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老爸大PK:林志颖耐心王岳伦努力

2013年11月14日17:07  南都娱乐周刊
《爸爸去哪儿》解析 《爸爸去哪儿》解析
五对明星父子正在面临始料未及的效应。五对明星父子正在面临始料未及的效应。

  3 节目组的自我修养

  在《爸爸去哪儿》持续走高的收视率背后,节目的粉丝也在成几倍的飞速成长,但合家欢乐的背后难抵一些隐忧,如上一期的节目中,孩子们护蛋和以及爸爸撒谎的环节,引来网友和教育专家关于节目尺度设置问题的讨论,以及节目对孩子教化问题的担忧。随着更多卫视制作的大量亲子类节目陆续加入战场,在残酷的收视竞争面前,这种隐忧更加凸显。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小曼副教授就认为在大型的季播综艺节目或做亲子节目中,在笑点和煽情之外,节目还应该承载得更多——“对电视来说现在依然是个既有珍珠又有贝壳的年代,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节目都能秉持操守,但儿童世界是个太特殊的世界,和别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需要别的世界去爱护他。”

  而张怡筠老师亦认为“护蛋环节”设置的意图是要故意制造一些挫折或冲突,看看孩子怎么处理。理论上这确实是观察孩子情商的一个很好的实验,因为这可以检验孩子负不负责,面对冲突的时候他怎么处理,以及面对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怎么办。但这个实验应该在实验室里完成,因为孩子不知道这是我们故意设计的,但是电视节目会播出来,孩子们会看到自己被耍的样子,容易对大人产生信任危机,“我觉得这个做法在实验室很合适,但在电视上不合适。”

  那么作为制作方、节目价值观的传递者和质量把控者,咱们的电视节目组,在制作亲子节目的过程中应怎样既保证节目效果,又能呵护儿童的心灵成长?记者独家连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院副教授李小曼老师与多位资深节目制作人,共同为众多即将上线的亲子类节目组支招。

  面临问题

  ●以收视率为唯一标准?

  广西卫视的《大梦想秀》导演顾凯表示,在做儿童节目、亲子节目时,收视率决不会是唯一的标准,比如不能为了节目收视率而刻意强调或表现其父母辈身上的某些社会属性—“在介绍孩子的外拍VCR中没有提到孩子父母的职业、孩子家庭的经济状况,主要讲述的是孩子与父母亲之间的情感,和父母对孩子的指引。而从节目播出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比刻意强调或表现其父母辈身上的某些社会属性的节目表现效果差。”而李小曼老师对此表示赞同:“我觉得什么节目都可以做,但我反对以收视率为前提去做的,因为我相信在这样市场利益的驱动之下,没有哪一档节目是真正对孩子好的。我不反对亲子节目,但我反对以市场和收视率为前提而去做的亲子节目。”

  ●环节设置大于真情实感?

  国内老牌的亲子节目《饭没了秀》的导演瑶瑶认为而亲子类节目的最大的取胜点还应该是真情实感,这是再多的节目设置或是环节安排都比不上的,“原来我们做过一档节目叫做《宝贝赖上大明星》,从实际操作来说,小朋友根本不知道明星是谁,明星跟孩子的关系本来就是牵强的。我们做的最长的时间是《找妈妈》,小朋友带出去之后,小朋友对妈妈的感情是最真的。我们给他说妈妈在等着你,他无论如何都坚持到底。这就是真情实感,所以像《爸爸去哪儿》就是因为爸爸跟孩子之间的感情是真的,不管他们是怎么样,观众都是可以接受的。”瑶瑶认为,其实亲子类节目最麻烦的一点就在于如果你在跟小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抱着虚假的态度,就很容易被识穿,因为小朋友不会表演,“同类亲子节目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小朋友的情感流露以及跟伙伴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那就只能是跟风,然后一茬一茬死掉。”

  而顾凯导演认为亲子节目的意义应该是让成年人发现孩子真实的内心和性格,让成年人更了解孩子,以审视自己的教育、沟通方式,甚至审视自我,人为地设置会产生或激发矛盾、对立的环节或因素是不妥当的,他执导的《大梦想秀》是一档儿童与成人的竞技节目,“在录制过程中,所有的拍摄内容、录制内容、比赛规则,都是在和孩子、家长、成人对手讨论后制定并执行的。特别是比赛规则,我们的出发点首先是孩子,要能激发起孩子求胜的愿望,同时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让孩子在比赛中承受过大的压力。”

  ●成人化角度剪辑?

