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4》公映 详解李冰冰参演及中国取景(4)

2014年06月27日15:08  新京报 收藏本文     
《变形金刚4》 《变形金刚4》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变4》中的其他中国演员 《变4》中的其他中国演员
在香港闹市追逐的危险戏份,多数由马克·沃尔伯格亲身上阵。 在香港闹市追逐的危险戏份,多数由马克·沃尔伯格亲身上阵。

  格雷格·福斯特:迈克尔·贝就是这么设计的,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部分,不但没有上下的黑边,左右的宽度也全部会拉伸,这样的处理并不是说在某一些片段存在,而是整部影片都是这样处理的,所以在一般影厅,就看不到上下黑边的部分了,只有在IMAX厅才能看到完整的。

  记者:听说香港首映式上,文化中心的临时影院只用了2天的时间就建立好了?

  格雷格·福斯特:是的。因为这部片子有很多部分是在香港拍的,所以导演觉得这次的全球首映应该放在香港举办,并且必须要用IMAX的形式来呈现,但是电影院的IMAX厅只能容纳400位观众,而首映至少需要1000个左右,所以自农历年开始,导演的团队就从洛杉矶来到香港把影院全部考察了一遍,由于香港的租金问题,最后能满足要求的只有文化中心了,然后我们IMAX艾瑞克先生的团队从多伦多来到香港完成了临时影院的设计和搭建,IMAX公司一旦与影院签约后,影厅所有的设计都是由艾瑞克先生及其团队来完成的,以确保能给观影者提供最适合展现IMAX观影效果的场地设计及布局安排。

  记者:花了多少钱?

  格雷格·福斯特:没有最详尽的数字。迈克尔·贝对这次的首映活动十分重视,导演、包括派拉蒙公司,都是专程飞到香港,而我们为了配合迈克尔·贝将效果做到最佳,也将IMAX公司首席影院设计艾瑞克先生和他的团队请到香港来进行打造。中国现在是IMAX全球第二大市场,目前北美是最大的市场,但中国的影院总数上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超过北美。

  记者:《阿凡达》在中国的票房是非常好的,如果他使用了IMAX的摄影机,那会怎样呢?

  格雷格·福斯特:在《阿凡达》拍摄的时候,IMAX的4K3D摄影机还没有面世,当时全部都是用胶片来拍摄的,而卡梅隆在拍摄阿凡达的时候,有很多东西都是在电脑上制作的。《阿凡达》的续集着重考虑了在IMAX银幕上放映出来的效果。

    是变形金刚选择了中国市场

  梁龙飞  1905电影网副总经理

  新京报:电影网是如何开始与《变形金刚4》(以下简称《变4》)合作的?

  梁龙飞:我们和派拉蒙的合作是从2012年开始的,当时更多的是通过电影网来合作派拉蒙经典影片的付费点播。一年后,鉴于愉快的合作基础,决定尝试制片领域的合作,也就是《变4》。派拉蒙看中了电影网的广电总局背景,最初打算把《变4》做成合拍片。但我们认为这部片子美国属性太强,说是合拍片,没有说服力。但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它虽然不是合拍片,但比很多合拍片都做得好。

  新京报:武隆入选拍摄的原因?

  梁龙飞:其实导演最初的设想是桂林,但我们觉得桂林已经是个相当成熟的品牌了,还应该让世界知道中国更多的美好景色。作为重庆当地的旅游大县,武隆财政收入的80%都来自于此,再加上此前它曾受益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植入,它迫切地想推广自己。而武隆也确实符合剧情设置,比如在巨大的天坑中征服机器恐龙,非常非常合适。

  新京报:为什么香港的很多戏是在底特律搭景拍的?

  梁龙飞:成本问题。全片166分钟,这样大的影片拍摄周期是非常长的,如果把大队人马全运到香港,经费非常高。据我所知,底特律政府还给了《变4》一笔资金支持,作为取景宣传。

  新京报:片方挑选品牌植入的标准是什么?

  梁龙飞:大家对这个东西,还是有抵触的。所以在品牌选择上,必须符合剧情需要,不能强行植入,我们不希望片子拍出来大家觉得很可笑。

  新京报:会为品牌提供不同的植入方式吗?

  梁龙飞:以某熟食品牌为例。我们刚跟派拉蒙确定合作意向,连剧本都还没有出来时,它就通过中间公司找来。最初的设想是很不错的:天台那场戏,从广州跑到香港的约书亚又累又饿,打开冰箱,取出一个鸭脚,撕开就吃,他的前妻躲在旁边,问他这是什么东西,能不能吃啊。他说,非常好吃,你要不要试试?但后来派拉蒙告诉我们,该品牌通过很多家中间公司在谈植入,搞得他们都不想要了,就删掉了。它前期的炒作很大,但后来在片里你是基本看不到的。

  新京报:这次植入中操作难度最大的品牌是?

  梁龙飞:那个国内汽车吧。因为它的汽车是要运到美国去拍的,拍摄周期很短。厂家当时花了很高的费用把五辆汽车运到芝加哥,好像最后还没有全数返回,很多都直接撞坏了。

  新京报: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哪个更吸引《变4》?

