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导演陈逸飞上海病逝专题 >正文

20年挚友缅怀陈逸飞:他不会死 他只是暂时退场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15:20 新浪娱乐

  北京已经是连续几天气温骤降,不像以往4月那样给人们很温暖很温馨,处处充满花香的感觉。空气里面好像很冷,你可以感到丝丝的冰冻般的凉意。

  4月10号星期日,起来之后就打电话给前一天才从纽约回到北京的好友吴尔鹿先生,约定当日下午去他那里看画儿。 接通司机的电话,知道车已经在楼下了,就在这时, 手机又响了起来,是一个从事电影表演的朋友从上海车敦拍摄基地打来的电话,本期待着是和对方
挑侃,不曾想,电话那边的声音竞然是非常的肃穆,”喂…”之后半晌蹦出来的一句话竟是”你可要节哀顺变呵”。

  我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竟是真的,晕晕乎乎坐在车上立即给逸飞的弟弟拨通电话,想核实一下听到的这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

  “这是真的吗?”我问逸鸣,隔了几秒,逸鸣在电话那头说,”您说呢?” 我完全呆住了,电话两边都不再有声音,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车在继续前行,泪水不禁从眼里止不住的涌出,想着我非常熟悉和要好的逸飞的弟弟逸鸣和逸飞的妻子小宋,我不禁用手机发了一个短信,希望能宽解一下他们的心情:”怎么也不能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止不住泪在心里流。想到你们还要熬过那么多艰难的时刻,一定要节哀顺变。逸飞照顾过太多人,会有很多人分担你们的悲哀。还有很多话要说…”。

  车过二环,拐过雍和宫,来到国子监吴先生的宅院。 从车里面出来,觉得空气更加凝重了,虽然没下雨,但是你可以觉得比雨水温度低得多的凝重,像冰!

  敲开了吴先生家四合院的门,开门的他此时也已经从朋友那儿得到了这个消息,两人相见,一时”竟无语凝噎” 。穿过跨院的门榄,走进他的坐北朝南的正房,这条本来距离很短的路竟显得那么长。

  初识陈逸飞

  那是1986年,当时我被文化部外联局派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担任文化副领事,那时我才25岁。还没出国前,就知道陈逸飞是国内新起的名画家,但是真正和他谋面确是在纽约上岗后数月后的一天。记得是那年的初夏,驻华盛顿的文化参赞许家现先生到纽约视察,顺便参加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在他的画廊举办的陈逸飞油画展。许参赞神采飞扬的给我讲了当时在纽约已经闯出一片自己天地的中国青年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很多故事。并强烈建议我跟他一同前往坐落在中城的哈默画廊看画展。记得画展开幕的那天,有很多中美两国的政要,企业界,更多则是文化界的朋友们前去捧场。在八十年代中,要知道任何一个能够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宣传经过20年封闭之后,进步的中国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的活动都是极为罕见的。在我刚到不久,就参加这样规模的画展毫无疑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画展的人群里许参赞给我向逸飞做了介绍。记得当时只是跟逸飞简单地聊了几句,知道了他当时在纽约的亨特学院学习艺术史,学习美术,虽然是初次见面,但逸飞随和、亲切、待人诚恳的性格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以后近20年里,我有幸和逸飞成了走得近的朋友。

  永远感受逸飞如火的热情

  过去几天里,朋友们,都是八十年代中在纽约经常聚在一起的朋友们,在一起不断谈起逸飞,大家都说在逸飞身上感受到他如火的热情,无论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绘画,对电影,对他创造的服装,他的杂志,以及对他后来喜爱并潜心研究的城市雕塑,环境艺术和室内装饰,或是他创立的生活品牌“逸飞之家”,每当谈起这些,你都会感受他的”率真”和”热情”和基于这之上的原始创作动力。一个朋友说的好,”逸飞在很多领域里去做与众不同的东西”, 他的去世会给我们的社会留下很多遗憾。人们会在他所涉足的诸多领域中情不自禁的想到陈逸飞的名字。

  陈逸飞对朋友的热情还表现在他的慷慨和始终不渝。八十年代中,在纽约很多刚到美国的,学艺术的中国留学生,都得到过陈逸飞慷慨的资助,无论是后来摘取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在纽约市林肯中心的首场音乐会,还是旅美的古筝演奏家王昌元的首场演出,还是很多画家在卖出自己第一幅作品的时候,他们要么从陈先生那儿得到慷慨的资助,要么就得到陈先生给予的鼓励和顾问资讯。如后来在哈默画廊卖得非常好的逸飞的弟弟旅美画家陈逸鸣就是其中一个。 逸鸣的画在过去20年里无论是从表现风格的变化还是技巧的创新,都不断地得到他的“大哥”陈逸飞的指导。