  《爸爸去哪儿》的爆红,不少人认为与之神剪辑密不可分,父子两的亲密对话,孩子们的萌囧样子,爸爸们出糗的瞬间都被巧妙的捕捉。但是这种神剪辑最后,也衍生了不少的争议,捕捉孩子们之间的两小无猜镜头,在不少粉丝眼中已经成为给他们定“娃娃亲”的铁证,而一些冲突镜头的展现,如网络流传的“王诗龄[微博]打哭Kimi的未播出片段”也让孩子深陷舆论泥沼。面对这一问题,顾凯基于电视节目制作的现实情况,并不反对以成人的视角来解读及剪辑孩子的内容,“只是要看节目的制作者将孩子—这个亲子节目的主角放在了怎样的位置上,至少是尊重和对等。因为电视机前,坐着其他更多更多的孩子。不能为了满足某些观众的审丑心理而故意在节目中放大矛盾。”

  而瑶瑶的观点则在于,本身亲子节目制作就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接下来如何剪辑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要看电视人的职业操守,以及考虑受众。如果是给成人、小朋友一起看的,就必须考虑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于是道德问题成为重心;如果目标受众本来就是成人的话,你若从小朋友的视角把它做得低幼,这跟你的产品受众也不相符。

  ●引导网友舆论?

  眼下的亲子类节目在网友最开始一面倒的赞扬声中,演化出了另一波极端的声音。面对负面的舆论,作为制作方的电视节目组是否能做些什么?电视从业者们颇为无奈地表示,“网络上喜欢去做人身攻击的人你规避不了,因为他看到什么都会攻击。如果为了躲避这些人的攻击去调整本来认为对的东西是很荒谬的,只要他的行为没有直接伤害到孩子,没有直接伤害到需要保护的人,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李小曼支招

  “不要以收视率为前提去做亲子节目”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想象力是很重要的,但电视这种东西在你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就把结果摆出来了,所以20世纪六七十年西方出现了“沙发土豆”一代。国内很多亲子节目确实有笑点和煽情的地方,但还是流于娱乐化,它们本可以承载得更多。

  ●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亲子节目,是因为做过了成年人之后没有更多的领域可以挖掘,于是开始把眼光投向儿童这个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不反对亲子节目,但我反对以市场和收视率为前提而去做的亲子节目。

  ●这种亲子节目有它正面的意义,即人性是可贵的,像父与子的感情,这些都有正面效应。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这种大型的季播节目流于娱乐化,因为电视没有办法追逐时间,但对孩子来说,只有在漫长的时间中才能培养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李小曼,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院副教授)

  张怡筠点评五位老爸:

  林志颖[微博]够耐心、王岳伦[微博]很努力

  林志颖:

  林志颖对孩子说话的耐心跟脸上的微笑非常值得鼓励,他总是用一种很温和、很有耐心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尤其是爸爸在跟学前儿童说话的时候,你一定需要比他更有耐心,而不是说你这次做不好,我就不高兴了,不应该是这种状态。我觉得林志颖和孩子沟通的情绪状态非常值得所有爸爸学习——温和、有耐心,而且面带微笑。

  张亮:

  天天的爸爸做角色扮演的片段我们应该热烈鼓掌,村长那个片段我非常欣赏,是培养孩子同理心非常好的方式。他不说教,用游戏的方式让情商教育变得好玩——“你来演村长,我来演孩子”,我觉得非常棒,很多父亲把小孩同理心的缺乏定义在听不听话的层面,另一些家长则会用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换位思考,这其实已经不错了。但对于像天天这样的孩子来说,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就会难以接受说教,这老爸很棒,用了一种好玩的角色扮演的方式,一下就让孩子理解爸爸的意思了,我觉得这个做法非常值得鼓励。

  王岳伦:

  王爸爸很努力,而且会照顾王诗龄的生活起居,还越做越好。我认为他很注重呵护孩子纯真的心灵,这个部分我觉得做得不错。因为诗龄真的是非常可爱,非常纯真,非常善良的孩子,也很在乎别人的情绪。我觉得王爸爸特别在乎她,不希望女儿这份纯真消失,他对此的意愿跟努力我觉得做得很好。至于负面的评价我觉得其实是剪辑的问题,我相信王爸爸可能做了很多,未必有剪进去。这种负面的评价我觉得都不是很精准。

  田亮:

  田亮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父亲,他从一开始对孩子的情绪束手无策,到后来已经学会给孩子设立规矩,这很棒。其实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情商教育几个重点一定要做——接纳情绪、设立规矩。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要接纳他的情绪,他哭、叫、闹,你不能说你怎么能哭呢?而是抱他过来,关心他,同时还要教他一些规矩,等他情绪安定了,再教他一些规矩。田亮后来在沙漠的那一段更值得大家学习,他的判断是很对的,他看出来女儿身上有一种愿意冒险去超越自己的精神,这个特质让人欣赏。然后爸爸看出来了,那个片段中田亮做得很精彩,就是我爱你,我愿意成全你,同时我要教你——这是一个危险的动作,必须要小心的;同时我又保护了你。

  郭涛[微博]

  我很欣赏郭爸爸展示的北方爷们教育,我觉得爷们教育跟情商教育是完全不抵触的,我甚至认为,如果这些孩子能够了解每个人都有情绪,也知道自己是有情绪,他就会开始为自己情绪负责,他反而会变成一个特别健康的、为自己情绪负责的人,我觉得为自己情绪负责才是最爷们的表现。但是这种很爷们的父亲可以再加一个动作,叫做情绪沟通,又能够教孩子,又为孩子培养男子气概,同时又能够让孩子觉得是父亲的爱和关怀。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