考这一类型电影发展的全新维度。而正如她所介绍的那样,下一部电影宁瀛将回归商业浪漫喜剧片,讲述一对恋人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宁瀛表示,“我仍然会在形式方面继续探索,拍商业片,也一定是宁瀛电影。”

  结构故事:用《公民凯恩》框架讲述英雄故事

  新浪娱乐:《警察日记》是一部命题作文式的主旋律电影,但这部电影却又有很多浪漫主义的元素,你当时是怎样考虑的?

  宁瀛:首先我希望把主人公郝万忠拍成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他又是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我觉得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已经不足以表达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物心理活动多层次的东西,所以就使用一种“浪漫写实主义”。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现代性。

  新浪娱乐:为了凸显人物的内心,这一次你使用了很多特别的方式。有一场郝万忠在夜里开车的戏,你利用到了黑白的对比,还有玻璃碎裂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这是怎么考虑的?

  宁瀛:在影片的剧作阶段,我和编剧宁岱,文学策划芦苇老师就剧本结构讨论了很长时间。当时大家有一个共识,如果继续按照简单叙事的手段,这个故事是没有办法做的。做出来以后,它可能又变成一个很普通的,或者是常规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

  因为咱们写到英雄人物的时候,就有一些固定的模式,但是我们一定要想法做一个突破。当时就提出比较大胆的想法,把结构打乱,完全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来展现。其实我们写人物的时候,也考虑为什么好莱坞的英雄人物就能拍得有力量。我们这一次借鉴了《公民凯恩》的结构框架,还要加入一些多时空讲述故事的方式,更像是意识流的东西,更像讲述当代人真实的心理状态,依循心理真实的轨迹,所以就在影片的框架剧作阶段,就狠狠的打开了一把。

  当然你设计的再精准,到了现场也有巨大再度加工的空间。这次用了很多特效镜头,还有就是动作片的镜头设计和结构处理,都用在里面了,也增加这个影片的力度和现代性。

  混搭元素:动作片惊悚片特色结合电脑CGI

  新浪娱乐:动作片指的是哪一部分?

  宁瀛:像你提到的那个,他在夜里开车,突然变成白的雪景,就好像他的梦境一样,之后是他的后视镜的玻璃破碎,然后接到凶杀现场,这个都是有特技的部分,有实拍的部分。像郝万忠在处理酗酒杀人案件的时候,有一个警察冲着玻璃窗开枪的慢动作就是特效镜头,那个是我们整个全片最复杂的特技镜头,从拍摄到后期合成用了很多时间,是最费钱的一个镜头,虽然就那么一个镜头,连半分钟都不到的片刻,但是那个完全是一种动作片的拍法。

  我还用了很多惊悚片的拍摄手法。我们从人物出发,对郝万忠做了深入的调研,包括这个人物深层的心理状态。他是28岁成为刑警以后,第一个案件是“12.9命案”,始终没破,到现在可能都是共和国几大迷案之一。当时他不是主要的办案人,但是之后他晋升很快,很快就变成公安局局长,就变成办案小组的主导者了。他几乎每年都重新研究案件,要整理一遍这个案情经过,他通过不断的整理,重新去审视,看还有没有破案的可能。我记得看到有一篇日记,当时案发五年的时候,他写从来没有解散“12.9”命案的专案组,没有一天忘记命案中死去的三条人命……你看到真实的这68本日记,就知道他与命案无法割舍的关系。你立即想到的首先是非常感人,随后一下子意识到,这个故事是有人物原型基础的,不是胡编的。甚至包括美国的悬案也是这样……

  新浪娱乐:《十二宫》。

  宁瀛:对,这个侦探片,在写当事人对案件情节内心纠结的时候,其实是一种职业特点,一种人格,一种渴望成功的人格导致他放不下。然后在调查的经过中,在郝万忠临死前两个月的时候,案发现场要拆迁了。因为案子没有破,所以案发现场是封锁的。说这个地方出了三条人命以后,邻居们就不断地搬走,最后这个楼,很快就搬成一个空楼了,只有这一个公寓还封着。后来郝万忠带着那个秘书到案发现场,打开那个封存十年的铁门以后,里面全是蜘蛛网跟血迹,这一幕,我觉得在郝万忠倒下的时候,一定会在脑海里存在。

  突破限制:客观事实结合艺术创作

  新浪娱乐:其实像这样描写英模的电影,在拍摄之前就要向各级机关备案,对剧本把关,还都挺烦人的吧?

