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张韵凝:有关孤独的诗

2013年07月09日22:47  新浪娱乐 微博
高考状元张韵凝 高考状元张韵凝

  1. 有关郭敬明

  似乎很多人有一个年纪是属于郭敬明的,而郭敬明占据我的世界只有2天的时间。

  一个朋友是幂粉,跟我念叨了许久要去看小时代的首映。于是我索性用首映前的两天把小时代读了一遍,从1.0到3.0。

  虽然不认同他的写作手法,总是在应戛然而止的地方添上大段以渺小抑或迷茫为主题的议论;不喜欢他虚构的夸张、昂贵而闭塞的世界;但小时代里的人物却走到我心里去了。我惊奇却又害怕地从一个个人物中看到似曾相识的东西。虽然每个角色夸张得近乎符号化,却又是真实的,我们身上有他们的碎片。

  2. 有关《小时代》

  看到电影时无疑是有些失望的。画面唯美到不真实,人物有些做作的忸怩和略显生硬的对白,大段从书上直接搬来的旁白,交错进行的支离破碎的情节。

  我认为与书相较,电影应该是更少一些私人元素的,它有既定的观影人群也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如果说书可以专注于作者的精神世界,电影应该是专注于讲故事的。诚然,一个电影可以通过前期的宣传和强大的阵容收获丰厚的票房,但想要避免过于泛滥的差评,它需要找准专注点,噱头或者细节的极致打磨并不能弥补内容的空缺,华丽而似是富有哲思的大段旁白亦是。简而言之,华丽可以作为内容的催化剂,但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一个好的故事不需要将哲理单提出来反复强调,它可以让观者沉浸于演员的一颦一笑,然后就这么淡淡的,感动自然深入内心了。

  3. 有关寂寞

  蒋勋在他的《孤独六讲》里写过有时候他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

  看《小时代》时觉得这个世界被一种很熟识的气氛所包裹,后来想起,就是蒋勋先生所写的寂寞。

  小时代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寂寞的。最复杂的顾里,说着“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拿走你的坚强”,把一丝不苟的妆容和宠辱不惊的冷酷作为自己的挡箭牌,甚至连与她相处最久的林萧都不能看透她。她与顾源一次次分开的痛苦,她患子宫癌的疼痛,她的自尊将她一点点侵蚀;最单纯的唐宛如,乱入这样一个对于她过于复杂的世界。她有既定的角色,既然没有身材美貌抑或学识,那就是供人调侃的丑角。她可以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呐喊出自己的追求,跟着闺蜜们笑着自己的蠢笨;她可以执著地追求卫海,在一次次失败后俯身捡起碎了满地的勇气继续着,因为她是每天傻笑没有想法的唐宛如。但是再笨的人也有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她将它连同层层自卑下的自尊锁在心里,而当南湘将它打碎,唐宛如有了最绝望的爆发;最无辜的崇光,他还是清澈的大男孩,为了家族的秘密假死离开深爱着女孩,而被迫以第三者的身份重新回到林潇生活中。作为一个作家以及入戏并不深的观者,他目睹林潇由简单而变得妒忌、尖刻、盲目,他目睹一个团体以最野蛮的方式分崩离析。作为唯一清醒的人,他是痛苦的;而被不自主地拉向黑暗面时他更是痛苦的。

  如果说小时代里每个人的寂寞是单一而符号化的,那作为人物原型的我们,就是这些寂寞的集合体。有句话说100个女生中有70个唐宛如20个林潇9个南湘和1个顾里,我认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既是顾里、又是唐宛如。我们性格里都具有极其自尊而要强的部分,同时也有难言的自卑,它们既共同保护着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又相互撕扯,我们也这样存在。

  4. 有关感动

  柏拉图说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

  每一个身体发育后的人都会有一种情欲的本能,寻找爱情,渴望拥有和被拥有,是生命最基础的需求。然而这个最基本的话题,却是在我们的教育或者成长中被刻意回避的。

  郭敬明小说拥有一定的受众,正是这样一群初对情欲产生认识的学生。言情小说抑或电影,即使再被人黑,却总能赚去一大把眼泪。正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我们的文化中被弱化的内容,即使夸张,却能给予我们哪怕一瞬的惊滞——喏,我不也曾这样?这种感动并不深沉或者内敛,却能刹那间包围我们,成为我们情欲的宣泄方式。

  看小时代时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忘记了是哪一章,只记得抬起头看到窗外晚霞布满天空,突然有一种既想哭又想呐喊的冲动,想打电话给我爱过的人告诉他我还没有准备好忘记,想在那一刻说完所有的话,害怕下一秒就来不及。

  5. 有关孤独

  最近有许多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观众们一次次进入电影院,为荧幕上青稚的爱情而唏嘘,为属于自己的时代的过去而惋惜。但过于轻浮感动也会变得廉价,当我们度过了盲目宣泄情欲的年纪,需要沉静,学会习惯这种不断追寻的孤独。

  孤独并非寂寞。寂寞是在时代的高速运转下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每个人都急于说话,没有时间去倾听对方的内心,没有时间了解自己。而孤独是基于理解的,最基础的,就是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柔软而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理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追寻,理解每个人都有被接受的渴望。

  寂寞是向外排空的,而孤独是向内完满的。

  记得和一个认识很多年的朋友聊天,我说我们来聊一些比较深的事情,比如爱情。一瞬间两个人都无语了,但我抬眼看他时,他并非一脸茫然或者呆滞。他的眼睛里是有故事的,我想他像我一样,正想着许许多多,那些给予我们生命光彩的片刻,这沉默是沉甸甸的。于是我突然明白蒋勋先生的孤独最基础的含义。我们生命中有一部分情感是说不清的,有一部分孤独是需要独自承受的,但它们亦是成为我们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虽然它们也许不能给予我们普世的意义。

  我们需要时间向内看,与自己对话,而这些是《小时代》们不能提供的。

  6. 有关诗

  莎洛美回忆里尔克时说:诗人一方面受到命运的加冕和垂顾,另一方面却被命运的轮子碾得粉身碎骨。他天生要承受这种命运。

  把命运的垂顾看作我们性格中自尊的部分,而将命运的轮子看作难以抗拒的自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人都是诗人。

  小时代在一场火灾中结束,骄傲的顾里、单纯的唐宛如、清澈的崇光,最终被他们性格的阴暗面毁灭。然而更加现实中的我们无论如何需要继续下去。不再自卑于真实的自己,不再轻易宣泄轻易感动,为我们的孤独写诗。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