  过去几天,当我们这些在八十年代中在纽约或学习,或工作,或拼命创业的朋友们面对逸飞仙逝,从大家记忆的海洋里把跟逸飞的交往经历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的时候,我们更难忘怀陈先生跟我们度过的难忘的,也是美好的时光。

  从绘画到大视觉

  对陈先生在过去20年里从美术往其他跟视觉艺术相关的领域不断地迈进,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浅薄的人认为陈先生是在逐利,是为尝试而尝试。但作为陈先生的朋友之一,我恰恰在过去20年中,陈先生每开始一个新领域的探索旅途的时候,都有幸听到他跟我分享他的想法。因此我对陈先生过去反复提到的”大视觉”的理解大概有以下三点:

  我想说陈先生在过去之所以利用自己一切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去在不同的领域里大胆的实践,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是哲学层面的原因。其实他早就发现了在”大视觉”的框架之下,他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逻辑,审美,道德,政治和认识论去全面地反省和体验。美术,电影,服装,还是家居,还是城市雕塑,环境艺术和装饰艺术,在他看来只是他在这种体验中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在他看来,中国目前缺的是在上述领域里多一些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成熟的力量。陈先生觉得无论从精力、财力和经验上,他都有能力可以最先去实践,”除了他还有谁如此舍得呢?”

  第二,逸飞愿意永远去聆听。他以艺术家敏锐的直觉和对人的”率真”和”诚实”可以让他在各行各业都找到最好的朋友。而这些朋友们又成了他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反复去论证,甚至是辩论的对象。

  一个计划也许就是经过无数次这样”正,反”的抗辩,才使陈先生自然地站到了一个比寻常人高的地方去看他身边的世界。

  第三,是陈先生的超常的”平衡”能力。如果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你通过非常缜密的推理和计算去做一个重要的决定得到成功的机会是和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知识技能的人凭直觉做的决定一样,都只有50%成功的机会的话,逸飞给让我吃惊的是他超乎寻常的在”理性”和”直觉”的之间的”平衡”能力。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看到的那样,好像很盲目地进入一些领域或者从一些领域退出,而是游刃有余的掌握着”什么时候进入一个领域”和”什么时候退出”。就像他的绘画风格的改变,和其他创作上的改变一样。

  不幸的是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过早地离开了他耕耘过的很多领域,没能看到那最终的收成。即便如此,谁又能因为达芬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Renaissance Man没能看到在他身后人类在艺术、建筑、医学和其他领域的进步而轻看或否认他的辉煌呢?

  逸飞,祝你一路走好!

  朋友们在一起谈论逸飞的突然去世,除了沉默和无尽的唏嘘感叹,也会评点逸飞在有限的光阴里面,无限地享受了人生带给他的美好的幸福的一面。

  逸飞应该是幸福的。最近看了比逸飞老一辈的国内画家靳尚谊先生的个人画展。画展包括了作者过去五十多年的上百幅作品。站在中国美术馆里, 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靳先生在过去50年绘画生涯中,从创作理念到表现方式方面经历的巨大变化,体会到画家从一个完全禁锢的20年到文革后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所经历和体验的,对其前30年到后20年创作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是靳先生在近20年充分去体会,去感受,去用激情和自由的心灵去创作才给了靳先生的艺术以”勇生”。

  相对靳先生和其他很多画家而言,逸飞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没有浪费太多宝贵的却又是有限的时间。

  想到本月20号有那么多人,那么多逸飞的朋友会从全国各地到上海去参加和陈先生最后的诀别,想到逸鸣,大姐,小宋,陈凛和其他逸飞的家人会为这可能是包括最多方面代表的治丧委员会名单的拟定而煞费苦心,我不禁暗自为他们祈福!“陈逸飞”这三个字包括了太多的方面,太多和他沾边儿的朋友们所代表的职业。

  让我们用一位诗人在悼念亡友时说的一句话来共勉;“对死亡的恐惧才是生命里最黑暗的。”

  对我们这些爱他的朋友们来说,逸飞永远不会死,他只是暂时退场。

  2004年4月13号下午于北京

  作者:李宏,美国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

评论影行天下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