  宁瀛:我进入的时候,前面可能有几轮编剧跟导演被pass掉的,可能他们希望看到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所以我进入的时候,很快就达成一个共识,宁岱提出第一稿剧本,立即就被接受了,所以做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不过我们剧本改完了以后,又请了当地公安部门的顾问提出很多不同意见,就是说某某地方不符合真实,他们的意见也迫使我重新再又回去采访,其实我自己功课做的已经很详细了,编剧先采访一圈,然后我跟王景春主演又采访了一圈,然后生怕我们采访有误。顾问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当时觉得,不对呀?这跟我们采访的不一样,又重新核实。所以一直到最后,我们真的比顾问都清楚,因为我们直接采访当事人。

  有一点和真实事件不同,就是郝万忠的死。郝万忠是5月份去世的,而我们是11月底开机,12月中关机的,5月的天气跟严冬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内蒙古地区,我记得拍摄那天早晨,我们在公安厅的操场上,当时出事儿的事发现场,突然间下起大雪,我是第一次经历内蒙古的天气。我们的顾问白老师,从操场那头跑过来,说这个绝对不能拍,不符合现实啊!郝万忠是5月,5月是什么季节?春暖花开的季节倒下的,说你这个完全不符合真实。你不能这样拍。

  我当时强调,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必须把这个戏拍完。如果你觉得哪不合适,再补拍都可以。这种冬景,未必见得就不适宜。

  新浪娱乐:其实好多观众,看完电影之后都有疑惑,郝万忠在鄂尔多斯这样一个有钱的地方,居然没有一点依靠职位获得利益。尤其在当下中国,会有人觉得觉得这个事儿不可思议,我不知道你怎么看?

  宁瀛:这个事儿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采访他的父亲,知道他父亲最初是一个非常穷的农村农民,进城自己买了一块地。有了这个兄弟两个,郝万忠跟他哥哥之后,那个时候家里很穷的时候,到外面去捡砖头,在这块地上搭起了自己家里的第一座房子,因为一家人总得有地方住……后来从农村进到城里,成为城市户口,他哥哥后来成为了亿万富翁,也是一个企业家,包括他的姐姐,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很有成就的人。

  我们也深入了解郝万忠的内心旅程,当时他从师范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最远的地方,他搂着哥哥说咱们家没背景,就说不下去了,之后说他背起书包转头就走了。这真是采访他哥哥听到的东西,所以后来我们就放到电影里面,这个很能说明郝万忠出身的卑微,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但是一个很有意志力,很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人。这也是今天社会上所有成功人必备的条件,其实我们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样的人。

  强调风格:主旋律电影更有创作空间

  新浪娱乐:这部电影不会有太大的回收成本的压力,我个人理解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能让这个电影拍的个人风格特别突出呢?

  宁瀛:你说的非常对。其实拍主旋律,艺术片有更大创作的空间。但我们并没有简单以接一个活的态度来做,还是非常希望做一个写人物的电影。其实创作的压力永远会有,国内的市场压力,在国际上也有市场压力,同时中国观众有先入为主的一些成见,你要怎么去突破它。国外关注也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他看惯了中国走向国际的电影是什么样子,你写一个片子,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永远不被接受的,如果你想改变路数,所以到处都面临挑战,我到今天我都不能说,我的影片是不是真的赢了这场挑战,依然会遇到很大阻力,一定会的。

  新浪娱乐:投资能理解你的意图?

  宁瀛:都不仅仅是投资方的顾虑,而是周围拍摄的人都有。我有时候到现场,有什么事儿,就直接和主演王景春说,一说就能通,我们俩门儿清,然后再跟美国摄影师一沟通就拍了。比方说我记得拍王景春从楼道走过来的一场戏,本来找不着这个感觉,偶然看到了窗外的光线,我高速摄影马上架机器上楼拍。一般来说,只有商业片才会做得这么有惊喜。那我们在这里都是把它做到了。

  再比方说郝万忠跟他哥哥见面,在办公室要钱的那场戏,剧作写的是很完整的,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很风趣。但是有的时候电影是特别微妙的,演他哥哥的人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当时就决定不用那么完全按照剧本台词走,第二天拍完以后,制片把我叫过去,就表示非常担忧,就说这个东西,我看不出来它将来怎么能用上,我跟他阐释一下我的创作想法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的时候,他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这个片子能走到今天,跟国际班底敬业的工作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新浪娱乐:你怎么看主旋律电影在现在中国电影市场里的位置?

  宁瀛:非常遗憾,中国的电影市场从票房看状态很好,但其实它是不健康的,因为太窄了。应该允许有不同种类的电影,在不同场合下存在,或者是它有吸纳人才的可能性,这是这个电影一直走的原因之一。再有电影在主流价值观的层面上,非常需要普世价值。这个跟西方人的普世价值相对来说比较强大也有关系。这是电影能够走进更多观众心里的主要原因。

  给我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就在想,好莱坞能够拍出那么多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东西,那我们能不能做一把尝试,再加上这个故事它具备很多这方面的元素。因为它首先是一个刑警,他处理案件里面有让他很纠结,有让他不成功的案例,这个也是这部影片能够走到现在的一个优势。他给了我创作的可能性。

  (王玉年/文 李子峘/图、视频)

(责编: 颜芥之)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