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首映票房夺冠 四年饿出高票房

2013年12月05日17: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无人区》海报 《无人区》海报
公映版添加了不少“正能量” 公映版添加了不少“正能量”
片中的“脏乱差”遭电影审查者诟病 片中的“脏乱差”遭电影审查者诟病

  羊城晚报记者 李丽  在《无人区》上映之前,关于其票房的预测,业内意见并不统一。一部分人认为,拖了四年才公映导致观众期待倍增,会是一次成功的“饥饿营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无人区》题材小众,四年时间消磨了观众期待,或许上映时反而默默无闻。前日,《无人区》正式公映,谜底也终于揭开:首日票房登顶——隔了四年,《无人区》确有不少观众买账。

  票房:2400万元,挤下《地心引力》

  去年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未能大卖,原因被业界归于“档期不合适”——12月是贺岁档,你苦大仇深给谁看?但是“贺岁档就应该上贺岁片”的规则,到了宁浩的《无人区》就不适用了。

  《无人区》前天正式公映。从首日排片看,影院经理对这部国产西部片的期待颇高。这天《无人区》的全国排片比率占32.01%,总共放映了21423场,成绩也让影院经理们相当满意:首日票房2400万元,不但打破了宁浩过往作品的纪录,也成为当天的票房冠军。总的来说,《无人区》贡献了当天50%的票房,成功地挤下了《地心引力》和《饥饿游戏2》。

  口碑:同期最好,话题催生关注

  《无人区》公映之前,其在豆瓣的评分曾一度高达9.5——这个分数显示了外界对电影公映的期待。如今电影上映一日,豆瓣评分小跌至8.8。但跟同期的《扫毒》7.7分、《地心引力》8.0、《饥饿游戏2》7.5相比,分数仍然遥遥领先。

  热捧同时,也不乏冷静的影评,更多的人追问探讨《无人区》拖了四年才公映的“真相”,而“如何看待《无人区》”成了这两日的网络热门话题,甚至还有网友在网上开帖讨论:怎样与人谈论电影《无人区》显得品位高尚?

  网友“李杜逸佳”调侃了这种“一窝蜂看《无人区》”的现象:“想想《活着》、《霸王别姬》、《鬼子来了》……原来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是‘禁映’!”事实上,不少跟风看《无人区》的观众对电影的了解并不多有网友居然如此评价此片:“这是《人在囧途》系列的最新作。”

  关于“真相”的各种说法

  《无人区》为何迟迟未能上映?这个话题从四年前讨论至今,电影的公映更令其热度达到巅峰。关于“真相”,我们也只能从一些跟此事最为相关的人士口中,拼凑出一幅草图。

  观点1 “从来没‘枪毙’,只是要求改正”

  来源: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

  赵葆华初次跟《无人区》扯上关系是在2010年4月,他的一篇《青年导演切勿自恋》,狠批《无人区》“人性猥琐”以及宁浩“因成功而自信,因膨胀自信而自恋,因自恋而陷入创作误区”,“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这样的艺术设定和艺术表现于中国国家形象不利,于中国国民形象不利,于中国公众安全心理不利!因娱乐而损公,乃症候所在也。”

  如今《无人区》公映了,赵葆华再次接受采访谈及《无人区》,他强调:无论电影局或审查委员会,从来没有“枪毙”《无人区》,而是要求改正。“一个片子让他改,是特别符合艺术规律和生产规律,还有管理规律,是要它改得更好,改得对社会、对观众、对电影本身、电影产业、电影创作本身,对宁浩本身,对创作者都有好处,这是一个改善的过程。”

  赵葆华表示,从来没有让宁浩“推倒重来”。他还给观众打预防针:“你们如果感到不理想,不像你们心中的《无人区》,不要以为你们臆想中的精彩段落都被审查委员会审掉了。”而关于“四年”,赵葆华认为有一点必须提醒公众:宁浩在这期间还拍了片子,做了别的事情。

  赵葆华表示,他先后看过《无人区》的五个版本,对最终的公映版本,他的意见是“制作一流,才气一流,对镜头的想象力一流”,同时也夸赞了片子的“极致美学”。他提出,后来版本的开头和结尾都变得更有“哲理性”,而不是“仅仅满足欲望狂欢”。但是他也坦言,自己仍对影片中的“脏乱差”持保留态度。对此,他比较了《无人区》和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认为后者表达了“一种伟大的人类精神”,在品格上“远高于《无人区》”。

