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不多的时日,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又将如期来临。在经过连续两届“中国概念”的强势推动下,当代中国作曲家的新作或是近作,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见多不怪的“必需品”;而今年“中法文化年”的“法兰西浪潮”席卷,势必将“中国概念”与法兰西的色彩丰富搅拌成一盆美味沙拉。由于去年的非典搅扰,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却也因祸得福,名家名团名戏之多堪称空前,惟一发愁的是乐迷们在如此众多的节目中作出选择,你会放弃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吗?可是还有很难在商业演出中引进的蒙特威尔
第歌剧《奥菲欧》;以及维也纳美泉宫木偶剧院的歌剧《魔笛》,尽管那是儿童专场,恐怕乐迷也绝不愿轻易放过;而中国作曲家温德青的歌剧《赌命》,也不是可以忽视的。同一届音乐节上有四部歌剧,这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令人欣喜。
至于名团名家,吸引人眼球的几乎在每一场演出中。本届音乐节共有23台25场各种形式的演出,像单簧管大师萨宾娜-迈耶,钢琴家默里-佩拉希亚、让-伊夫-蒂博戴、埃莱娜-梅西耶、伊曼纽-艾克斯,小提琴大师尼格尔-肯尼迪、什洛莫-敏茨、林昭亮、文格洛夫,大提琴家马友友、王健、安西-卡图嫩,长笛奇人詹姆斯-高尔韦,指挥家米歇尔-普拉松、菲利普-皮克特、大卫-斯特恩、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夏尔-迪图瓦、余隆、张国勇以及担任指挥的作曲家谭盾,歌唱家则有张建一、茵娃-穆拉、玛丽索尔-蒙塔尔沃、廖昌永、梁宁、魏松,这是一个一口气读下来颇费气力的名家名单,但是还没有完结,中国爱乐乐团自然是每一届音乐节的主力乐团,而萨宾娜-迈耶的克拉洛内三重奏组与中国爱乐乐团的合作,将肯定会是格外引人注目的;还有托斯卡尼尼爱乐乐团、新伦敦乐团、“英雄” 三重奏组、波兰室内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慕尼黑室内乐团、UBS维尔比耶音乐节乐团,而且还有第一次加盟的北京交响乐团。
扎堆儿的歌剧
每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歌剧都格外引人关注,记得第三届维罗纳歌剧院的《托斯卡》首演时,堪称是盛况空前;而第五届华沙国家歌剧院的《纳布科》同样给人印象深刻。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用北京国际音乐节自己制作的歌剧作开幕式,余隆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上海歌剧院合作上演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法文化年”的一个重要活动,这台歌剧的制作版本将由法国图卢兹都市歌剧院提供制作,包括导演、技术指导、灯光设计、假发管理、服装监督等一揽子后台班子将全部由法国人担任;刚刚在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歌剧《卡门》中有出色表现的华人男高音张建一将在其中担任男主角;女主角则由罗马尼亚女高音茵娃-穆拉担任,去年她曾经随威尼斯凤凰剧院在上届音乐节的一场歌剧音乐会上,以维奥列塔和吉尔达两个角色的完美演唱而技惊四座,赢得了北京观众的高度认可,她年轻漂亮的淑女形象和华丽的音色、轻松自如的花腔技巧,以及她在斯卡拉、凤凰剧院的演出资历,都肯定是当之无愧的朱丽叶。还有一点,中国观众多年来观看的法国歌剧除了《卡门》之外,几乎没有第二部,而在19世纪真正具有法国华丽大歌剧遗风的当数古诺的作品。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这样的早期巴洛克歌剧在中国上演是一种“奢侈”!即便是在几年前,也没有谁会想到北京国际音乐节会引进这样“冷辟”的“贵族化”歌剧作品了!这部歌剧的看点不在于新伦敦乐团这样的古乐团,也不在于专攻古乐的指挥名家菲利普-皮克特,也不在于那些“不甚知名”但非他莫属的专家级巴洛克歌唱家,甚至更不在于肤浅地“享受”“贵族化”的“奢华”,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有机会真正一睹意大利歌剧老祖宗的真容,对于喜爱歌剧的乐迷来说,寻根溯源更有一番趣味。早期歌剧的规模大多适合数百人的小剧院甚或是教堂演出,1400座位的保利剧院未必能够充分发挥蒙特威尔第的优点。也许这就是我们无奈的“奢华”吧!
