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据说,这是我国今年最后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也是今年最后一部全球同步公映的电影,我决定贯彻将电影进行到底的原则,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成为了见证者。
首先说明:
1、我不是一位“哈波”迷,对于之前的三部我基本上没什么概念,只想在这过过嘴瘾
,所以无论我是说错了或者是没说够的地方,都请各位“哈波”迷以及非“哈波”迷谅解啦。
2、由于电影新鲜上映,关于具体的剧情我尽量较少涉及,以免干扰了大家的观影心情。
将灰暗进行到底
根据我以前或多或少接触到的“哈利波特”系列,印象中,第一、二集电影的基调比较明亮、奇幻,是那种很受低龄朋友热捧的儿童类型电影;但是到了第三集电影基调忽然改变了,阴森昏暗成为电影的气质。现在来到第四集,已经是“不适合十二岁以下儿童独自观看”的科幻电影了,我亲身体验了一回,感觉电影的基调依然阴森昏暗,即使有亮丽的场面,但只属于昙花一现。
电影是从哈利的梦境开始的,在黑暗的墓地里,镜头随着一条巨蟒摆动着,走近了故事的灰暗核心,大概在前十五分钟的时间里,电影的光只是来自一个手电筒,这样的光亮与色彩运用,已经铁定了电影的灰暗路线,就像一个黑洞漩涡那样,充满神秘的吸引力,令人害怕却向往。
将特技进行到底
这算是一部特技大片了,电影生动有趣,处处惊险,电脑特技功不可没。其中有几个场面至今仍相当深刻:
——电影开始没多久,哈利众人去观看魁地奇世界杯比赛,到了比赛场地附近,镜头从高空俯视着布满整个山坡的小帐篷,一直上升到山顶上那个闪亮着亮丽白光的运动场,场面恢宏大气,气派非凡。
——还记得魔法学校迎来两批客人的场景,其中一队客人来自天上的飞马,进场的时候滑稽而艳丽的摆动着舞姿;另外一对客人来自水底的轮船,踏着庄严的步伐,带来了高超的技艺,两队客人的异族风情从很多细节中流露出来,足以令魔法学校的孩子们眼前一亮,当然也令我眼前一亮。
——在魁地奇魔法比赛的第一关,哈利凭着勇气和运气打败了匈牙利喷火树蜂龙,电影利用了魔法扫帚惊人的速度制造视觉效果,营造出紧张、惊险的气氛,以致于最后哈利从远方飞回来的时候,振奋人心,全场观众的反应就像见到了救世主那样的热烈。但是与过往几集的扫帚追逐相比,确实雷同多多,缺乏了些许的创意与突破。
将改变进行到底
这次《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一个重要买点是,三位小主角处在青春期中的成长烦恼,导演还是比较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敏感阶段的特征——渴望恋爱、妒嫉朋友、胆怯害羞、自尊心强,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得细腻到位,也许这样的变化正好象征了“哈利波特”系列的生命力所在,系列类型的电影只有使观众与电影共同成长,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说到改变,《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强大生命力还体现在,为了使电影有更广大的发展领域和想象空间,故事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外交政策”,在一样的魔法学校、一样的主人公的基础上,引来了充满魅力的异族客人,避免了观众几年来的定性思维和视觉疲劳,这样的办法虽然老套,但向来受用。
将琐碎进行到底
作为一部大众化电影,“哈利波特”系列还是发扬了幽默的传统作风,导演很抓紧机会卖弄西方幽默,在情节的衔接过渡地方通过魔法的神奇设置了不少笑料,逗得全场笑声四起,让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没有机会远离高潮。
电影在娱乐之余,导演也通过不少夸张的情节,不忘对美国媒体无所不入的渗透能力进行了一番风趣的嘲讽,进一步使科幻电影更接近现实生活,同时也丰富了电影的内涵。媒体的偷拍与捕抓三番四次的骚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令当事人烦厌,但却令观众关注和开心,其实与现实一样,这恰好是他们的职责。
电影继承了一直以来宣扬魔法传统文化的作风,除了突出了魔法的长久历史之外,还对承前启后的推动着魔法的全球化发展,尤其到了故事最后的时候,校长借着对一位学生的追悼,将魔法与博爱、勇敢、团结等值得千百年倡导的精神品质连结在一起,使魔法的主题得到一定的升华。
“哈利波特”系列来到了第四集,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很成功了。但不免仍有一些硬伤,大概是由于系列电影的缘故吧,不难发现在电影过程中的好几段惊险的情节都设置的比较精致和紧张,不断的刺激着观众的眼球和心理,从某个程度上讲,已经创造了好几个引人入胜的小高潮,以致到了结局的高潮时,倒没能让观众得到满足,仅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就点到即止,爽快地结束了——这意味着更精彩的要等到在下一年啦! 林涛/文(哈利波特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