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 >正文

施隆多夫:我很迷信 不能透露新片拍摄计划(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5:31 东方早报
施隆多夫:我很迷信不能透露新片拍摄计划(图)

施隆多夫坚持站着上课 赵静/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东方早报讯 《铁皮鼓》是德国导演施隆多夫在26年前拍摄的影片。影片与《现代启示录》分享了1979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同时,《铁皮鼓》还在次年拿到了第52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进入21世纪,《铁皮鼓》早已成为了世界电影教学课本中,最重要的一章。“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到现在还为大家所熟知,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也证明了,通过电影来进行交流,是最容易拉近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的。”昨天上午,施隆多夫导演在这特殊课堂上认真阐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理论阐述

  电影节——艺术创造力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一个导演,是不应该坐着的。当我在拍片时,如果我坐在道具箱上,整个拍摄进度就会慢下来。所以,我坚持站着。”施隆多夫的态度很亲切,这让原本敬畏大师的记者们有了提问的勇气。

  《铁皮鼓》在国际电影节上折桂,让施隆多夫成为“德国电影新浪潮”的一张代表性“名片”。“我觉得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是艺术创造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电影节给了艺术电影放映的机会,也让观众有机会接触商业大片以外的电影。”不过,施隆多夫说:“这次是我第一次来上海,也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其实,我曾经一次又一次被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参加,还曾经被邀请担任评委,但我太忙了,实在没有时间。”

  近些年,为了保持自己创作的动力,施隆多夫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想法,除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他还抽空去了丹麦等很多地方的小型电影节,“电影节只是一个行程。更重要的是,我想去那些国家。我觉得去文化背景,以及风景完全不同的地方,能够让我重新发现一些灵感。”

  盗版——对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施隆多夫的新作《第九日》昨天刚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中国的首映。“但我昨天在上海街边,已经看到了有《第九日》的碟片。”并没有恼羞成怒,施隆多夫反而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一点点“得意”:“当然,作为一个电影人,我应该哭泣。毕竟这些盗版的收益,不会有一分钱落入我的口袋。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我觉得盗版具有很积极的意义。观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看到我,还有许多其他导演的电影。”

  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世界各地的电影人纷纷表示有意在中国拍片。而施隆多夫同样也有一个中国的拍片计划。“是根据一篇日记改编的一个故事。讲述在1937年的南京,一个外国商人帮助中国民众的故事。”施隆多夫说的应该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不过,这个新片计划暂时还得不到实施,因为施隆多夫说,在那之后,他已经有两个确定的拍摄计划。“很抱歉我不能在这里透露。因为我很迷信,在记者会上公布了,往往这个拍摄计划会在最后一分钟流产。”

  找钱——是独立电影永恒的话题

  始终坚持拍摄独立制作的艺术电影,因为施隆多夫认为,“电影的革新来自于艺术电影!小的、来自艺术电影的变革,才能推动整个电影大潮流的进步。”

  曾经在好莱坞工作了7年,但施隆多夫说自己学不会做一个商业导演。“也可以说是好莱坞不要我。投靠大公司,还是独立制片,这不是一种选择,是必然的。大公司不要我们,这既是一种惩罚,也是我们的一项艺术特权!”

  然而,作为一名艺术导演的艰辛,施隆多夫也是深有体会。“以前是拍电影的设备贵,你很难获得。但一旦完成影片,必然有人主动要求发行。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摄影机太容易获得了。可是电影拍完了,你找不到人发行。时代变了,拍片的情况也变了。但对我们这些独立制片人而言,找钱,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来没有容易过。”

  案例分析

  给姜文做制片人——

  去年才看《阳光灿烂的日子》

  尽管没有到过中国,施隆多夫与中国导演的渊源却不浅。曾与陈凯歌一起参与导演了《十分钟,年华老去》。更值得记忆的一段,施隆多夫还是姜文电影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制片人。“我一直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直到去年我太太给我带回了这部电影的DVD。当初我并不知道姜文,只是一位在上海的法国制片人给我看了《阳光灿烂日子》的一段大概十分钟的粗剪。我非常喜欢,于是决定投资,帮助影片拍摄完成。”施隆多夫第一次与姜文见面是在柏林,“当时他带了一个公文包,里面有许多音效的盒带。后来,我帮他完成了声音部分的混录制作。”

  让阿兰·德龙改变戏路——

  大胆合作并不成功

  还有一次让施隆多夫印象深刻的合作,是法国著名演员阿兰·德龙出演由他执导的《斯万的爱情》。“很多人都问我,你为什么想到让阿兰·德龙出演一个同性恋的角色?其实我要告诉你们,我当时也觉得他不合适。当时,我们并没有考虑过他。是阿兰·德龙自己联络我的制片人,要求出演这个角色。就我一个导演的角度,能够利用阿兰·德龙的名气为影片增添价值,自然是非常乐意的。”

  在施隆多夫看来,阿兰·德龙的这番举动很大胆。“演员改变戏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事实也证明,观众们并不乐于接受那个样子的阿兰·德龙。影片上映后的反响并不好。”    刘嘉琦/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