  梁龙飞:其实在导演的最初设想里,香港被毁得更严重,拍之前已经花了一年时间在电脑里把香港的整个模型都做完了。所以不是我们选择了《变4》,而是《变4》选择了我们。

  30年变形记

  “汽车人,变形,出发!”小时候,只要喊出这句通关密语,就会有无数小伙伴跟着响应。动画片、漫画书、玩具模型,甚至是那些山寨的洋牌、招贴画,装点了我们英雄主义的热血童年。从1984年诞生到1988年首次在国内电视台播出动画片,又到《变形金刚4》的上映,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新京报为读者梳理30年变形金刚大事记。  1984年

  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的新产品发展部主任乔治·顿赛,自日本引进了一种能变成交通工具的玩具机器人。为了提高销量,与动画公司合作制作了16集动画片《变形金刚》第一季。但由于当时不允许玩具在电视里过多宣传,他们几乎同时与美国漫画公司漫威合作,第一本《变形金刚》漫画因此诞生。

  1986年

  变形金刚玩具在美国销售额达16亿美元,根据同名产品改编的第一部《变形金刚》大电影上映。同时,港译版动画片在香港播出引起热潮。

  1987年

  孩之宝找到中央电视台,但却因打斗、战争场面过多被拒。他们将《变形金刚》动画片第一、二、三季无偿赠送给上海电视台,前提是在上海同步销售玩具。

  1988年

  上海电视台和上海音像资料馆共同译制,战车、雷长喜、杨文元等上海知名配音演员参与的95集动画片《变形金刚》完成,在同年暑期的黄金时段试播。孩之宝抓住时机,授权广州玩具厂制造,各大商场售卖的变形金刚玩具被抢购一空,山寨玩具也随之兴起。

  1989年

  变形金刚不但令同期诸多国产动画受冷落,也冲击了国内玩具市场。当年,20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批评,认为《变形金刚》思想内容荒谬,宣传好战,对下一代影响消极,叫停有关电视台、出版社的播放和出版。

  1992年

  北京台首播动画片《变形金刚:头领战士》,随后各大地方电视台开始播出《变形金刚之隐者战士》《变形金刚胜利之斗争》,但播出效果差强人意。自此,无论玩具还是动画,变形金刚在国内观众的视野中渐行渐远。

  1999年

  由辽艺电视制作中心译制的美国全3D电脑动画作品《超能勇士》《猛兽侠》播出,是美版《变形金刚》真正意义上的续作。内地第一个变形金刚专题网站“塞伯坦中转站”由沈阳粉丝“通天晓”成立,即“变形金刚中国联盟”的前身。

  2000年-2003年

  国内变形金刚迷开始渐渐聚拢,而他们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看着这部动画长大的。2001年全国性的变形金刚迷第一次聚会,也是2003年首届变形金刚中国年会的雏形。此外,变形金刚的玩具爱好者们还创建了“变形金刚二手玩具交易论坛”,后来发展成了“ACTOYS模玩网”。

  2007年

  孩之宝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变形金刚玩具的发布会;1986版《变形金刚》大电影在CCTV-6播出,第一次登上央视频道;《变形金刚终极宝典》《变形金刚机密档案》等资料集出版,这是新世纪以来变形金刚正版图书第一次在国内发行;迈克尔·贝执导的真人版《变形金刚》电影公映,拿下2.8亿元票房。

  2009年

  真人版电影《变形金刚2》登场,以4.3亿元刷新了1997年《泰坦尼克号》3.6亿元的票房纪录。某服装品牌成为首个植入的中国品牌,再加上影片中上海取景的片段,一时间国人纷纷热议。

  2010年

  变形金刚塞伯坦年会在上海举办,这是孩之宝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官方性质的年会。

  2011年

  电影《变形金刚3》公映,席卷11.2亿元票房,成为当年仅次于《阿凡达》的内地第二卖座影片。看到片中大量的中国品牌植入,观众已经见怪不怪了。

  2012年

  电影频道寒假黄金档播出《变形金刚:领袖之证》,这是央视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变形金刚电视系列动画片,并在随后发行了中文蓝光DVD珍藏套装,这也是继央视播映后首次把变形金刚动画引进国内音像市场。

  2013年

  4月,电影《变形金刚4》宣布将中美联合制作。此后一年里,与中国相关的影片新闻不断:华人演员海选;在底特律搭建香港街景;李冰冰、韩庚相继加盟;北京、香港、武隆、天津取景等,其中还夹杂着在香港取景时“导演被打”“居民扔花盆”“勒索剧组”等乌龙事件。

  2014年

  6月18日,大黄蜂亮相前门大街,《变形金刚4》电影道具全国巡展北京站启动;

  6月19日,在香港举行全球首映,7米高的擎天柱雕像屹立维港码头;

  6月22日,作为闭幕影片,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6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红毯首映;

  6月27日,《变形金刚4》全球公映。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田颖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编: Zane)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