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才家族》(The Royal Tenenbaums)这部片我虽然很晚才看,但决不代表我不喜欢看它,只不过是因为我一向不着急看任何新电影而已。这个道理我到了近年才明白过来,世界上的好东西这么多,哪里看得完呢,如果它够好的话,总能流传下来;如果不好的话,就算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可惜————唯一有些不快就是当别的先进青年在高谈阔论时你插不上嘴,但你若是个不贪慕虚荣的人,想必就不会在意这些。
当然不追看新电影也跟我近来心态和缓有关,这甚至也改变了我的欣赏口味,如果是早上几年,我恐怕还未必能看得进《癫才家族》这样的平和的电影。现在我虽然对新版《小城之春》这类的大师之作还是有天然畏惧、不敢踏进电影院一步,但对其他的非科幻和枪战片(我一贯只看这两种电影),只要他们是有新鲜的故事、有有趣的人物、有出色的表演,我就可以接受,而且只要有这三项中的一、两项我就接受,只有对那些实在是一项都不具备的电影,我就不由心生畏惧了。
自然好电影的条件不止这几条,这说法只对我有效,而对我来说,《癫才家族》无疑是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好电影:故事讲述一个专产天才人物的家庭,偏偏每个人都有些精神不正常,演员包括本·斯蒂勒(Ben Stiller)、金·哈克曼(Gene Hackmant)、格温尼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等,不仅如此,《癫才家族》还多出一个好处,它的原声音乐专辑得到《娱乐周刊》的A级评价。
《癫才家族》按电影的时间背景选择歌曲,歌手自然都是老一辈的Ramones,鲍勃·狄伦和“地下丝绒(Velvet Underground)”等人,不过其实最符合这部电影气氛的歌曲却非NICO的两首歌曲莫属。
NICO生在德国,做过演员、模特和歌手,1960年她在纽约学的表演,跟现在正搞40周年纪念的玛丽莲·梦露同班,大约在1964年左右她还跟阿兰·德龙有过一段情,生了一个小宝宝,60年代中后期她在某种外力的影响下加入了名震天下的地下丝绒乐队,不过在出版了《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这张唱片后她就离开了这个团体。但NICO的歌声的吸引力跟前面提到的这些名人无关,甚至跟她后来勉强加入的地下丝绒乐队也没太多关系,尽管她唱的歌曲有地下丝绒乐队的功劳,可如果不是NICO的奇特的歌喉,我相信很多歌曲会大为减色———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我的偏见,因为我从来就不喜欢地下丝绒。
《癫才家族》选了NICO的《这些日子(these days)》和《最美的时节(The Fairest Of The Seasons)》,这都是NICO最好的歌曲,评论说NICO的歌声黑暗冷漠,有深深的悲哀,但我是个乐观的人,很难感觉得到人生的无奈。不过在看电影时一边看着天才们的伤感,一边听着四面适时响起《these days》的动人声音,纵然是铁石心肠,也不免要体会到从躁动到平静的那一小段过程。李小玩(原载: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