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筝袁惟仁《而你呢》:情歌有价情义无价

2014年12月30日15:32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王筝单曲封面图 王筝单曲封面图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虽然说旋律直观意义上的好听和动听,总是创作好坏或者市场成功的重要标准。但一首真正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却肯定不仅仅只是因为旋律的平直,以及内容的平实。音乐中有故事性、感性中有画面感,甚至在方圆咫尺间,能够通过音乐的延展,拓出更大的时空,始终才是一首高段位流行音乐作品的内在。

  王筝和袁惟仁的《而你呢》,应该算这么一首高段位的作品吧?

  华语乐坛像这种男女对唱的歌曲,其实有不少。但即使很多堪称已入经典殿堂的男女情歌,却总是免不了一个制造的痕迹和口实。男女对唱歌曲这个主题,决定了其中必须得有一个情。但现实却是,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因为产业化体系的存在,不可能有那么多男女对唱歌曲,最终是有真正的情侣来完成。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唱片公司做了一种商业上的红娘,或者是两位音乐人,因为单纯音乐合作上的关系,最终走到一起。帅歌配靓女、好歌配好声,虽然诞生了不少经典的男女对唱歌曲,但却也仅仅只是歌曲的产品而已。

  这也正是林忆莲和李宗盛,林子祥和叶倩文等现实中的情侣,来演绎男女对唱歌曲时,尤其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们在唱着歌曲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唱歌曲,而是在唱他们的生活,那些情感生活中欲擒故纵、爱恨缠绵的真故事。

  王筝和袁惟仁的《而你呢》,就又是这么一首源于真实的故事。当然,王筝和袁惟仁不是因为相爱而有了这次的合作。六年前的一首《西安爱情故事》,让分别来自西安的王筝和台北的袁惟仁,有了首度音乐上的牵手。即使相隔千山万水,甚至不同的时代和风俗,但两代的文青,却在爱情与感性这个节点上,找到了彼此的默契和共鸣。即使不是恋人般如胶似漆的相恋,但终究在音乐上,达到了如恋人在感情世界里相似的默契眼神。

  《而你呢》则是《西安爱情故事》的一种延续。与其说这是一首情歌,对袁惟仁和王筝来讲,倒不如说是一种超越小情小爱的、关于情义的歌曲。“你好像瘦了,头发变长的,从街角走来,看到我愣了”。这样的开场白,对于一首工业情歌来讲,无疑是突兀的。但对于王筝与袁惟仁来讲,却只是一种私谊的延续、时空的拓展后,自然而然心生出的感触。它不是为了谁谁谁写的感悟,更像是冷不丁冲口而出的感受,但也正是这样未经文学化渲染的直接,让这首作品显然特别真实和有人情味儿。

  《而你呢》也不是一首单纯的情歌,虽然它也有着聚散和牵挂的内容。但它更多呈现的其实是一种岁月,一种在岁月时空的流转中,人与人关系的变化,那种被岁月雕刻后变了和没变的模样。而岁月的无常最后化为了一种淡然与淡定,一种更为洒脱的云淡风轻。在这种时空的宽度下,这首歌曲因此也可以被不同的当事人,赋予不同的“用途”。它或许会让你对情感更唏嘘,也会让你对世事更坦然。

  民谣向民谣摇滚过渡的表现形式,也让《而你呢》有了心境静与动的平衡。清新质朴的民谣旋律线,首先让整首歌曲显然即清新又淡雅,袁惟仁低吟浅唱的开场,不仅感性更充满了温度,那种瘦的人、长的发、愣的主角和背景的街角,更充满了一种十足的画面动态感。而歌曲最终由箱琴向电吉他、由民谣向民谣摇滚的递进,则又赋予了作品以一种情绪的动态。袁惟仁和王筝交替、互补的和声对位,碰撞着、对话着,并在碰撞与对话中,让作品中的那种情义和岁月有了升华。简简单单的一首歌,简简单单的两个人,却唱出了多少的久别重逢、多少的相爱未遂,多少的生离死别,多少的世事无常。唱的人已在歌声里沉沦,而你呢?

  文/爱地人

(责编: 阿菲)

文章关键词: 袁惟仁王筝而你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