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了,已经对春晚没有了兴趣,看春晚一来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各台这个时段纷纷避免和央视的竞争,而由于收视惯性,春晚还一直霸占着人们的除夕之夜;二来是一家人总算是有一个共同的节目,我把这个当作和父母交流的一项内容,难得的一家人一起看电视。这样一来便延伸出两个问题,第一,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除夕竟然只有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应该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议程在电视频道和节目都稀缺的年代还算正常,而频道专业化和受众市场细分的今天仍然这样,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第二应该算一个
好处,那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总会评论几句春晚,交流一下晚上睡觉的时间等等,趋势基本是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早,换句话说春晚对人们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但是没有别的节目可看,那就只能看他了。
从来也没有关心过春晚会演什么,或者关于春晚的别的八卦消息,因为觉得这个事情离自己很远,虽然我现在有时比较八卦。但是近期对春晚的关注来自于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弄两张春晚的票。接到任务就开始打探,然后托人,托台里的同学、老师、学生,能打听的都打听了,原本以为能搞一两张问题不大,可是后来接到的消息让人郁闷,都说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好心的朋友说可以安排两个彩排的名额。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虽然没有弄到,算是搞明白了一个情况,春晚的票不卖;送人但是不知道送给谁了;有一个部主任去要都不给;即使认识保安也不行,去年的保安领进去一个人,后来被通报批评;据说还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找到制品人要高价买票,制片人说你有钱咋了,俺就不卖给你。反正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给了我很多拒绝的理由。按理讲,我的同学也是在央视混了十几年的人了,都主编了,弄张票应该问题不大,为什么会这么复杂?
我一直觉得除夕还是应该和家人团聚,那么多人干吗还非要去现场看那个东西,要去也应该是一家人去才对,这样才能体现春节团圆的主题阿。再者说了,干吗非要现场直播啊,录播就好了,人家演员也要过年啊,小品和相声、歌曲也没有时效性,除夕晚上有一个人值班放片子就可以了,剩下的人都回家电视机前去看去,这样多好。再者说了,这个春节晚会年年改,看的人越来越少,总结一点,还是传者本位,用传播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以传者为中心打转转,没有考虑观众,没有把现场的观众作为节目的组成部分,看人家超女,就是把现场观众也作为节目的组成部分,形成充分的互动。就算要直播,那也把现场观众整成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可以全国征集,海选,然后集体PK,成为春晚的前奏,台上红火,台下热闹,这多好,全民同乐。
说什么也没有用,因为我不是导演。很多事情想到一定程度,就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然后就不想了,和自己有关系的还是如何找到门票,至于办成什么样子好像和自己关系不大。因为今年我家装了卫星数字电视,可以收到很多境外台,我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知道凤凰卫视除夕晚上还会不会放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
下午和周老师讨论关于应用传播学教程的写法,估计他对我写的不满意。不过,后来他讲他的研究过程和职业经历,好像对很多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也有较高的兴趣,而且有些还比较投入。有时候觉得自己应该投入做一些事情,可是有时候又会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无论是否有意义,该关注的还要关注。晚上看了新华网的传媒频道和千龙传媒,没有发现什么值得记录的,新华网评的什么十大传媒回顾2005也没有什么意思。
好像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找不到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事实。
好像是离题了,怎么从春晚说到这里,真是没意思。无极=无聊X2。wwjsir2002/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