  观点2 “改了又改,据说是因为‘没好人’”

  来源:《无人区》编剧之一尚可

  在尚可的回忆中,《无人区》的诞生要追溯到2008年的春天,宁浩说要拍一个远离城市的公路片,“想把城里人的文明外衣给扒了,看他们变成动物”。当时,两人沿着成吉思汗西征的一条干涸的河床来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途中听到了贩鹰的故事,尚可提出:“就拿贩鹰做故事引子吧。”宁浩同意了。等到拍摄地最终确认下来,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此时,宁浩的计划已经发生了两个变数:一是刘德华被徐峥代替,二是原先宁浩看中的“那个比火星地表更震撼的大峡谷”不能拍了。

  尚可看过初剪版的《无人区》——有三个小时,“伙计们都赞不绝口,认为是内地影史最棒的公路片,从黄渤出场到他死掉的部分堪称杰作,质感如同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故事把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扯进无人区,让他们在那里享受真正的‘人人平等’——他们只能服从动物法则,一切社会光环无效。”

  尚可说,再三改动是为了让故事变得“积极”,“徐铮退化成动物后又通过‘利他主义’变高大,主题于是回归于道德说教和伪常识:好人终有好报。我觉得是不得已而为之。但饶是如此,片子后来还是改了又改,据说主要是因为‘没好人’,宁浩于是不停地加戏”。

  观点3 “传递正能量,公映版比原来好”

  来源:《无人区》导演宁浩

  有意思的是,关于《无人区》迟迟未能公映的事,一直以来,宁浩只坚持两个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会上的”。

  2011年,宁浩正在拍《黄金大劫案》的时候,仍然被媒体追问《无人区》何时会上。当时宁浩表示,关于《无人区》的事,他有好几个月没有过问。作为一个导演,他把片子拍完,做好,送到片方手里,任务便已经完成。至于下一步,是片方和发行的事,他只有等电话通知看什么时候去配合宣传的份。

  宁浩一直表示相信《无人区》会上映,他个人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感觉很挫败,“大家都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个挫折,但这个挫折在我人生当中是一个小得不值得提的一件事。我觉得它带给我的成长是拍摄本身,那个创作的过程。在写那部电影的时候,我更多地思考人性当中到底具备什么,在创作完成之后我明白了两点,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对我而言,这已经让我很知足了。”

  到了今年电影公映前夕,宁浩再次被问《无人区》为何一再修改。他的说法是:“我希望通过《无人区》传递出关于善良人性的呼唤,希望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一颗充满正能量的种子。”

  这四年,到底改了些啥?

  关于四年前的《无人区》和四年后的《无人区》究竟有什么不同?有曾在四年前观看粗剪版的媒体对此作出比对,结果是,删得不多,改了一些,还加了一点。

  开头:多了旁白

  据说粗剪版的开场是一个盗猎者捕鹰的长镜头,公映版在镜头里加入了徐峥的画外音。他讲述了两个猴子的故事:两只猴子在树上摘桃子吃,总有被老虎爬上来吃掉的危险。猴子想出一个办法,只要一个放哨,一个摘桃子,老虎来了就来得及逃跑;但其中一只猴子在放哨的时候,另一只猴子不能把桃子吃完,它要留下足够的桃子给伙伴。

  对话:加了寓言

  公映版里有一些“点题”的对白,比如接近结尾时,潘肖对黑老大说:“你不是人。”黑老大回应:“我是吃肉的,你是吃素的。”这些原本在粗剪版里是没有的,据说直到最后,宁浩仍对是否该加上这些让主题更直白的细节感到犹豫。 

  镜头:少了暴力

  粗剪版里,黄渤被傻子用锤子敲死的镜头是比较直接的。公映版对作了删减,没有放出黄渤的脸部特写,而是用远景表现行凶者的背影。但是,另一处暴力场面——黑老大开车撞翻“夜巴黎”老板娘——却得到了保留。

  情节:警察没死

  粗剪版里两个警察都死了——第一个死于谋杀,第二个则出了车祸。公映版中,第二个警察并未死——在徐峥扮演的律师潘肖跟黑老大同归于尽后,警察把余男扮演的舞女带离了无人区。

  结局:舞女获救

  粗剪版在徐峥牺牲、余男回到城市便戛然而止,公映版中加了一段余男在小陶虹扮演的舞蹈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光明的职业。这也是如今在网上最被广泛讨论的一处删改。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