本届音乐节上歌剧的特色鲜明,奥地利的木偶歌剧《魔笛》肯定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最高享受,成人一样会关注。而中国当代歌剧也已成为基本的构成,温德青的歌剧《赌命》很可能在今年的北京舞台上像去年的《夜宴》和《狂人日记》一样,引起巨大的轰动。由于这部歌剧的故事情节更像是明清小说的翻版,因此它的趣味性、戏剧性和逻辑性也将更加引人入胜。
割舍两难在钢琴
尽管去年没来的波利尼大师今年仍然没能前来,但是默里-佩拉希亚、让-伊夫-蒂博戴、埃莱娜-梅西耶三位已经够让人“头痛”不已了。蒂博戴和梅西耶的独奏会曲目目前尚未确定,而佩拉希亚的贝多芬奏鸣曲、舒曼的幻想曲以及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都不是在北京可以轻易听到的“内功活儿”。佩拉希亚的舒曼一度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不过,这场音乐会上还是少了他近年来主攻的巴赫,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蒂博戴是个超级全才,在他的曲目单上有一长串令人不可思议的名字,拉赫玛尼诺夫、舒伯特、德彪西、李斯特、梅西安、肖邦、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丹第、马克斯、福雷、理查-施特劳斯、沃尔夫和拉威尔,现在还不知道他会拿出一套什么样的曲目,但肯定都会令人期待。伊曼纽尔-艾克斯同样不可轻视,他与中国爱乐乐团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肯定会带来格外的惊喜。
个性鲜明小提琴
本届音乐节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提琴三英杰——尼格尔-肯尼迪、什洛莫-敏茨和马克斯姆-文格洛夫。文格洛夫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老客,无需赘言;而尼格尔-肯尼迪则颇有些去年吉顿-克莱默卓尔不群的另类味道,它的现代作品一直是乐迷们追捧的至尊,但是他的古典乃至巴洛克作品也因此而融入了鲜明的个性,此次,他与波兰室内乐团合作的包括脍炙人口的《四季》在内的全套维瓦尔第协奏曲音乐会,可以与歌剧《奥菲欧》相映成趣,并将成为本届音乐节上值得高度关注的一场演出。敏茨最早在中国乐迷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应该是在80年代初DG公司录制的那套帕尔曼、祖克曼、斯特恩、敏茨四大名家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指挥是祖宾-梅塔,演奏的曲目是维瓦尔第的《四季》,那时候,敏茨刚刚20出头意气风发,是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斯特恩已经辞世,帕尔曼也廉颇老矣,祖克曼虎有余威,而敏茨却正值壮年,他的独奏会应该是非常有听头的。
“边缘”大腕儿知多少
单簧管大师萨宾娜-迈耶的那个由三支巴赛特单簧管组成的克拉罗内三重奏组一向是最具鲜明风格的。此次他们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的音乐会曲目相当富有趣味性,莫扎特为三支巴赛特单簧管而作的第一嬉游曲、普朗克的两支单簧管奏鸣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三首小品以及另外两首莫扎特的炫技单簧管作品,相信仅仅以这样的经典曲目,在今后的多年里不会有机会在北京再次听到了。
长笛奇人詹姆斯-高尔韦则肯定在“跨界”的听众群体中能够找到更多的知音,而他带来的慕尼黑室内乐团也颇具神秘色彩。不过这次高尔韦带来的并不是他唱片上的那些“跨界”小品,他要拿出真硬功夫征服北京听众。这场音乐会高尔韦不仅仅是长笛独奏,他还要兼作乐队指挥,演出的古典曲目相当纯粹——莫扎特的《第三长笛协奏曲和行板——为长笛和乐队而作》、埃尔加的引子与快板、格里格的《霍尔堡组曲》。
马友友、王健、安西-卡图嫩三位,使得本届音乐节在大提琴上的实力堪与钢琴、小提琴抗衡。卡图嫩是那位给谭盾画《地图》的,而王健近年来在北京屡有精彩的表现,已经颇具票房号召力。至于马友友,自从2001年初的“丝绸之路”轰动北京之后,已经多年没有再出现在北京的舞台上。近年来,马友友屡屡在音乐的边缘领域有所突破,并且因为电影《卧虎藏龙》谭盾音乐的精彩演奏而成为更加广为人知的古典音乐演奏家。不过,这次他却是以独奏会的形式重归于传统——格什温的三首前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奏鸣曲、皮亚佐拉的华丽探戈、吉斯蒙蒂的普拉塔的婚礼与四首歌、弗朗克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马友友的人望和十足的曲目量,相信会是本届音乐节中票房最紧俏的演出之一。
谭盾 “梦中” 的《地图》
谭盾是人们永远要谈论的话题,无论是毁是誉,他就像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永远要用他的卓尔不群吸引人们的眼光。自从第四届音乐节上谭盾的“水乐”引来高度关注和一片訾议之后,谭盾已经不再仅仅是那个影迷心目中《卧虎藏龙》的“英雄”人物了。他去年在湘西凤凰古城河边上演的《地图》,已经成为人们近期热谈的话题。今年的谭盾专场音乐会由谭盾亲自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曲目将包括管弦乐戏剧《噢》——为管弦乐队而作、协奏曲——为琵琶与乐队而作、《地图》——为大提琴、录像和管弦乐队而作。谭盾每一次都会让人目瞪口呆,有人感到了遭戏弄之后的羞辱,也有人为他的诡异奇绝而拍手喝彩,对于寻根情结浓厚的《地图》,却是誉多于毁。!
三大外团两个迷
还有一个必须关注的——艾森巴赫和他的巴黎管弦乐团。这是“中法文化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带来了两套音乐会曲目。第一套包括了旅美华人作曲家盛宗亮的《月笛》、亨利-迪蒂耶的《梦之树》以及拉威尔的《达芙尼与克洛埃》第二组曲、《波莱罗》、《圆舞曲》;第二套曲目包括了马克-安德烈-达尔巴维的《双乐吟——为中国及西洋古典乐器及女高音而作,有感于艾兹拉-庞德的诗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包括盛宗亮在内的三部现代作品非常值得关注,特别是达尔巴维的作品,也能够让中国乐迷了解到现代西方音乐家在运用中国乐器上面的独到见解。自从第五届音乐节上普拉松率领的法国图卢兹交响乐团,以令人迷幻的斑斓色彩和技高一筹惊心动魄的演奏令人叹为观止后,北京一直没有另一个完美演绎的《幻想》版本再次上演,所以,这次巴黎管弦乐团如何演绎《幻想交响曲》,肯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趣的是,此次普拉松也将出现在音乐节上,不过,率领的是托斯卡尼尼爱乐乐团,但时至今日,他们的演出曲目还没有最终确定,或许这个托斯卡尼尼爱乐乐团竟然能够像去年的凤凰剧院管弦乐团一样成为今年的黑马,亦未可知。没有过多关照迪图瓦和UBS维尔比耶音乐节乐团,是因为作为闭幕式演出他们与文格洛夫的合作肯定会引起高度关注,这里已无需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