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铃唱作先锋大赛“8进6”的晋级赛之后,陈为邦亲自率领的台湾娱乐团队加盟彩铃大赛,说起陈为邦阿邦,实在是娱乐圈里大名鼎鼎的腕儿,身兼艺术总监、现场导演、总导演数职,更有台湾“舞台监督之王”的名头,他操作过迪克牛仔、动力火车、许茹芸、周杰伦、S.H.E等歌坛红人的全国甚至世界巡回演唱会,而内地观众知道他恐怕是他作为2005超级女声全国巡游演唱会的总导演。
而彩铃大赛有风声透露,最后的总决赛将会是“全国第一场彩铃演唱会”,所以,不管开头如何,彩铃大赛正在不屈不挠地向它的终点——演唱会昂首迈进。
这是一场越来越像演唱会或者演唱比赛的赛事,甚至在最后,主办方把“彩铃”作了“演唱会”的定语,他们认定“彩铃”的所有形式都可以被演唱包办,“演唱”的其中一个分支叫“彩铃”。
这样的逻辑,似乎彩铃大赛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已经病入膏肓,人格分裂不算,还有程度不轻的偏执强迫症。
吃螃蟹还是急功近利
许多娱乐媒体把彩铃大赛比喻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国内一片歌唱比赛泛滥成灾的无聊态势下,中国移动和浙江卫视联手主办了弘扬彩铃精神、选拔优秀彩铃选手的“彩铃唱作先锋大赛”,鼓励原创,确实颇有勇气,让人耳目一新。现在看来,“唱作”的原则主办方是一直恪守的,“大赛”也在每一轮的晋级淘汰中中规中矩,但是“彩铃”却不知道去了哪里。有媒体曾经披露,颇受大赛和观众青睐的朱小磊,他的音乐其实根本就是“音频超标的非彩铃音乐”,而邓锐,Reload乐队等唱功确实无可挑剔,但是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不买唱片而要通过手机那嘈杂的信号劣质的扬声器去聆听他们的歌声?
吃螃蟹的人勇气可嘉,彩铃大赛的勇气不仅在于他们敢办这个比赛,这个国内从来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比赛,也在于他们在后期赛事的一系列革新和坚持,选手在舞台经验还是唱功技巧的进步有目共睹,大赛也始终让形式感更接近“彩铃精神”,注意,是形式感,比如高度模拟彩铃收听环境大众在线评审团(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意,也是一个有魄力的创意,但是最终还是被公证性的质疑打垮,彩铃大赛不得不混同于普通娱乐赛事,把评审团搬到台前),而定位不明确和海选未曾通过正规的电视媒体举办的硬伤却使得彩铃大赛的实质颇为尴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还要作一碗乡下没人见过的八宝饭。
所以,彩铃大赛的举办意图究竟是一场娱乐探礁者的破冰向前,还是一种利益模式的操纵结果,谁知道?
中国大陆的娱乐市场还未成熟,娱乐模式还很稚嫩,娱乐操盘手还很保守,娱乐界的猫腻还很暗箱,彩铃大赛就是这样的娱乐大环境下的畸形儿。污浊的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先天不足,而医疗条件的落后和保育机制的不健全使他诞生不顺,后天的家庭又是普通工薪家庭,没有多少能力让他接受先进的治疗和营养补充,自己过过日子吧,就这样一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